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東蘇美爾人,永遠的膜拜者

蘇美爾石膏小雕像,睜著大大的眼睛,穿透5000年的時光,幽幽凝視著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古代近東蘇美爾人,永遠的膜拜者

蘇美爾 兩尊膜拜者像 石膏小雕像 公元2700左右 出自伊拉克

首先了解下背景

古代近東蘇美爾人,永遠的膜拜者

關鍵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文明發源地


古代近東蘇美爾人,永遠的膜拜者

在中東兩河流域,又名兩河平原。是一片位於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沖積平原,現今的伊拉克境內,那裡是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所在,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

  • 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
  • 建造了第一個城市
  • 編制了第一種法律
  • 發明了第一個製陶器的陶輪
  • 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週期
  • 第一個闡述了上帝以七天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泥板)。

關鍵詞:蘇美爾人-兩河流域最早居民

蘇美爾人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來到了這裡。建立兩河流域最初的文明。

之後,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流域的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頁。其中巴比倫人的成就最大,因此,兩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終於步入正題啦


古代近東蘇美爾人,永遠的膜拜者

永遠的膜拜者 對蘇美爾人宗教信仰與儀式的進一步瞭解來自一批石膏小雕像,它們被虔誠地埋在埃什努那一座神廟的地板下,直到神廟改建時才重見天日。

這些小雕像由柔軟的石膏刻就,鑲嵌著貝殼與黑色石灰石,大小從30釐米到80釐米不等。這批作品再現的都是凡人,而不是神明。

他們雙手在胸前交疊,呈祈禱姿勢,拿著蘇美爾人常治在宗教儀式上使用的小酒杯。在埃什努那的神廟中發現了成百上千只這樣的酒杯。

男子圍著腰帶,穿著帶流蘇的裙服,長著鬍子,留著齊肩發;女子則穿著長袍,裸著右肩。在其他遺址出土的類似雕像上,人們還發現了銘文刻著捐贈者與神明的名字,甚至給出了捐贈者所祈求的具體內容。他們的頭部向上抬起,好像在蘇美爾人的“等候室”中等待神的降臨。

埃什努那雕像的造型簡單,主要是圓錐形與圓柱形。這些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肖像,但雕塑家的確對這批雕像在體形上進行了區分,由此可以推斷其中至少有一個孩子—插圖所示的女子身旁有兩條細細的腿(已殘)雕像的眼睛是鑲嵌上去的,與雙手之間的比例關係十分失調,眼睛的尺寸巨大而手卻很小。

關於誇張的大眼睛,學者的解釋有幾種。但是,由於這些供像的目的是代表捐贈人向神進行虔誠的禱告,因此這種凝視最有可能象徵的是—為了履行職責而必須永遠保持警醒。

下文預告

蘇美爾,閹人宗教樂師:烏爾南希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