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所有新媒體平臺唯一名稱“文娛獨角獸”】

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都在江湖之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是華語武俠的黃金時期,《黃飛鴻》、《笑傲江湖》、《東邪西毒》、《新龍門客棧》等大量堪稱經典的武俠片當年風靡全球,作為中國文化輸出,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功夫,至今依然膾炙人口。

好萊塢科幻大片的野蠻入侵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觀影格局,面對多樣的類型電影,觀眾很難再為單一不變的電影買單,傳統武俠片改革勢在必行。以2000年為分水嶺,2000年之前20年的電影行業是武俠片的天下;後20年裡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各類型影片百花齊放,而傳統港風武俠片讓觀眾買賬的導演無非王家衛和徐克兩位。2015年,《師父》面世,徐浩峰成為這個名單中的第三人。

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可以說他是個作家,寫作時他是“徐皓峰”,年輕時曾肄業在家,與兩位老人朝昔相處八年,為日後的武俠文學創作積澱了寶貴的財富。一位是他的二姥爺,形意拳大師李仲軒,通過李仲軒口述,徐皓峰整理而作的《逝去的武林》轟動一時,開創中國武俠紀實文學風氣。另一位是胡海牙,以這位老人為原型創作的《道士下山》更是被譽為硬派武俠接脈之作。

他還有一個身份——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在作為《一代宗師》編劇進入公眾視野之前,他早已以“為人低調,授課含金量高”備受電影學院學生的歡迎,慕名而來的學生常常在開課半小時前就擠滿了整個大型階梯教室。

而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則是編劇及導演,這時他又成了“徐浩峰”。向來被稱作“成人的童話”的武俠,到了徐浩峰這裡突然變了味兒,沒有熟悉的英雄美人和江湖兒女,只有近乎寫實的表達。他鏡頭下的武林世界不同於任何武林,不是花拳繡腿的賣弄,也不是剎那刀光劍影決勝負,是真功夫的較量,是告別特技、舞蹈、吊威亞的真實武林。武打不再是戲曲和法術,要“打得有理,贏得漂亮”。

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早年間,徐浩峰大多執導話劇,直到2011年處女作《倭寇的蹤跡》上映才正式進軍影視行業,得到業內一致好評,為武俠片愛好者打開了另一扇門。2014年憑藉《一代宗師》問鼎金像獎最佳編劇。隔年陳凱歌導演改編自陳浩峰同名小說《道士下山》的大製作電影不盡人意,讀者普遍認為電影沒有拍出小說的精髓。同年年底,徐浩峰獻上自編自導的作品《師父》,告訴觀眾,這才是徐浩峰的武林。

《師父》入圍當年金馬獎三大獎項,最終拿下了最佳動作設計大獎,徐浩峰作為導演兼武術指導幾乎逆襲了一眾香港老派動作指導。

金馬獎給予徐浩峰的評價是,“身兼作家、導演、編劇、武術指導等多重身份,對於武俠文學和傳統武術的深刻理解,讓他的作品獨樹一幟,《師父》對於拳法與兵器的巧妙詮釋,即使是熟悉武俠功夫片的影迷也會大開眼界。”

成龍在一次訪談中曾經提到,中國電影如果想要走出去,就必須拍外國人拍不了的東西,這種中國獨有而外國人只能目瞪口呆的電影,就是武俠片。自上世紀二十年代,武俠片開始形成氣候,經歷了鼎盛時期。如李安所言,武俠片不但是中國電影獨有的特殊類型,且是個不死的類型。近年來對國產電影的逐漸重視,以及《葉問》、《一代宗師》等優質武俠電影的出現,預示著華語武俠片的盛世即將捲土重來。

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徐浩峰被譽為中國武俠電影的希望由來已久,他的“新派紀實武俠”為沉寂已久的武俠電影注入新鮮的血液,也為華語武俠片的改革找到了新方向。正如婁燁所言,徐浩峰已然開創了一個電影的神秘門派。徐氏武俠必將成為中國影壇的有生力量,在未來國際電影市場的票房競爭中殺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徐浩峰:國際電影市場百家爭鳴,總有一席屬於中國武俠電影

【全面文娛剖析 共享產業紅利】

商務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