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最近从网络上看到了几篇关于教育部提出:“教师不得通过家长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的文章。

我查看了教育部网站,找到了以上说法的出处,他们分别是:

1、2018年9月30日教育部对“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执法督察,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职责的建议”的答复。

2、2018年10月11日教育部对“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的答复。

也就是说,以上说法出自于教育部对两个提案建议的答复,两个答复的内容大体相同。其中都提到了:教师应当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校和教师按照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规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的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两个答复最后都强调了将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完善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家长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这是半年前的答复,到现在也没见哪个学校落实了。为什么没有落实呢?应该是存在难度吧。

假设如果按照教育部的答复落实了,那么真的将是学生和教师的福音。

我一贯支持教育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客观的说这两个答复中提到的要禁止的现象都是存在的。

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关于留作业,教师确实留的作业多,住宿的学生自不必说,在学校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学习,作业肯定多,学生负担肯定重。走读的学生晚上写作业到十一点也是普遍现象,作业负担也是很重的。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能考一个好学校。老师这样做也是为学生着想。但是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老师还要为此而担责。学生做了作业,老师除了检查还要讲评,那也是负担。这种事儿老师是费力不讨好,老师本身也不想这样做。

老师留作业让家长检查批改的现象也有。那样做是为了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有时候因为作业多,确实到学校以后老师检查不过来,那么就让家长在家里检查签字。多数情况都是要家长检查签字的,而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让家长批改,因为老师也知道很多家长是批改不了的。在用词上“检查”和“批改”,那性质是不一样的。

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再来说通过微信群留作业和网上下载打印作业。这种现象就很普遍了,我的孩子班级就经常留这样的作业,老师看到网上有一些对孩子学习有利的知识点,或者试卷、练习等,觉得有用就让家长打印下来做一做。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这些也是老师牺牲自己课余的时间上网找的,这也是老师的负担。

如果教育部的答复得到落实,那么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教师负担过重的现状。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措施。

首先,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不用做那么多作业了,只完成校内的课程就可以了。星期天和假期就有自己的支配时间,多活动,多做有意义的事了。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其次,教师的负担减下来了,教师可以不必留那么多作业,也不必批改那么多作业了。上课按照教材讲就行了。也不用上网查资料,找练习题了,更不用在微信群里发布作业耗费精力了。也不用每天费心检查学生作业,为学生做不完作业而烦恼了,这样做教师就会轻松很多。

学生负担减下来了,教师负担减下来了,家长是不是要慌了。

现在有部分家长抱怨老师留作业多,家长检查作业负担大,就一直喊着要减负。一旦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家长是不是认可呢?想一想,你家的孩子每天放学以后没事儿干,不用写作业,孩子不写作业会干什么呢?不会是用来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吧?

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教育部制定两项措施,你觉得真能减负吗?

不进行强化训练的学生,学习成绩还能保证吗?当孩子把成绩单递给你的时候,你还要喊减负吗?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减负以后家长需要面对的。就怕学校减负后家长把学生都送到了辅导班儿。这才是真正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作为教师,我是非常支持学生减负的。学校的减负很简单,一纸文件马上执行。但是家长方面呢?谁来解除家长的焦虑?孩子要升学,要考名校,谁来保证他们的孩子能进入名校啊?解决不了择校问题,家长的担忧永远存在。校内减负只能让家长把学生负担转向辅导班儿。

关于微信留作业和家长检查作业,学生减负,你怎么看?请关注和评论吧!留下您的宝贵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