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學:疫情面前 做好一個醫生的本分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這樣一位毫無懼色、挺身而出的醫生,他臨危受命,逆向出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的擔當,展現了中心醫院人的風采。他就是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醫療組組長、開封市中心醫院外科重症加強治療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張文學。

一、克己復禮 德技雙馨

張文學出生於1974年,河南開封市人,無黨派人士。1997年9月參加工作,從事神經外科、外科重症專業20餘年,擅長顱腦腫瘤、腦血管病及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治療,在神經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療處理方面,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外科危重症病人的搶救治療方面具有較高的造詣。

他曾經先後在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北京三博腦科醫院、中國武警腦科醫院NICU、北京安貞醫院心外ICU、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外科ICU中心等國家級醫院進修學習,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張文學帶頭組建了中心醫院外科重症加強治療病區(SICU)並擔任科主任一職。2019年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他赴美國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參加重症醫學科學習項目,通過與哈佛醫學院的專家和醫院管理層的深入接觸與交流學習,既提升了專業能力,又開拓了國際視野、更新理念,並與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建立了聯繫,為外科重症專業發展和進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礎。

在嚴格要求自已的同時,他認真履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滿懷仁愛之心積極救治病人,面對著危重病人不拋棄不放棄,贏得了患者家屬和醫院各科室的一致好評。同時他還積極做好科室各項管理工作,他帶領的外科重症加強病區團隊的各項工作均得到醫院和病人贊可,連續兩年榮獲院年度目標管理及年度醫療安全管理一等獎。

張文學:疫情面前 做好一個醫生的本分

、不懼危險 逆行遠征

生命重於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省委、省政府組建援鄂醫療隊的號召,張文學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向院黨委請戰,全院第一個寫下請戰書:“國家有難,醫者有責,這個時刻大丈夫就應當挺身而出為國出力!”鏗鏘有力的誓言表達了一位醫者不懼危險,挺身而上的決心。

2月1日晚,張文學接到醫院通知,第二天將作為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逆行出征。出征前,他不願年邁的雙親擔心,沒有親自向父母告別。懂事的女兒只告訴老人“爸爸出差兩天”。2月2日臨行時,送行的妻子不捨地拉著他的雙手,紅著眼眶替他整了整衣領說:“家裡有我,放心去,一切都好,等你回來!”就這樣,張文學和全市15名醫護人員一起,帶著開封人民的重託,選擇了辭別,選擇了出發,一無反顧,奔赴武漢最前線。晚上8點乘飛機抵達武漢,當晚進駐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醫院新區危重病區,進行集中培訓後,張文學便第一時間申請進入危重病房,開始救死扶傷。

張文學:疫情面前 做好一個醫生的本分

三、不畏艱難 以苦為伴

此次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來到的戰場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醫院新區,這是武漢市收治新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數最多的一個醫院,1050張床位基本上收滿了,比火神山還多。醫院把這個分院專門騰出來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主要是些危重症患者。組建了12個病區,每個病區50個病床。此次河南省醫療隊負責的是C7病區。河南省第二批醫療隊醫療隊共有120人,其中醫師18名,護士100名,感染控制人員2名。張文學擔任此次醫療組組長。

人需要有忘我的境界,否則上不了前線,也頂不住危險,受不住熬煎。從走進重症病房的那一刻起,往往就是12個小時站立、跑步走路,12個小時的用眼用心觀察,不喝一口水,但汗水已浸溼衣背,護目鏡和口罩在臉上的勒出了深深的印痕,十分癢痛,也只能默默忍受,因為他明白這是在戰鬥,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和懈怠。

特別是穿著那套防護服對隊員們體力消耗非常大,在病房裡面三個小時最多四個小時以後,都會精疲力盡。在病人治療過程中,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稍微不慎就極可能被傳染上。作為組長,張文學千叮嚀萬囑咐隊員們工作起來一定要小心翼翼,做到膽大心細,進出門時一定要保護好患者安全,也要保護好自己。

在救治過程中,幾斤重的防護服穿脫都需要時間,張文學利用休息時間,把訓練具化到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叮嚀,查看,糾正,提高防護服穿脫效率和安全。在戰“疫”最前線,張文學和隊員們一起用不吃、少吃來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自約、自律、自討苦吃,成了習慣,成了自然,同時也以精湛的醫術,贏得了病人的認可和尊重。

張文學:疫情面前 做好一個醫生的本分

四、不辱使命 生死守護

作為第二批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張文學到武漢的當天晚上就開始集中培訓,第二天就開始倒班,進入病區收治病人。一方面他要面對來自河南省各個專業18個醫生,每天要面對著戴著口罩的隊員,人臉都看不清,隊員情況還不太熟悉,人員管理起來非常複雜;另一方面他負責的病區自開始收病人,一個小時內就收了17個病人,病人非常多、醫囑系統、流程等不熟悉不完善。面對剛開始“人生地不熟”的種種因難和壓力,張文學不畏辛苦,超負荷工作,一直堅守在病區一線。自2月8日北大醫院的醫護全面撤出C東病區後,他帶領的醫療隊為主力軍全面接管該病區後,全力奮戰,通過不懈努力,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他救治痊癒的患者也多次將感謝信送到張文學主任手中。

張文學帶領這支醫療團隊的隊員們牢記使命、同心攜手、竭盡所能,努力與死神爭奪每一個病患的生命,這些平時見慣生死的人,為每一例治癒成功出院的病人歡欣鼓舞,也為每一個逝去的生命心感悲痛。但當有新的病人進來,他們又收拾好心情,整裝投入新的救治戰鬥。

翻開張張文學主任的朋友圈,幾乎沒有戰地日記,也沒有更新朋友圈,很少曬武漢戰役的各種場景照片,微信簽名只有一句話:“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月15日是張文學所在的河南省第二批醫療隊到武漢的第14天,也是武漢近幾年來下的第一場鵝毛大雪之日。風雪無情人有情。病區的10床是一名老年女性,重症患者,高流量吸氧時間較長,氧飽和度較低,在80以下,同時也出現了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煩躁等症狀。患者病情經張文學主任評估,急需轉入ICU,從C7東病區轉B9區ICU要經過醫院大半個院區,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轉還是不轉?張文學毫無遲疑,一個字“轉”!

隨後,救治組聯繫院區資助,張文學親自帶領病區2名護士一起護送患者。當時風雪很大,他們頭上帶的面屏都被大風颳飛了。路面又非常溼滑,腳下裹著垃圾袋做的鞋套更是艱難,他們揹著氧氣瓶,不停地觀察病人的情況,冒著風雪,順利把患者轉入B區9樓ICU。經過交接,患者轉入ICU後氧飽和度達到了90。等從ICU出來時,大家發現隔離衣全溼透了,塑料袋的鞋套也磨破了……

張文學:疫情面前 做好一個醫生的本分

人們常說,災難面前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救世主,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就是衝鋒在前的戰士、就是以身為盾的勇士。(張麗娟/文 王新光 張文學/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