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的新書《床前明月光》出版

敬一丹的新書《床前明月光——為親愛的媽媽送行》最近與讀者見面。在這本書裡,她回望媽媽的人生經歷,傾訴至親離別之痛,寫出人生特定階段的生命體驗。

2017年10月,敬一丹的媽媽被確診為癌症,陪伴在媽媽病床邊的這段時光,伴隨著病床邊的焦慮和憂愁,伴隨著病情起伏帶來的困惑與糾結,同時也留下了媽媽與子女最後的溫情。

失親之痛不能分擔,但生命的體驗可以共鳴。這本書不僅僅是述說哀傷,更記錄了敬一丹在生命過程中的體驗,抉擇面前的惶惑、情感交流中的感悟。

在新書後記中敬一丹寫道:“逝者漸遠,留給我們的一切都將保持著生命的溫度。對生命的認識和體驗會幫助我們獲得心靈深處的寧靜。擦去眼淚,我要在陽臺上種花了,用我媽媽給我留的種子。”

敬一丹的新书《床前明月光》出版

《床前明月光》

敬一丹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對話敬一丹

問:請問這本懷念媽媽的作品,書名為什麼會用“床前明月光”這句詩?

敬一丹:書名是我在媽媽的床前想到的,即使人走到人生最黑暗那個時刻也是有一種光的,這種光就像月光一樣,一直伴隨著人生,於是,我們熟悉的這五個字就成為了書名。封面的月亮前面是有云在淡淡地遮擋著,在雲裡面有很多“媽媽”這樣的字樣,有漢語、英語、法語、阿拉伯語,還有我們的少數民族語言,我想媽媽這個話題是可以和所有的人一起交流的。

問:母親離世這樣痛苦的一件事,您是怎樣決定要把它記錄下來的?

敬一丹:寫這本書首先是完成媽媽對我的囑託,我媽媽在病床上給我說,你把這段寫寫吧,我不能寫了。我媽媽是一個習慣記錄的人,當她沒有能力去記錄的時候,我來做這件事。如果我不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的話,我好像就很難讓自己安下心來。當我終於寫完了的時候,我覺得我完成了一種對生命的再認識,也完成了和媽媽的一次靈魂對話。

這本書寫的是昨天的事,但這本書是為了明天寫的,我們在今天面對明天的時候,面對未來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年齡段,都會遇到生命的進程這樣的話題,所以面對著時光、生命,面對明天,我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有生命的思索。

問:媽媽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方面?

敬一丹:我媽媽對我影響最大就是她的生活態度,她是一個特別積極的人,頭腦清晰,喜歡記錄,她會留存很多在她看來特別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一些小紙片、一張日曆、小孩畫的畫、家人寫的信。這樣一種記錄,其實是一種態度。我也是一個特別習慣記錄的人,好像不記錄就對不起時光似的。

問:最想通過這本書向讀者傳達什麼?

敬一丹:我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的就是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對人生不同階段的體驗。我一直覺得我們從小到大,在生命這樣一個特殊的課程上,是有很多缺失的,所以我們面對生命的巨大變化的時候,會用到“沒有準備”、“猝不及防”、“突然間”、“手足無措”等等這樣一些詞,我希望我們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更多一些從容,這是一種健康的人生態度。

問:閱讀或寫作有幫助到您排解失去親人的痛苦嗎?

敬一丹:在我媽媽病重期間和我媽媽離去之後,我的閱讀有很多都是關於生命的,比如說《最好的告別》,還有很多醫生寫的書,這是我重新認識生命的一個過程。這些作家也啟發了我,給了我一種力量,讓我堅持寫下去。

我寫作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畢竟是一種痛感的記錄嘛,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更清醒地認識了我的至親,認識了我自己,認識了血脈,所以即使是很痛苦,這種記錄也是有價值的。

問:您的經歷也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過程,得知親人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後,我們能給他們哪些幫助?另外,我們自己怎麼才能釋懷?

敬一丹:我想失親不是一個人的痛,是需要大家互相傾訴,互相慰藉的。(趙宇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