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的養老體系如何實現“老有所依”?

現代漢語中的“孤”,本意是指年幼父母雙亡的孩子,“獨”指的是年老卻沒有兒子的人。孤獨者,是古今社會都無法避免的一個嚴肅話題。但是在古代,除了官員在退休後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田地或退休金用來養老外,大多數人是沒有退休金、養老金之類保障的。那麼,我國古代社會是怎樣處理多數人的養老問題呢?

用制度強化養老意識

漢朝統治者注重用養老制度強化人們的養老意識。其中比較普遍的是賜物養老制度,對於鰥寡孤獨窮困及 80 歲以上的老人,朝廷會賜予布帛米肉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安享晚年。

其中知名度最高當屬“王杖”制度了。《王杖詔書令》裡規定了一系列老人的優惠政策,贍養補助。但是擁有諸多特權的“王杖”,則是政府賜予鄉、縣、郡威望和德行出眾的老人“三老”的權利憑證。其家人不但可以免除部分賦役,手持王杖的鰥寡老人還可種田免租、市賣免稅,也可在市中開店賣酒。漢朝律法規定王杖主人可以在官道行走,對侮辱王杖主人者嚴加懲處。但是現代學者研究表明,王杖並不能等同於養老制度,因為王杖僅賜予特殊群體,是對他們溝通社情民意、維護國家統治的酬謝。養老與王杖制度並行,目的都是建立和維護儒家的倫理系統以穩定社會秩序。

漢朝“舉孝廉”的選人制度,就是將“孝廉”作為察舉制的科目之一,這首次將盡孝與入仕聯繫起來,極大地推動了“以孝為本”的養老風氣。

古代社會的養老體系如何實現“老有所依”?

“王杖”前端為木雕的鳩鳥

第一家官方養老機構“孤獨園”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開設的“孤獨園”:“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鹹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又於京師置孤獨園,孤幼有歸,華髮不匱。若終年命,厚加料理。”“孤獨園”相當於當時的官方養老院,標誌著社會養老的開端。

唐朝時期官方養老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那時最重要的官方養老機構是普救病坊,它主要用於救濟孤苦無依的老人。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此坊從最初的僅存於長安、洛陽兩地發展到全國各地,武則天還曾派朝廷專使管理此坊。

北宋,政府創辦了廣惠合、福田院、居養院、安濟坊等養老機構,以收養和救治老人,並將入院老人的年齡放寬至 50 歲,政府對這些機構提供財政支持,平時也會對這些機構的運行進行監督檢查。

元時,在繼續沿用宋時養老制度的同時,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保障養老政策的有效實施,“諸鰥寡孤獨,老弱殘疾,窮而無告者,於養濟院收養。應收養而不收養,不應收養而收養者,罪其守宰,按治官常糾察之”。在當時,我國古代的社會養老體系趨於完善。

古代社會的養老體系如何實現“老有所依”?

用法令引導“贍養”

早在北魏孝文帝時期,“權留養親”作為一種比較特別的緩刑制度就出現了。除重犯之外的犯罪之人,若家有高堂無人照顧,政府允許犯罪人回家贍養父母,等贍養結束後再執行判決。唐朝的養老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侍丁制

唐朝將“疾殘”老人按照機能缺陷程度分為“殘疾、廢疾、篤疾”三等,對於最嚴重的“篤疾”一檔,由國家配置侍丁照顧。而為了避免與古代繁重的勞役賦稅制度產生衝突。國家免除其子孫的賦役,減輕了負擔,使其子孫可專心贍養老人。

但是廈門大學王福星教授也在《唐朝尊養平民老人問題試探》一文中認為“在唐朝能夠享受到各項尊養待遇的平民老人,在其年齡要求基本要達到80歲以上才有可能,70歲以上的並不常見”,根據古人的平均壽命來看,很難說這一制度具有普惠性

扶持數世同堂的大家庭

唐朝推崇《孝經》,唐代科舉考試中,《孝經》是必考科目,唐玄宗還曾兩次親自注解《孝經》,作為欽定教材讓百姓和學子學習。

比如中學課本里的《陳情令》李密對晉武帝上奏陳詞,“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表明自己尚有祖母需要贍養,無法做官。

唐朝政府給老年人授予土地,“老及篤疾、廢疾者,人四十畝”,為家庭養老提供更充足的物質保障。

宋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政府進一步完善養老制度,支持民間數世同居的大家庭,並嚴格要求子孫與父母、祖父母同居共處。大家庭的存在,一來可以提高老人在家庭中的主事地位,二來可以減輕子孫贍養老人的負擔。唐朝法律還對不孝行為進行明確的定義,並且對不孝行為有著嚴厲的懲處規定,比如家中有老人而子女不陪在身邊遠走他鄉者,判處監牢三年;且贍養父母時需要“怡吾色,柔吾聲”,此謂“色養”,以示對父母的尊重和關愛,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精神贍養,關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大家庭養老,不僅使老年人衣食無虞,安享天倫,也有助於社會秩序穩定和諧。

古代社會的養老體系如何實現“老有所依”?

當代社會的養老問題更復雜,雖然國家出臺了各項養老保險,社區也有出臺針對老人的幫助措施。但是“空巢老人”,虐待老人’子女相互推卸養老責任的事情”卻並不少見


小女史想說人活一世,善待父母是最大的財富。父母永遠是擋在你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要珍惜父母安在的每一刻時光,切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空空嘆息。清明時節,祭拜祖先的同時,也千萬別忘了身邊最親愛的人。❤

古代社會的養老體系如何實現“老有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