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学:疫情面前 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毫无惧色、挺身而出的医生,他临危受命,逆向出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展现了中心医院人的风采。他就是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开封市中心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文学。

一、克己复礼 德技双馨

张文学出生于1974年,河南开封市人,无党派人士。1997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神经外科、外科重症专业20余年,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及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外科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他曾经先后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中国武警脑科医院NICU、北京安贞医院心外ICU、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外科ICU中心等国家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张文学带头组建了中心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区(SICU)并担任科主任一职。2019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参加重症医学科学习项目,通过与哈佛医学院的专家和医院管理层的深入接触与交流学习,既提升了专业能力,又开拓了国际视野、更新理念,并与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医疗机构建立了联系,为外科重症专业发展和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严格要求自已的同时,他认真履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满怀仁爱之心积极救治病人,面对着危重病人不抛弃不放弃,赢得了患者家属和医院各科室的一致好评。同时他还积极做好科室各项管理工作,他带领的外科重症加强病区团队的各项工作均得到医院和病人赞可,连续两年荣获院年度目标管理及年度医疗安全管理一等奖。

张文学:疫情面前 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

、不惧危险 逆行远征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张文学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向院党委请战,全院第一个写下请战书:“国家有难,医者有责,这个时刻大丈夫就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出力!”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一位医者不惧危险,挺身而上的决心。

2月1日晚,张文学接到医院通知,第二天将作为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逆行出征。出征前,他不愿年迈的双亲担心,没有亲自向父母告别。懂事的女儿只告诉老人“爸爸出差两天”。2月2日临行时,送行的妻子不舍地拉着他的双手,红着眼眶替他整了整衣领说:“家里有我,放心去,一切都好,等你回来!”就这样,张文学和全市15名医护人员一起,带着开封人民的重托,选择了辞别,选择了出发,一无反顾,奔赴武汉最前线。晚上8点乘飞机抵达武汉,当晚进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医院新区危重病区,进行集中培训后,张文学便第一时间申请进入危重病房,开始救死扶伤。

张文学:疫情面前 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

三、不畏艰难 以苦为伴

此次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来到的战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医院新区,这是武汉市收治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数最多的一个医院,1050张床位基本上收满了,比火神山还多。医院把这个分院专门腾出来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主要是些危重症患者。组建了12个病区,每个病区50个病床。此次河南省医疗队负责的是C7病区。河南省第二批医疗队医疗队共有120人,其中医师18名,护士100名,感染控制人员2名。张文学担任此次医疗组组长。

人需要有忘我的境界,否则上不了前线,也顶不住危险,受不住熬煎。从走进重症病房的那一刻起,往往就是12个小时站立、跑步走路,12个小时的用眼用心观察,不喝一口水,但汗水已浸湿衣背,护目镜和口罩在脸上的勒出了深深的印痕,十分痒痛,也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明白这是在战斗,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特别是穿着那套防护服对队员们体力消耗非常大,在病房里面三个小时最多四个小时以后,都会精疲力尽。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稍微不慎就极可能被传染上。作为组长,张文学千叮咛万嘱咐队员们工作起来一定要小心翼翼,做到胆大心细,进出门时一定要保护好患者安全,也要保护好自己。

在救治过程中,几斤重的防护服穿脱都需要时间,张文学利用休息时间,把训练具化到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叮咛,查看,纠正,提高防护服穿脱效率和安全。在战“疫”最前线,张文学和队员们一起用不吃、少吃来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自约、自律、自讨苦吃,成了习惯,成了自然,同时也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认可和尊重。

张文学:疫情面前 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

四、不辱使命 生死守护

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张文学到武汉的当天晚上就开始集中培训,第二天就开始倒班,进入病区收治病人。一方面他要面对来自河南省各个专业18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着戴着口罩的队员,人脸都看不清,队员情况还不太熟悉,人员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另一方面他负责的病区自开始收病人,一个小时内就收了17个病人,病人非常多、医嘱系统、流程等不熟悉不完善。面对刚开始“人生地不熟”的种种因难和压力,张文学不畏辛苦,超负荷工作,一直坚守在病区一线。自2月8日北大医院的医护全面撤出C东病区后,他带领的医疗队为主力军全面接管该病区后,全力奋战,通过不懈努力,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他救治痊愈的患者也多次将感谢信送到张文学主任手中。

张文学带领这支医疗团队的队员们牢记使命、同心携手、竭尽所能,努力与死神争夺每一个病患的生命,这些平时见惯生死的人,为每一例治愈成功出院的病人欢欣鼓舞,也为每一个逝去的生命心感悲痛。但当有新的病人进来,他们又收拾好心情,整装投入新的救治战斗。

翻开张张文学主任的朋友圈,几乎没有战地日记,也没有更新朋友圈,很少晒武汉战役的各种场景照片,微信签名只有一句话:“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月15日是张文学所在的河南省第二批医疗队到武汉的第14天,也是武汉近几年来下的第一场鹅毛大雪之日。风雪无情人有情。病区的10床是一名老年女性,重症患者,高流量吸氧时间较长,氧饱和度较低,在80以下,同时也出现了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患者病情经张文学主任评估,急需转入ICU,从C7东病区转B9区ICU要经过医院大半个院区,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转还是不转?张文学毫无迟疑,一个字“转”!

随后,救治组联系院区资助,张文学亲自带领病区2名护士一起护送患者。当时风雪很大,他们头上带的面屏都被大风刮飞了。路面又非常湿滑,脚下裹着垃圾袋做的鞋套更是艰难,他们背着氧气瓶,不停地观察病人的情况,冒着风雪,顺利把患者转入B区9楼ICU。经过交接,患者转入ICU后氧饱和度达到了90。等从ICU出来时,大家发现隔离衣全湿透了,塑料袋的鞋套也磨破了……

张文学:疫情面前 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

人们常说,灾难面前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救世主,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就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就是以身为盾的勇士。(张丽娟/文 王新光 张文学/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