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綠皮書》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優秀爵士鋼琴家唐•謝利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之間開啟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019年2月25日,影片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綠皮書》豆瓣評分8.9,是近十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評分最高的一部,《北京晚報》評論稱:《綠皮書》是近十年來最接地氣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一黑一白差距懸殊的最佳損友將擦出怎樣的火花?接下來我將從敘事方法、情感表達以及中外公路片的對比分析這部影片。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01.延續公路片的類型特點,採用直線敘事的手法,講述黑人僱主,白人保鏢跨越種族友誼的故事

在1990年第62屆奧斯卡獎角逐中,《為戴茜小姐開車》一舉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化妝4項獎。影片通過一個白人老太太與忠實黑人之間的主僕關係,講述美國南部25年來種族關係轉變的時代特點。

時隔二十多年,《綠皮車》再現了一段跨越種族的友誼,與《為黛西小姐開車》不同之處《綠皮書》將主角放在黑人身上。

第一、性格迥異、差異懸殊的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衝突

時代背景:1865年黑人奴制度徹底廢除前,黑人一直被當做商品,深受剝削和虐待。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並沒有獲得該有的權利,依舊站在種族歧視的風口浪尖並遭受著不平等待遇。

《綠皮書》故事發生在1962年,美國知名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博士,他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南方巡演,找到白人混混託尼做他的司機兼保鏢。此時的託尼卻非常歧視黑人,迫於生計勉強答應謝利為期八週的高薪工作。

出發第一天託尼拿到一本綠皮書,綠皮書在那個年代是真實存在的,是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裡面記錄著美國各地對黑人友好的旅館飯店等場所,因為在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的時候,有很多地方的旅館飯店都禁止黑人入內。

除了膚色不同,謝利舉止優雅,風度翩翩,託尼沒什麼文化,行為粗魯,剛開始的兩人互相看不慣彼此,謝利不喜歡託尼在車裡抽菸,說話不懂技巧,託尼則看不慣謝利一副藝術家做派,凡事較真的樣子。

他們越往南方走,那裡的種族歧視就越來越嚴重,謝利被邀請上臺表演,那些白人表面欣賞著他的音樂,心裡卻覺得他低人一等。而謝利受到的不平等對待遠非如此:警察會無事生非將他非法拘禁;服裝店老闆拒絕賣衣服給他;邀請方甚至讓他到外面的木屋上廁所……

託尼憤憤不平,謝利卻習以常。託尼不理解,為什麼謝利不待在酬勞高歧視不那麼嚴重的紐約,非要去歧視問題那麼嚴重的南方表演受罪?為什麼受盡不平等待遇,還要給白人表演、握手?

謝利的搭檔告訴託尼:要改變人心,需要的不僅僅是天賦,更需要勇氣。

《為黛西小姐開車》與《綠皮書》都是針對種族衝突話題的影片,講述不同膚色的人之間跨越種族的友情,故事不在於批判,而在於和解。謝利無疑是一名勇士,他用行動證明白人的音樂黑人同樣可以彈的很好,黑人並不低賤,他們同樣有尊嚴。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第二、互相吸引,相互成長,成就一段跨越種族的友誼

有一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講述的是黑人混混照顧癱瘓的白人富翁,在看護過程中成就一段跨越年齡,跨越種族的友誼。年齡和膚色從來就不是友誼的障礙,傲慢和偏見才是。

第一次看到謝利的鋼琴演奏,託尼由衷的驚歎,託尼能夠感受到謝利的孤獨,他默默忍受白人的歧視,每晚獨自一人喝著高濃度的酒。

因為一桶肯德基炸雞,兩人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託尼慫恿謝利“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於是謝利人生第一次徒手抓炸雞,吃的很香很愉快。

有一次謝利以為託尼要跳槽,謝利著急著想給託尼升職加薪,併為之前做錯的事情道歉,託尼擺擺手說他在夜總會工作了大半輩子,知道這世界是很複雜的。兩個男人的友誼無需太多言語,通過一個眼神就能傳達深意。

謝利博士雖然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因為是黑人出身,他並沒有被白人接納,他也從未體驗過黑人的艱苦生活。他既不屬於黑人,也不屬於白人,甚至不夠男人(同性戀),他有著驚人的才華,卻異常獨孤。

一場旅行,改變了兩個人。謝利教託尼文明用語,教他公共場合的禮儀,甚至教他如何給妻子寫信;而託尼則放下了對黑人的偏見,教謝利大口吃炸雞,給他聽黑人音樂,讓謝利明白他可以是一個高貴的藝術家,也可以是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不需要太在意外界的目光。

《觸不可及》並沒有太多批判種族矛盾的設定,講訴的就是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不凡友情。謝利和託尼就像《觸不可及》中的主人公一樣,在一段僱傭關係中收穫了超越階級和種族的深厚友誼,獲得了成長和救贖。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02.用鋼琴演奏的表現形式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烘托氣氛

謝利博士巡演的第一首鋼琴曲是《Blue Skies》,南下巡演必定是困難重重的,勇氣和信心尤為重要,音樂表現從開始暗潮湧動,慢慢轉為輕快,到最後舒緩人心。

有一次車子拋錨,謝利停靠在路邊,對面有一群頂著烈日干農活的黑人,他們看到謝利衣冠楚楚,還有白人為他開車,都紛紛停下來奇怪的看著謝利,謝利此刻的內心是五味雜陳的,他雖然是黑人,卻從來沒有體驗過黑人的辛苦勞作,他去酒吧喝悶酒受白人欺辱,處處忍受白人的歧視,一首《The Lonesome Road》表現了謝利內心的孤獨,想要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還有一條漫長且孤獨的路要走。

越往南方,種族歧視越嚴重,喜歡的一套西裝,老闆卻不讓他試衣,一首旋律快,節奏緊湊的《Lullaby Of Birdland》,表現了謝利剋制的情緒壓抑著的憤怒。

託尼幫助謝利解決路上遇到的麻煩,謝利教託尼怎麼給妻子寫信,託尼和謝利暢所欲言,彼此交心,演奏的《Dr. Shirley's Luggage》流暢含有深度。

最後一場表演,邀請方拒絕謝利博士在餐廳就餐,交涉不成,謝利不再妥協,丟下一群人頭也不回的走了。託尼和謝利來到一家黑人酒吧,謝利身穿名貴西裝,和大家一起吃炸雞,上臺演奏了肖邦的《冬風》。

謝利一直學習的是古典音樂,像肖邦這樣的古典音樂被認為是白人才可以彈奏的,在唱片公司的勸說下謝利改彈爵士,他曾經傲嬌的說過“不是誰都可以彈肖邦的,至少沒有我彈的好”,看店裡的黑人們震驚的表情就知道了。

接著謝利又與酒吧裡的黑人朋友一起演奏了一曲歡快的《Backwood Blues》,每次演奏完謝利都會禮貌的對觀眾微笑,但是這一次,他笑的非常開心,發自內心的放鬆。

視聽語言是情節之外的重要呈現,鋼琴演奏則是這部影片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內容。謝利是著名爵士鋼琴家,與鋼琴演奏巧妙的結合,使故事敘述完整,隨著演奏曲目的輕快舒暢,緊張激烈,傳達了謝利內心情感。隨著劇情推動,兩人由最初的互相看不慣到握手言和再到惺惺相惜,鋼琴演奏起到烘托氣氛,達到情感高潮的作用。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03.以中國公路片《人在囧途》為例,對比分析中外公路片的差異

  • 人物形象

《人在囧途》中的兩位主角,一個是事業有成的老闆,一個是領不到工資的擠奶工,笑料來源於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產生的強烈反差。

《綠皮書》中的兩位主角,一個是遊手好閒的白人司機,一個是舉止優雅的黑人鋼琴家,同樣是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反差。

通過人物形象的反差,製造矛盾,產生強烈的衝突,將這樣的故事安排在公路上,以喜劇的方式呈現非常具有吸引力。

  • 主題內容

以《人在囧途》為例的國產公路片題材,更注重底層人物的崛起,貼近普通人的生活,通過人物反差製造矛盾與捧腹大笑的效果,最後迴歸人性溫暖。

《綠皮書》將較為深刻的主題用輕喜劇的形式體現出來,通過生動有趣的劇情引發觀眾對尊嚴的深思,對種族歧視的探討。

《人在囧途》和《綠皮書》同樣是公路片的屬性,公路片的特點是要在一段旅途中完成人物成長和昇華,這兩部電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在旅途中互相成長,完成救贖。

  • 兩者區別

美國是最早出現公路電影的國家,多以犯罪、暴力美學、英雄主義為主題,《綠皮書》改走溫情路線,將簡單的故事拍出格局,在笑聲中收穫感動,引起共鳴。

為什麼“囧系列”電影卻越拍票房越撲街?我分析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公路片還在摸索階段,徐崢繼“囧系列”三部曲之後又拍了《囧媽》,從搞笑路線轉向親情路線,雖然評分不高,但我覺得這樣的嘗試就是一種進步;第二,過於商業化,刻意製造的搞笑,觀眾並不買賬,格局小、沒有深度,劇情經不起推敲,這樣的公路片不會走的長久。

《綠皮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框架也能夠成為經典奧斯卡公路片,中國人與公路的故事還有很多可以被挖掘的可能,公路片的類型電影或許會成為越來越多電影人的選題方向,期待中國公路片的崛起。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寫在最後:

想要放下傲慢與偏見,想要改變一個人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因為彼此信任,高冷自卑的謝利博士有勇氣邁出一步走進託尼的家門。

託尼收斂戾氣,因為謝利讓他明白了“保持尊嚴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影片有幾處這樣潛移默化互相改變對方的細節片段,不尖銳,不說教,簡單質樸,溫情感人。

《綠皮書》顛覆傳統以黑人為主線展開故事,觸不可及差異懸殊的兩人因為一次巡演放下偏見,彼此成長,他們的友誼溫暖感人,故事輕鬆,笑中有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