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惠勒的“經濟時鐘”理論,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中國的《易經》、西方的“經濟時鐘”和週期理論,都強調盛極而衰,衰極而盛的道理。

根據惠勒的“經濟時鐘”理論,基於地球軸是傾斜的,氣候總是有規律地出現由冷至暖、由幹到溼的循環,一個完全的氣候週期,長達1000年。

根據惠勒的“經濟時鐘”理論,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很多文獻證明,公元4世紀世界在經歷一場氣候環境變化,歐洲海平面上漲明顯,北海沿岸瘧疾盛行;在亞洲鹹海的鹽分驟減,這場全球性環境變化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公元前6世紀、公元5世紀、公元15世紀,氣候又幹又冷。而每一次的1000年週期的完成,都會迎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革命。如公元前6世紀前後氣候乾冷,埃及和古中東文明衰落,迎來了希臘與波斯文明的興起,人類進入理性思考時代。

而千年週期的中段日子,氣候則比較溫暖,如公元前凱撒大帝掌權的時期,公元10世紀和剛剛過去的20世紀,都是國際戰事頻繁的時代。而兩千年來的歷史證明,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類行為,如天氣寒冷有利於建立,氣候變暖則會使人類非理性亢奮,繼而引發好勇鬥狠的精神,呈現在社會及經濟上可能會引發戰爭。

根據惠勒的“經濟時鐘”理論,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歷史上所有所有的經濟蕭條都跟溫度上升、乾旱連在一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久遭遇的大蕭條時期,人類的出生率明顯下降,很多人認為那是戰爭之故,但當時連動物的出生率都在下降,證明是與氣候有關。

當雨水恢復充足,經濟則轉向繁榮。根據惠勒在1951年發表的研究,美國地產剩衰週期長達18.3年,剛好同降雨量週期吻合。降雨量週期7年一個循環,經濟週期9年一個循環,兩者重疊形成18.3年樓市循環,即18.3年內房價在較溼的年份上升,在較乾的年份回落。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降雨量週期,因而形成不同的地產週期。例如蘇格蘭最大都市格拉斯哥的降雨30年為一個週期,房價也是30年一個循環,倫敦的降雨25年為一個週期,房價亦然。任何大城市的房地產由最低點到最高點的上升期通常是24—27年。

氣候對房價的影響力甚至大於政府的宏觀調控。

公元第一個500年,是東方興起、西方衰落的時代。羅馬帝國經歷了文化高峰,然後王朝由極盛走向滅亡;其時土耳其、韃靼、匈奴卻在東方建立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帝國。

根據惠勒的“經濟時鐘”理論,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公元5世紀至10世紀,東方在政治上日漸衰落,如中國由隋唐鼎盛走向四分五裂,而西方則是查士丁尼大帝統治下的拜占庭帝國和查理曼大帝統治下的查理曼帝國的興起。

過去人類的行為,只是不斷重複這500年的週期和東盛西衰、西方興盛東方沒落的歷史。

如果你相信過去兩千年的東西方循環理論,那麼公元2000年前後便是西方經濟繁榮的頂峰,然後開始走下坡路。2003年美國通過信貸膨脹的刺激,令道瓊斯指數在2007年10月創出新高,從而結束了長達500年的超級大趨勢,反之,東方的國家卻逐一冒起,進入長達500年的上升大循環,而東方國家逐一興起,首先是日本,再到亞洲四小龍、東南亞等工業國,最後是中國和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