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學生復學須知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學生

復學須知

流坡塢學區體衛藝主任:王登文

開學前的準備

1、 開學前的14天要求學生報體溫,學校要存檔備查。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

2、臨近開學時,班主任提前聯繫每名學生及家長,再次確認學生健康狀況,符合返校條件的,通知具體返校時間,告知入校體溫監測位置和應急處置程序,提醒返校注意事項和學校報到流程、進校路線等。

3、外地師生員工返校前,及時辦理山東健康通行卡(碼),如實申報個人身體健康狀況等情況,不得漏報、瞞報。不互認健康碼省市返回的師生要自行隔離14天,並每天向學校上報體溫存檔。

4、開學前安排每個學生自備一支水銀體溫計。上學時帶來自己測體溫。

5提前提示學生自備口罩(與家長溝通好,講究策略,不能出問題)

6、教會學生正確佩戴口罩:

(1)鼻子夾側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

(2)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頜;

(3)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樑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

按壓,直至緊貼鼻樑;

(4)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

(5)佩戴口罩後,手部不接觸口罩。

7、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1個/40人),保障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等。要求學生勤洗手(七步洗手法)。

8、小班教學

對首批開學的畢業年級學生,儘量實行小班化教學,以 30

人為宜。上課時注意保持安全距離。同樓層隔房間安排教學班、錯時上下課,避免出現人流高峰。

入校檢測

返校當日,在指定校園出入口增設臨時觀察點,安放指示牌,劃定檢測通道。開學返校當天,學校領導小組要在校門口統籌協調,負責返校入口現場指揮。有關專項工作組、學生年級、班級應急處置負責人及班主任提前到達指定地點,並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安排專人在校門口提醒學生佩戴口罩、有序排隊,相互間隔 1.5 米以上,依次開展體溫測量並登記。篩查合格的人員按規定路線進入校園。做好入校秩序維護,控制好人流量。發現體溫超過 37.3℃或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人員,立即進入臨時隔離區域,啟動突發疫情應急處置程序。

開學第一課

作好輿情宣傳工作。以疫情防護知識和疫情防控先進感人事蹟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和防護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增強防範意識,學會防護技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

校內場所管理

1、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控出入人員。學生未經學校批准不得出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確需進入校園的,嚴格履行信息登記、體溫檢測等手續。

2、所有教學、辦公及生活區域,人員須間隔 1 米以上,分散就位,避免擁擠。

健康狀況監控

嚴格師生員工晨午檢制度和“一日兩報告”制度,每天 2 次監測體溫和健康狀況,建立體溫檢測臺賬。實行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對缺勤缺課、遲到早退的,逐一核實原因,及時補測體溫,做好記錄。將保安等後勤工作人員統一併納入體溫監測範圍,不漏一人。對體溫超過 37.3℃或其它可疑症狀的,立即啟動突發疫情應急處置。

日常行為規範

師生員工在校內公共場所、多人辦公和學習場所應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實行“兩點一線”上下班、上下學模式,儘可能選擇自駕車、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教職工非必要不外出旅行,確需外出的須嚴格履行請假手續並報備行程,出省返回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聚集性活動

疫情防控期間,可採取視頻方式舉行升旗儀式,在校內進行體育鍛煉,避免扎堆聚集。不組織不同班級學生混合的社團、興趣課、比賽等活動,不安排校園開放日、家長會等活動,不開展入戶家訪,倡導遠程家訪。

清潔消毒

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對室外環境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對人流量較大的辦公室、教室、食堂、圖書館、實驗室、校園公共衛生間等區域,包括桌面、地面、水龍頭、門把手、公用垃圾桶等,應每天至少清潔和消毒 2 次,及時清倒廢棄雜物。垃圾處理嚴格落實垃圾收運消殺,日產日清。對校內垃圾箱及廢棄口罩容器每天消殺 2 次。在校園內合理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每天專人清理,清理前用消毒液噴灑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溼潤,然後封口處理。

應急處置

如有師生員工出現症狀,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繫鎮醫院,通過鎮衛生院的綠色通道送診,並及時告知家長。一旦確診,配合疾控機構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並做好善後工作。班主任做好學生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學生復學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