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滴滴:新老用戶、不同操作系統均無預估價差別

近日,攜程大數據殺熟引爆知乎。“大數據殺熟”的討論更是連帶牽扯出愛奇藝、優酷、滴滴出行等對iOS和安卓端消費者做定價區分,到底是真是假呢?作為重度懶癌患者,筆者使用滴滴的頻率非常高。今天我們就先選取滴滴,來一場實測,一探究竟!

為了測試滴滴是否殺熟,本次實驗準備了兩部iPhone手機、一部安卓手機,涵蓋滴滴的新、老賬號。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本次測驗筆者全程視頻記錄,以供參考。

從實驗結果來看,無論用戶使用新老賬號還是不同平臺,對滴滴的預估價均無影響。

幫小夥伴省點流量,我們將實驗結果總結成了表格:

實測滴滴:新老用戶、不同操作系統均無預估價差別

圖左iPhone X為舊賬號 圖右IPhone為新賬號

實測滴滴:新老用戶、不同操作系統均無預估價差別

實測滴滴:新老用戶、不同操作系統均無預估價差別

圖左為筆者的iPhone X,圖右為同事的錘子手機

實測滴滴:新老用戶、不同操作系統均無預估價差別

此外,經過本次測試,我們發現滴滴平臺上對行程價格的顯示只是實時的預估價。預估價和最終支付的車費確實在本質上就不同。

據瞭解,滴滴預估價會根據實時路況的擁堵情況作出避堵等路線規劃,實際的收費仍是按照實際路程和時間計費:如下單時滴滴預估價顯示30元,但臨時出現擁堵事件發生,最後得到的價格可能會超出30元;反之如果預估時為擁堵,但實際行程並未堵車,最終收費則會比預估價更低。

在本次測驗後,最近我們還將陸續進行別的app的測試,請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