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中國晚清,是一個動盪不安、風雨飄搖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一個個響噹噹的人物,都出自於清朝晚期。時勢造就英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英雄,就是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左宗棠是我國近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挺起脊樑,主張堅決抵禦外來侵略的愛國者。梁啟超說他是“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潘祖蔭感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曾國藩自嘆不如他“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他鎮壓太平天國,興辦洋務,平定陝甘,收復新疆,建設西北,這樁樁件件,無一不是為國利民之事。能得到中國近代史上三位著名人物如此之高的評價,也不足為奇了。

對比同時期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左宗棠可說是大器晚成,他年近四十才踏入仕途,在這之前經歷了三次科考均以失敗告終。這件事情充分說明: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任何一個人的成名之路都不是那麼順暢的,左宗棠也不例外。

翻看史料我們不難發現,左宗棠的成名沒有秘訣,卻與以下三點息息相關。

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一、年少好學,讀書明理,立下遠大志向

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重要?看看歷代名人少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和讀書故事就知道了。

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即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南文家局左家塅。左家乃書香書第,左宗棠從小沐浴在這樣的耕讀家風中,深受傳統思想文化以及倫理道德的薰陶。

左宗棠自幼聰明過人,記憶力很強,凡是讀過的書都能很快背誦出來。他四歲那年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熟讀孔孟,習作八股文章。左宗棠的父親左觀瀾,因為自身只考取過秀才,經常因不得志鬱鬱寡歡而把希望寄託在三個兒子身上。他對左宗棠的教育抓得很嚴,每次習作命完題,都要求他認真讀一遍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再下筆行文。

左宗棠在童年時代便受到父親的嚴格訓導,培養了濃厚的讀書興趣。

他除了讀經之外,還熟讀歷史。這使他既深受儒家思想傳統文化的薰陶,又被古代那些有傳大成就和氣節的人物及其事蹟影響,從而養成一種豪邁的性格。

左宗棠認為讀書的目的主要在於明理,並傾心於經世致用之學。他個人的經歷也使他對科舉有了和常人不同的觀點。他在寫給長子左孝威的信中說:“只要讀書明理,講求做人,及經世有用之才,好是好兒子,不在科名也……”

左宗棠還把讀書、立志和做人聯繫在一起。他說讀書做人,先要立志。因此,他曾寫下一副聯語貼在書房,以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這幅聯語寫的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從左宗棠後來所立下的功績來看,他確實做到了心憂天下。能有如此遠大志向並付諸行動還取得了舉世曙目的成功,這與他少年時的好學和用功讀書是分不開的。

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二、科場失意磨鍊心志,積累經世致用之學

左宗棠曾經參加過三次科考,但三次都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換作一般人,一次失敗就可以使之從此一蹶不振,但左宗棠心懷抱負,畢竟與常人不同。

1838年,在左宗棠第三次參加會試名落孫山後,他下決心從此絕意科考,轉而留意農業,勤勉鑽研農業書籍,努力研究經世之學。他積極從事輿圖地學的研究,按部抄錄,先後抄錄了《齏輔通志》《西域圖志》和各省通志,對山川關隘和驛道遠近,分門別類做了記錄,除了明晰山川道里和疆域改革,還條列了歷代軍事。

左宗棠費盡心力做的這些,並非無用之功。這為他入仕之後在遠征陝甘、平定捻回,收復新疆、鞏固塞防這些戰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同時,左宗棠還密切注視西方列強侵華形勢的發展,考察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淵源。

他用以經世的地理學和軍事學知識也日益增長,只需一個恰當的時機,便可蓄勢待發。

人不能總在一條道上走到黑。一條路走不通了,就換一條走,相信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左宗棠雖然科場坎坷,不能按正常的途徑步入官場。但是經世致用之學的積累,卻令他受到許多達官聞人的賞識,這對他以後的仕途,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三、因鎮壓太平天國投身幕府,從而步入仕途

常言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不,左宗棠這塊埋藏已久的金子,等了近四十年,終於等到了一個發光的機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太平軍在洪秀全的帶領下,經衰衣渡之戰,衝出廣西,進入湖南。在湘南,太平軍連克道州、郴州等重鎮,清朝政府為之震驚。

1852年10月,洪秀全又率主力抵達長沙,大舉功城。此時擔任雲南巡撫的張亮基被任命為湖南巡撫,成為左宗棠出山入幕的重要機遇。在貴州黎平擔任知府的胡林翼向張亮基推薦了左宗棠。張亮基接受了胡林翼的推薦,在赴湖南上任的路上,接連三次派人攜帶書信請左宗棠出山,極表思賢若渴之情。

出於保衛桑梓和捍衛儒家文化的需要,左宗棠應張亮基之邀第一次出幕。也就在這一次幕府生活中,左宗棠與曾國藩第一次見面。曾、左兩人的首次合作十分順利。一個月後,太平軍被迫全軍退出湖南。

左宗棠應駱秉章的邀請在長沙度過了近六年的幕賓生活,他統籌謀劃省內防禦,並積極籌集軍需供給在外省作戰的湘軍。在曾國藩因父親喪事返鄉後,左宗棠又挑起大梁,擔負起對入贛湘軍的指揮重任。

在他的謀劃下,湘用僅且一年半時間就先後攻克瑞州、袁州等六府,使太平天國在江西打下的根據地幾乎完全喪失。

左宗棠的所作所為讓他在政界聲名鵲起,並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注意,從而開始得到清政府的重用。屬於他人生的春天,從這一刻開始,終於來臨。

左宗棠:大器晚成,三次科場失意,為何最終卻能一鳴驚人?

四、結語

左宗棠以一個鄉坤身份參與幕府的賓客,成為清朝政府的命官。短短几年,他青雲直上,自建軍隊,自立門戶,由襄辦軍務升任幫辦軍務、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和晚清名臣曾國藩、李鴻章並稱“曾左李”。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經過年少時的苦讀,經歷了三次科考的失敗,經過近四十年的刻苦鑽研和靜心等待,左宗棠終於迎來了施展平生抱負的機會。

從此,中國歷史上多了一個叫做左宗棠的名人,關於他所創下的豐功傳績,又是另一番傳奇。

參考資料:《左宗棠傳》 孫光耀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