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叫孩子起床,真的那么难吗?

「育儿」叫孩子起床,真的那么难吗?

常常听到有妈妈说叫孩子起床上学是件痛苦的事情。

有的妈妈说看着孩子那磨磨唧唧的样子,就着急得恨不得把孩子拎起来。孩子起床气大得根本控制不住,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简直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还有的妈妈说孩子尽管坐起来了,却不愿意穿衣服不配合洗脸,那蜗牛的速度让妈妈无可奈何又火冒三丈,自己要赶着出门上班、而孩子迟到了还要抱怨妈妈......

我的孩子现在四年级了,却一直都没有过起床气,即便因为睡眠不够不太愿意起来,但我和她也从来没有因为起床这件事情而闹过大矛盾。

我觉得在孩子起床这件事情上面,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否养成的问题,关键在于家长是否从小就开始培养起让孩子愉快起床的方法。

尽管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但我觉得如果家长从小就关心了解孩子的个性,那么要让孩子轻松起床也就不难找到合适的办法。

我在女儿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是这样想办法让她睁开眼睛清醒过来,乖乖起床的:

那时候她对绘本故事很有兴趣,每天晚上都要我反复地念给她听,一定要听好几遍才肯睡觉。而我也每晚都很有耐心地满足她的要求。

于是当早上她不愿意起来的时候,我就会把绘本拿来,翻到她头一天最感兴趣的那篇,一边轻轻摇醒她一边念故事给她听。

通常是我才念一半,她就睁大眼睛爬过来看着绘本听我念。有时候她就是不太愿意起来的话,我就故意在中途停顿一会,这时候她听不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于是就马上睁大眼睛寻找绘本。

这个方法我一直用了两年,她一直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起床前奏,并且总是听完以后就完全清醒了,也就愉快地配合起床了。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孩子对听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家长要提前预留一点讲故事的时间,否则匆匆忙忙而又着急的话,也就很难产生效果了。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就是给女儿买了个闹钟,每天晚上她自己兴致勃勃调好时间,早上一响她就一骨碌起来按下闹钟,她很享受这种自己做主的感觉,但是这种新鲜感过去以后,她就显得不那么积极起床了。

于是我开始琢磨新的起床方法:

早上我把她唤醒,然后在她依旧困意朦胧时用游戏的方式逗弄她。

我一边用手在她身上弹跳着,一边说我是青蛙我是青蛙,我要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噢这里感觉香香的,我是不是可以吃一口?

然后我故意发出怪叫声,说我要吃人啦吃人啦,然后她就会急忙地扭动身子或者爬起来叫着说不要吃我......

第二天我就变换其他的动物形象或者动漫里人物的形象,随兴编着各种让她上当清醒过来的故事和场景。

就在这样不时变换的起床前奏里,女儿总是能够很快地钻进我的“套子”,乖乖而愉悦地起床。

上小学以后,让她钻“套子”的一般方法就不太有吸引力了,于是我又改变了方法:

因为我比较关注女儿的行为表现,所以我比较懂得她一段时间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于是我就会在起床的前奏里用这些她最感兴趣的话题来逗引她参与讨论,通常是说着说着话自然就清醒过来也不赖床了。

有时候我们会讨论唐代的某一位诗人,历史上的某一位人物;有时候我们会讨论天气和节气;有时候我们讨论太空;有时候我们又讨论恐龙和动物......只要是她平常正在感兴趣和好奇探究的,我就会利用过来在起床时候和她进行讨论。

有时候我会假装我不懂一个什么问题,用一种比较幼稚的提问来引起她回答的欲望,于是当她信心满满地“纠正”我的时候,我一边“哦哦“一边就可以轻易地把她揪出被窝了......

当然我也不是每一天都有时间讨论,但自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这样的轻松起床方式,偶尔时间着急我催促她拉她起来,她顶多也是抗拒几下,但是绝不会赖在床上撒泼或者磨叽,冬天里的时候甚至有时候都是闭着眼穿衣然后歪歪扭扭走去洗手间洗漱的......当习惯养成了,就自然而然不再是一件烦恼的事情了。

其实叫孩子起床真的可以是一件比较轻松而大人孩子都愉悦的事情,关键就在于家长是否用心,是否对自己的孩子足够的关心和了解。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三两天的事情,而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然也是从小开始抓起就受益一生。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顺其自然就可以乐见其成的事情,而是父母全力以赴之后的水到渠成。如果想要看到收获,首先就是从小苗开始的用心耕种。

叫孩子起床这件事,真的并不那么难。多付出一点耐心和用心,就可以收获大人孩子一整天的好心情!

注: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2018年第三期。

用心生活,书写温暖。谢谢关注和阅读!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请继续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