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原因,附防治方法,学会就能减少损失

哈喽!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西葫芦灰霉病~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西葫芦灰霉病~

西葫芦灰霉病是西葫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减产,甚至造成毁棚。茎秆染病,出现灰白色病斑,绕茎一周后,可造成茎秆断。

那么如何用药防治呢?


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原因,附防治方法,学会就能减少损失


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

为害花、幼果、叶、茎或较大的果实。灰霉菌先从开败的雌花上侵入,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状,花表面密生白霜,后变软腐烂并生长出灰褐色霉层,造成花瓣腐烂、萎蔫、脱落。由病花向幼瓜蒂部扩展,致幼瓜蒂部褪绿,渐呈水渍状湿腐、萎缩,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多从先端开始发病,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直至整个果实软腐,果面产生灰色霉层。发病组织如果落在叶片或茎蔓上,也可引起茎叶发病。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褐色轮纹,形成不规则大斑。茎蔓发病出现灰白色病斑,生灰褐色霉状物,绕茎一周后溃烂,造成茎蔓折断,前部瓜蔓死亡。该病病部灰色别于西葫芦褐腐病,两病症状相似但病原菌不同,因此防治方法、使用杀菌剂不同,生产上须注意区别。


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原因,附防治方法,学会就能减少损失


西葫芦灰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1、西葫芦灰霉病的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成为初侵染源。

  2、西葫芦灰霉病的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3、西葫芦灰霉病的病原萌发时,必须有一定的湿度,相对湿度88%~100%时均可以萌发,以 92%~95%时萌发最好。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不足,气温偏低(20℃以下),棚内湿度90%以上,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灰霉病病菌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4℃。

  4、保护种植,冬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低,密闭,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植株生长弱,抗病性差,发病较重。


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原因,附防治方法,学会就能减少损失


西葫芦灰霉病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及棚膜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等发病组织,并及时带出棚室深埋或销毁。清洁大棚膜,增加透光性,以提高植株的长势,从而增强其抗病能力。

2、药剂醮花。西葫芦开花后,每天上午醮花时,加入绿袋肥,可有效地防治西葫芦的灰霉病。

3、应用滴灌,适时浇水。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温度,并可使棚内露水雾化蒸发,下午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夜晚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药剂防治。棚室发病初期喷洒绿袋肥200倍液。棚室栽培,尽量减少喷雾,避免增加棚内湿度,可用绿袋肥50倍液浇灌根部喷施叶面,虽然在棚内要减少喷雾,但是绿袋肥不用担心,纯中药制剂,经权威检测不含任何毒,放心使用0农残。

相信大家对西葫芦灰霉病防治了解颇多,祝您能够增产增收。如果有帮助,请给我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