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本义

“中秋节”的本义


正德子

中秋节是汉文化圈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的来历,民间有多种版本流传,皆非中秋节的本来意义。我们知道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节日,都是纪念一些特别的日子,特别的人,纪念意义很强,从没有像中国节日这样不但跟节气有很强的联系,而且有特别的内涵意义。

中秋节的主要内容特征是月圆、月最亮、嫦娥、清凉、八月十五时值中秋等等。

“中秋节”的本义

其实,中国的节日,无不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而中国的文化又跟中国的道教学说密切相关,中秋节也不例外,它跟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极其相关。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讲,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文化冲击,还有不同风俗习惯的揉杂,特别是商业,早已跟西方人过的圣诞节一样,离原本的意义逾行逾远,而新时代的人们也早已很乐意接受习惯于这种逾加世俗化的演变,这也是世界逾加堕落的明证。

那中秋节的本来意义是什么呢?这要从一个传说开始,这个传说就是“嫦娥奔月”,它的内容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它的真实意义是古人要借此传说讲一些天道哲理。古人欲正人伦,舒道纪,然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以或微言大义,或假传说以明天道。“嫦娥”者,常我也;常者,恒常不变之道也;“我”之义有三:一是“世我”即手持戈,手下垂为阴,戈向上为阳,言世人在世,上上下下不停折腾,持戈往来相斗不息,此世人之悲也。二是“本我”即文言文中的“吾”字,吾者无也,言人守本分,和光同尘。三是“常我”,常我者光明通达,了无挂碍,凡修佛之人得涅槃者,必明什么叫常我,那种光明世间无一光明可比,唯十五月亮勉强可比之。笔者少时修佛证道,常达涅槃,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通达无挂碍,后吾每每于月中十五,仰视明月良久不肯离去,心里无限感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先生最是明白此中深意,他在记载菩提祖师传授孙悟空的炼丹口诀时言:“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鸟,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此火里种金莲之时,正是性命渐强,阴阳相合,水火既济,渐得清凉之时,也正是从“世我”渐进至“本我”最后达到“常我”之时。以上就是“中秋节”本原意义,但时至今日,已极少人晓得此中内涵了。

读者读到此处,你是否还能于八月十五,皓月当空之时,想到今世为人,当是怎样地守住你那方寸之心,不同流合污,圣洁自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