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但可惜的是因為年代久遠很多史料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保存下來的史料文獻少之又少,因此很多有文字記載的文物比金銀玉器要珍貴得多,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竟然將故宮中15萬斤的“廢紙”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恐怕花費百億都再也難追回。

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清朝乾隆年間,曾讓大臣紀曉嵐帶領三百多名學者編撰《四庫全書》,前後一共歷時十三年才編撰完成,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本應被當做國寶的《四庫全書》竟然被人當做廢紙,這裡面記載了我國曆朝歷代的歷史,是我國巨大的文物財富,但是在動盪的社會中,這部文化鉅著竟然被當權者認為一文不值。

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我們國家的近代史動盪不安,一直備受列強們的侵略和欺侮,紫禁城中的文物也一直岌岌可危,而皇宮中存放的歷史文獻卻被認為沒有任何價值,甚至有人為了省事提議將紫禁城中的廢紙全部燒掉,幸虧當時有一位考古學家羅振玉阻止了他們的做法,但是北洋政府接管這些文物後,將以四千大洋全部賣了出去。

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當時北洋政府因為財政危機,所以就打起了這些歷史文獻的主意,於是把這15萬斤的歷史資料裝滿了8000個麻袋,以賣廢紙的價格賣了四千個大洋。

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這件事情現在看來真是太荒謬了,因為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獻是無價的,如今我們就是花費再多錢恐怕也難以買回,真是令人心痛。

故宮15萬斤的廢紙,民國時期以四千大洋賣出,如今百億也買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