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野令”全面出台未“一刀切”!这些“野味”还能吃

大家好,我是冷暖客。

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对于“吃野味”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有了更高程度的认知。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更加深入地宣传、引导民众不要进食“野味”,并以立法的方式予以规范管理,这一方面是为了防范病毒的产生和传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地球生态平衡。

“禁野令”全面出台未“一刀切”!这些“野味”还能吃

据了解,目前除了国家层面立法“禁野”外,全国多个省市也在积极跟进。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江西、山西、广东、福建、湖北、青海、甘肃、湖南、天津、重庆、深圳、珠海在内的12个省市通过新发布或修改已有法规的方式,对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进行立法。此外,北京、广西等省市也已经开始就立法“禁野”征求社会意见。

“禁野令”的全面出台,体现了政府对于遏制“冠状病毒”可能出现和传播的高度重视,也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现实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将让大家的餐桌更加安全、健康,也让人类的餐饮文化更加和谐、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虽然先后出台了“禁野令”,对食用野生动物进行了限制,但是并未“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本地实情进行了差异化调整。也就是说,对于一些较为安全的、普遍的食用性动物,并没有纳入禁食范围。

“禁野令”全面出台未“一刀切”!这些“野味”还能吃

例如,广东的深圳和珠海两地就明确规定,只要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食用的水生动物都可以食用。这意味着,农业农村部规定纳入水生物种管理的养殖龟鳖,以及牛蛙、美国青蛙等水生动物依然可以养殖和食用。对于喜欢吃牛蛙煲的你来说,是不是一个好消息呢?

事实上,相对于完全厘清哪些野生动物可以吃、哪些不能吃,推出可食用白名单的方式更加符合实际,也更加简单。在严格执行“禁野令”的基础上,列明如上述的养殖龟鳖、牛蛙、美国青蛙等可食用“野生动物”,将有利于整个养殖、餐饮行业可以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行业规范,避免“触雷”。

未进行“一刀切”,不仅体现在允许食用部分水生动物上,而且也体现在允许“非食用目的”人工繁育。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科研也好、药用也好,还是对野生动物有需求的,全面禁止一些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将对这些领域造成影响。

“禁野令”全面出台未“一刀切”!这些“野味”还能吃

当然,不管是“禁野”,还是适当允许“非食用目的”人工繁育,都要把重心放在监管上面。法律只有落实了,监管只有到位了,才能对非法捕获、养殖、食用野生动物的种种行为进行有力遏制,才能保护好普通大众的健康权益,才能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希望借助这次立法和接下来的落地执行,能够有效转变食用“蝙蝠”、“田鼠”、“草兔”等野生动物的不良陋习。对于各地陆续出台的“禁野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