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有何突出貢獻?他結局如何?

羅大綱(1804—1855年),原名亞旺,太平天國名將。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上圍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義,固然主要是依靠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上帝教”骨幹,而沒有參加“上帝教”的羅大綱也是一位一開始就對太平軍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將領。


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有何突出貢獻?他結局如何?

投入太平軍

羅大綱,原名亞旺,梅州豐順縣湯南鎮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他少懷大志,成年之後,遊俠江湖,“往來茭塘一帶,出沒無常”;常劫富濟貧,“獷猛異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嶺南大饑荒,羅大綱以“三合會”首領率饑民暴動。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與波山艇軍溯西江而上,進入廣西。他參加反清秘密組織“天地會”,在永安(今廣西蒙縣)一帶組織信徒,活動於潯、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襲清軍。據羅惇《太平天國戰紀》所載,洪秀全起兵粵西,與馮、楊、蕭、韋、石等“六人共誓生死”。“時水寇羅大綱有眾千餘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勸其“歸秀全”。接著,太平軍派馮雲山對羅大綱進一步做工作,曉以大義,為羅大綱所“悅服”。羅大綱接受太平軍推翻清朝,開創新朝的綱領,“愛其軍律之嚴及其治軍教理”,終於服從太平軍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原則,於咸豐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從桂平江口投入太平軍,被任為左二軍軍帥。

水師骨幹

從此,羅大綱這支2000多人的“水寇”就成了太平軍的水師骨幹隊伍。是年3月至9月,羅大綱隨太平軍輾轉作戰,由江口回師紫荊,西擊武宣,北趨象州,東進金田、平南。9月,羅大綱隨前軍主將蕭朝貴攻打永安,擔任先鋒。他用聲東擊西戰術,攻下了永安,斬清軍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和知州吳江,為太平軍佔領第一座州城立下大功。太平軍在永安封王建制,休整半年。羅大綱熟悉當地山谷居民,“為之招脅3000人以補其數”,受到“厚待”。同時,羅大綱又約任文炳率波山艇軍兩次出擊梧州、藤縣、平南、桂平等地,牽制清軍。

攻破全州

太平軍攻下永安後,清都統烏蘭泰率兵把永安州重重包圍。羅大綱於咸豐二年(1852年)4月5日,奉洪秀全之命率2000死士乘夜冒雨,一舉攻破清軍重兵防守的號稱“鐵打天下第一閘”古蘇衝,搗毀了清軍的兵營、關卡20多處,繳獲了火藥10多擔和其他無數軍用物資,為太平軍永安突圍戰的勝利立下了第一功。太平軍突圍成功,清軍大敗,烏蘭泰陣亡。為此,羅大綱曾假起烏蘭泰旗號進軍桂林,希能不戰而勝,但被清軍識破,圍攻桂林一月不下。羅大綱乃轉而揮師攻下興安、全州。攻破桂北重鎮全州之後,羅大綱“升土一總制,管帶中一軍”。可以看出,羅大綱不論是在壯大太平軍有生力量方面,還是在實戰中,都一開始就為太平軍立下了卓著功勳,發揮了巨大作用。

水師立功

此後,羅大綱隨太平軍入湖南,一往無前,12月中旬,在嶽州升任金官正將軍。第二年1月,在湖北升殿左一指揮,與天官丞相秦日綱同統水師。太平軍於是月攻下武昌後,:於2月上旬撤離武昌,順長江東下。中旬,石達開率陸軍破安徽重鎮安慶;水軍則大敗清軍於鄂東廣濟老鼠峽下巢湖。3月19日,林鳳祥、賴漢英、吉文元等攻破南京。羅大綱、秦日綱率水師隨至,共衛已佔領的南京城。

攻破鎮江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派遣林鳳祥、李開芳等統率大軍東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羅大綱率水軍配合作戰。3月31口,羅大綱和副將吳如孝奉命從水路攻取鎮江。鎮江佔稱京口,是長江與運河交匯之處,既是南北要衝,也是南京東南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羅大綱順利攻佔鎮江之後,依北固山,傍長江、運河,新築城牆6裡,建炮臺6座,並廣積資糧,備戰不懈。於五六月間,連敗來犯清軍,“升殿左五檢點”。7月,羅大綱奇襲北門外敵營,旋又飛襲東門外敵營,直使清軍“環城七營皆盡”,穩定了鎮江局勢,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鎮江,羅大綱還很注重安定社會秩序,恢復正常經濟生活。他執行聖庫制度,要求百工歸衙,建立男館,女館,並一面動員百姓量力捐獻軍需,一面實行平買平賣政策。但為貫徹拜上帝會獨尊上帝,罷黜諸神的宗旨而火燒金山寺、甘露寺等,卻是不可取的。

九江之戰

咸豐三年(1853年)10月,為配合太平軍西征,羅大綱和吳如孝督師突出江南、江北兩門聲援。田家鎮一役,武昌同知勞光泰所招潮勇多歸順太平軍,楊秀清“概令羅大綱統帶”,並給羅大綱在鎮江有較大自主權。越年3月,羅大綱奉調回南京,與胡以晃進攻和、廬(今安徽和縣、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綱守安慶。

11月,接連攻佔安徽建德、東流和江西饒州石門等處。

12月10日,羅大綱(時已升任為冬官丞相,功勳加一等)得知田家鎮失守,即自饒州率輕騎由都昌沿陸路趕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綱的西征軍,在小池口孔壟驛與湘軍水師激戰。由於安慶太平軍趕來增援而大敗清兵,毀其營盤。咸豐五年(1855年)初,曾國藩的湘軍逼近九江,羅大綱率軍與翼王石達開的大軍配合,以誘敵深入,分割聚殲的策略,把湘軍水師引入鄱陽湖。2月11日夜半時分,石達開自九江,羅大綱自小池口共乘輕舟百餘隻奇襲湘軍水師,焚燒湘軍戰船百餘艘,俘曾國藩座船。曾國藩乘小舟逃人羅澤南軍營,想投水自殺,為羅澤南所制止。這一役,大滅湘軍氣焰,對西征軍三克武昌,穩定皖贛基地起了積極作用。此後,羅大綱雖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堅持在皖贛一帶作戰。

1855年8月,在蕪湖戰役中受傷,10月撤兵到天京,因傷勢惡化,醫治無效,當月病逝於天京,年僅51歲。死後被洪秀全追封為“奮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