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最近,李連杰小女兒Jada自爆曾經有焦慮和嚴重抑鬱症的病歷,目前正經歷著非常痛苦的復發,更聲稱“我過不了這一關”,但好在得到了專業人士的幫助。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除此之外,Jada還曬出了兩張甜美笑容的自拍照片,絲毫看不出有抑鬱的痕跡,她還鼓勵抑鬱症患者們互相幫助,呼籲人們多關注身邊的親朋好友。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可能,現在仍然有一部分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生活簡單快樂,不應該患有情緒類的病。

但其實抑鬱症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有研究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並且因抑鬱而自殺,這也是我國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殺防治教育也一直是教育界所苦惱的事情。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一、青少年抑鬱症加大了成年後的風險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在美國,自殺是15至24歲人群死亡的第三大主因。

雖然美國高中的自殺干預項目數量繁多,但卻都面臨著重重困難。儘管難度大,75%的美國高校仍然要求學校提供自殺干預的課程。

但許多項目僅僅集中於自殺防禦,而沒有將青少年自殺和抑鬱症聯繫在一起。

在多項醫學研究報告中顯示 —— 在實際自殺死亡的青少年中,90%都具有精神病學的相關診斷。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但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自殺干預項目很多都錯把自殺的原因歸結為是對極大壓力進行的回應,並且這種心理壓力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只有4%的調查項目中提出,“自殺一般是心理疾病的結果“。

心理屍檢報告中常常發現自殺個體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在青少年中,抑鬱症的患病率為5%,是高中青少年存在的最普遍的公共健康問題。

在一個針對青少年抑鬱症的縱向研究中發現,青少年抑鬱症(在14-16歲之間)極大地增加了個體在成年早期產生嚴重抑鬱,焦慮障礙,以及藥物依賴的風險。

因此,儘早地發現精神障礙,並及時地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抑鬱症發病率和死亡率。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二、校園抑鬱症的預防措施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研究發現過去一些直接針對自殺的干預有時會有反作用。

所以,將抑鬱教育引入高中是解決青少年自殺公共衛生危機的另一種途徑。

為了驗證校園抑鬱症預防計劃的有效性,Swartz等人在高校中引入青少年憂鬱症意識計劃(The Adolescent Depression Awareness Program),也稱

ADAP計劃

計劃的中心思想是“抑鬱症是一種可治療的醫學疾病。”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研究目的是測量ADAP課程教學前後學生對抑鬱的認識和態度。

其測量工具為青少年抑鬱知識問卷(The Adolescent Depress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也稱

ADKQ,並讓被試在課程前後分別進行兩次填寫。

被試來自馬里蘭的6所高校,課程計劃為期4年(2001年至2005年),ADAP課程導師為受過此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的訓練,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科護士。

ADAP的主要目標是提高青少年對抑鬱症的認識,其次是改變態度,減少與青少年情緒障礙相關的恥辱感。

計劃課程結束後,ADKQ總分達到80%或以上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三倍多,驗證了對計劃有效性的假設。

下面放些ADKQ問卷的題目,看看你能答對幾道吧~


問題1:抑鬱症可以通過意志力控制?

答 案:錯!


問題2:患有抑鬱症的人一直很難過?

答 案:錯!


問題3:藥物和究竟的使用可以被看做是抑鬱的信號?

答 案:對!


問題4:抑鬱症不是青春期中正常發展的一部分?

答 案:對!


問題5:抑鬱症是可痊癒的疾病?

答 案:錯!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下載完整版的問卷。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三、家長該怎麼做?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除以上的青少年抑鬱知識問卷外,家長朋友們也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息,來判斷他們的情緒狀態。

若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家長需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必要時,應請求專業人士介入。


一、生理表現:

成人抑鬱後常見的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睡眠失常等比較少在兒童群體中體現,反而會比較多出現莫名的腹疼、頭疼、身體疲憊(就算睡眠充足,還是打不起精神,覺得疲憊)等症狀。


二、心理表現:

自我評價低、自卑及無助,情緒波動大、易激怒、悶悶不樂,就算周圍的小夥伴都玩得很開心,但他們還是會覺得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三、行為表現:

常哭泣、不接受安撫、言語變少、反應變慢、人際關係出現障礙、成績忽然下滑。


從教育角度引入青少年的抑鬱症與自殺干預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以下幾點,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環境,從而預防孩子患抑鬱症。


一、理解孩子、鼓勵孩子

平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過度評判。

多點表達:“我理解你”;

少點表達:“你不應該這樣”。

當孩子做得好時,家長記得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讚美,並且多抱抱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真切的愛和安全感。


二、規律的生活、溫馨的環境

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孩子情緒的穩定也有很大的幫助。

家庭成員也需要保持和諧的關係,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平和的成長環境。

即使發生衝突,也儘量冷靜處理,並且要讓孩子明白,這不是他的錯。


三、適量的戶外運動及社交活動

戶外運動能讓大腦產生“多巴胺”和“內肽啡”,會使人感到愉悅和輕鬆。

帶孩子參與社交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建立平等合作的觀念,有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造成孩子抑鬱的因素有很多,但相信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父母的陪伴、關愛和理解。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自己父母的身邊,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