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流行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词作者是年仅十三岁的小学生

【说在前面的话】阅读故事用时三分,以史为鉴影响一生。敬请审阅本文最后【箫吹明月观点】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儿歌,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是那个漫长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共同的童年记忆,我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如今看见这歌名,那熟悉的旋律依然在耳边响起,歌词也脱口而出。

不需要回忆,已经回到那个时代。

当我现在才偶然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当年才刚刚十三岁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振动。

一首“流行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词作者是年仅十三岁的小学生

▍儿童诗歌

1969年,上海。

13岁的金果临在读小学五年级,是学校里的墙报委员,绘出心目中的天安门形象是他的重要任务。

1969年11月29日,金果临写下了自己的第13首儿童诗歌,取名《金光照的全球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升起金光照,金光照的全球红!”四个七字句采取“顶针续麻“的技巧。

创作的时候,金果临想象的就是那绘制在墙报宣传画:北京天安门,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葵花、红旗……

随后,金果临将这首诗歌改名《我爱北京天安门》向上海一家刊物投稿,并发表。

一首“流行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词作者是年仅十三岁的小学生

▍传唱全国

1971年,一天,已升入中学的金果临被校长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吴校长问15岁的金果临:“你是不是写过《我爱北京天安门》?”他回答是的。然后校长说:“北京发过来一个函,说要使用你这个作品,在全国推广这首歌,现在征求我们学校的意见。”

就这样,这一年国庆节上午十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很快传遍全国。

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特刊,并且刊登10首歌曲,其中便有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

之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转载这首曲。仅仅一个星期之后,《我爱北京天安门》就在全国大规模传唱开来,这首歌火了。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的纪录片《中国》正拍摄于1972年年,将这首歌作为片头音乐,可见其作为当时“流行歌曲”的热度和传唱度。

一首“流行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词作者是年仅十三岁的小学生

▍延伸阅知

创作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当时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北京天安门。

给《我爱北京天安门》谱曲的作者,也就是金果临的堂姐兼表姐金月苓(金果临和金月苓,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母亲是亲姐妹),后来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金果临后来高考落榜,1978年从农村回到城市参加工作。

一首“流行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词作者是年仅十三岁的小学生

【箫吹明月观点】《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是那个岁月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S��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