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自古以來,皇家就是權力巔峰的代表,這也代表了皇家擁有了廣羅天下寶貝的權利,甚至,為了取悅皇家,天下人更是會把天下最珍稀的器物進貢給皇家。

所以,有了這樣的機制,歷朝歷代的皇家都會是天下最富庶的家族,天下最罕見的珍奇在皇族都是見怪不怪的,而且,很多工藝品在進貢皇家後,在樣式和工藝上都會逐漸衍生出宮廷工藝與民間工藝。

所以,如果我們能在現代獲得一件曾經皇室的珍奇古董,不光是財富更是社會地位的代表,畢竟,天下珍稀古董應有盡有,可皇家器具卻如鳳毛菱角。

與此同時,得益於皇室對於各種工藝品的極致要求,這樣也更是為很多中國傳統工藝起到了推進作用。

即便是有這樣的促進,也不代表哪一種工藝品可以最後被皇室壟斷,平民不可使用,但是,中國的清朝卻創造了這樣的工藝奇蹟——景泰藍,對於景泰藍來講,專屬於清王朝王室使用,也足以說明它做工的精巧,足以將其他瓷器工藝品比下去。

用一句經典的語言形容景泰藍的工藝造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點也不為過,甚至,絢麗的色彩與紋路從各個方面都相當於將中國陶瓷文化與外來的琺琅文化做到了完美的結合。

雖然,景泰藍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時間並不很早,可是,這一類工藝在出現之時就開始與中國文化做了積極的融入,這一點也足以見得中國當時的傳統手工藝人對於景泰藍工藝的喜愛,如此才使得景泰藍成為清朝皇室的專寵,工藝美術史的明珠。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一、景泰藍的歷史淵源

說起景泰藍,一定要先了解琺琅工藝,因為中國的景泰藍是琺琅工藝結合中國傳統工藝的結果。琺琅工藝起源於兩河流域,之後從古埃及開始逐漸向世界各地傳播,對於世界來講,琺琅工藝都是藝術史上的一種奇蹟,因為琺琅流傳到每一個國度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隨著絲綢之路促進著中國與其他古國的文化溝通,在元朝時期,掐絲琺琅工藝得以出現在中國大陸,隨著時間的遷移,在清朝年間,開始被世人稱作“景泰藍”。

在元朝時期,掐絲琺琅品相敦厚、色彩凝重,特別符合元朝統治階級的喜愛,但是,此時的琺琅工藝品的樣式和工藝還保持從其他國度傳播來的工藝樣式。

明朝時期,隨著人們對於掐絲琺琅工藝的研究,中國手藝人已經完全可以不受外來掐絲琺琅工藝影響區獨立完成琺琅工藝品的創作,最大程度地加入了中國元素。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此時,琺琅工藝品深受國人喜愛的原因還在於琺琅工藝高度的可塑性,往往,琺琅彩的精緻花紋對於瓷器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其次,琺琅彩可以根據人們的喜愛創造出各種各樣品相別致的生活器物,有些造型也是陶器無法做到的。

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掐絲琺琅的出現極大程度豐富了國人的品味生活,讓中國的統治者頓時眼前一亮。

等到清朝雍正年間,掐絲琺琅工藝被廣泛地運用到宮廷內部軟包裝中,很多物件都採用掐絲琺琅的裝飾工藝,而針對於類似於瓷器的掐絲琺琅工藝品,主色調是藍色,故命名為“景泰藍”。

相傳,在乾隆四十四年時,皇家的年夜飯上,只有乾隆皇帝使用的是景泰藍餐具,他人所用全為瓷器,這也足以看出景泰藍工藝品在當時的清朝皇室處於怎樣的位置。

由此,在清朝,景泰藍成為了皇家專屬,更是身份的象徵。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二、景泰藍在滿清的高速發展

由於掐絲琺琅曾經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伊斯蘭文化的創立,所以,在元朝之前,雖然這項工藝也有少量傳入中國,但是,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元朝,掐絲琺琅工藝得以發展,明朝奠定了基礎,可是,兩個王朝並沒有創造出多麼鼎盛的盛世景象,掐絲琺琅也只是因為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不快不慢地發展。

直到清朝時期,天下太平的康熙時期,掐絲琺琅逐漸開始走向輝煌鼎盛,在雍正時期正式受到皇室的重視,而真正將琺琅彩推向巔峰地位的就是乾隆時期。

乾隆時期,國庫充實,無論是紫禁城還是圓明園,乾隆皇帝更加喜歡氣派、奢華的場面,宮廷一切用度都要彰顯天朝的雍容華貴,恰恰琺琅彩工藝可以出現在各種物品的鑲嵌裝點上,所以,琺琅技術在滿清後宮大量應用。

但是,最能完整表現琺琅彩工藝的還要屬景泰藍,而且,眾多琺琅彩衍生品中,景泰藍物品最具觀賞性,所以,可以作為琺琅彩代表的景泰藍不光成為了中國當時統治階層的寵兒,甚至,只有皇帝和皇后這樣的極致統治者才有機會觀賞並使用。

而且,景泰藍在當時設計的物件品類也是十分繁多的,無論從瓶、罐、尊、壺、鼎、尊等等都有很多的創造類型,而且,小型物件也是種類繁多的,上到廳堂、下到閨房,皇室早已離不開景泰藍的極致奢華。

除此之外,景泰藍還滿足了滿清皇族仿造古老器物的需求,由景泰藍仿製出的古代器物,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三、景泰藍對於後世的影響

與其說景泰藍對於中國文化領域有著深遠影響,不如說從景泰藍獨特的角度向世人展現了一段特殊的文化傳承史。

我們暫且不去看景泰藍對於世界的影響,但從其對於滿清皇室發展造成的影響就十分的源遠流長。

如今的研究者們,研究景泰藍只是一個分支,整個領域都歸屬於琺琅彩的深入研究,只是景泰藍形成了獨立體系。

而對於滿清皇室森嚴的封建制度也都在景泰藍器物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在明朝時期的景泰藍髮展,掐絲琺琅從粗獷的線條到慢慢變得精緻、複雜,來到清朝時期,清朝皇室對於龍圖騰極度崇拜、虔誠,但是,無論多麼精美的彩釉瓷器也無法將龍文化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相反,鑲嵌著金絲的琺琅景泰藍能夠栩栩如生地將龍紋反應在器物上,這對於崇尚皇權的統治階層來說,對其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

在很多影視劇和古籍,我們都會看到,在乾隆時期,皇帝甚至親自監督宮廷造辦處景泰藍的製作,因此受罰和加封進爵的人士數不勝數,所有與景泰藍相關的事物都引起著乾隆帝高度的重視。

即便乾隆過後,景泰藍的工藝程度開始停滯不前,可是,這個時期留下的器物對於後世影響依舊是深遠的,而乾隆之後的皇室,一直還是沿用著景泰藍傳統,慈禧太后時期,奢靡之風下,景泰藍依舊是皇室寵兒。

如今,景泰藍工藝的普及早已使其成為了平民百姓也能享有的器物,雖是無法與滿清皇族景泰藍媲美,但是,也絕對精巧絕倫。

結語:

“紫銅鑄胎鑲嵌的金絲婉轉,婀娜的曲線如你端莊姿色,青鳥軒窗眉心上透露心事,工筆勾畫濃淡皆相宜”,這樣一句經典的形容景泰藍的詩句,惟妙惟肖地向世人訴說著景泰藍的美好。

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源於他國文明,深入發展於中國,受重視於皇室,掐絲琺琅的確是世界的文化財富,但是,景泰藍卻藉由中國傳統藝術的肩膀將琺琅彩推向了世界藝術品的巔峰。

雖然,如今的我們還是難以一見乾隆鼎盛時的琺琅彩,但是,但從照片中,就足以領略曾經皇室的威嚴,以及景泰藍作為皇室藝術的巔峰極致。

參考文獻:

1.《從皇家到民間的景泰藍》

2.《琺琅工藝的起源與傳播研究》

3.《基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當代設計探索——以景泰藍製作技藝為例》

4.《簡論中國景泰藍工藝傳統》

5.《明清時期景泰藍紋飾研究》

6.《乾隆朝宮廷景泰藍初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