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曆史上有一類人堪稱“土皇帝”,他們就是土司,能耐有多大?


廣西曆史上有一類人堪稱“土皇帝”,他們就是土司,能耐有多大?

電影《劉三姐》中的莫老爺

中國有句話叫“山高皇帝遠”,歷史上的廣西真有過一種堪稱“土皇帝”的人物,有時皇帝也鞭長莫及,拿他們沒辦法,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土司。廣西的土司制度源於秦漢時的土官土吏,始於唐代,成於宋代,繁榮於明代,崩潰於清代,消亡於20世紀初的民國時期,長達1300多年。封建統治者在廣西推行土司制度,是由中央王朝委任當地民族首領為府、州、縣的文職土官,其目的是“以夷治夷”,並允許其子孫世襲。那麼,土司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在那部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劉三姐》中,那個被劉三姐用山歌罵慘了的莫老爺,就是當時政治語境中的“土司”。不過,真正的土司可不是“土財主”那麼簡單,他們不僅是政治上的最高統治者,還是當地的大領主,掌握著一方的軍、政、財權,對當地農奴也有著“生殺予奪”之權。簡而言之,廣西土司就是一群朝廷鞭長莫及的、自立一方的土皇帝!

廣西曆史上有一類人堪稱“土皇帝”,他們就是土司,能耐有多大?

廣西曆史上曾經出過很多有名的土司,如忻城的莫氏土司、江州的黃氏土司、恩城的趙氏土司等,這其中又數莫氏土司最出名。忻城的莫氏土司衙署,有著“壯鄉故宮”之譽的建築群,由土司衙門、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築群組成,總面積38.9萬平方米,其中建築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有力地證明了當時土司過著“皇帝”般的生活。

廣西曆史上有一類人堪稱“土皇帝”,他們就是土司,能耐有多大?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局部)

土司制度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捍衛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均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它有其反動、罪惡、殘酷的一面,特別明朝晚期,土官自恃雄長,獨斷專行 , 權力慾膨脹,土司間經常發生武裝侵擾。在土司家族內部 , 也常因爭奪官位而相互殘殺,戰亂頻繁,嚴重阻礙了當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