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100萬股民已含淚離去

目前,中國中車股東人數約80萬,相對當年中車封神時的180萬,已有100萬股東離去。股價也從最高的36.18跌到今天的6.23,讓人唏噓。山頂上的朋友,我來看你們了!


看點:


1、行業地位:


全球軌道交通行業龍頭企業,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路透社17日報道,法國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公司阿爾斯通(Alstom)已決定斥資62億歐元(約合67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的鐵路部門,以打造全球第二大列車製造商,並更好地與世界最大的高鐵車輛製造商中國中車競爭。這樣的話,中車將迎來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2、業務:


中車主要產品:動車組、機車(俗稱火車頭)、客車、貨車、城市軌道車輛(地鐵、輕軌)、通用機電(各種機電設備)。業務分為四項——鐵路裝備、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新產業和現代服務:


(1)鐵路裝備為該集團最為主要的收入和盈利來源。2019年前三個季度,鐵路裝備貢獻收入885.04億元,同比增長23.41%,佔其總收入的57.28%,利潤佔比60%。這一業務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前中鐵總)的投資和採購計劃關聯較為密切。

(2)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也保持溫和的增長,這個部門主要從事城市軌道車輛(如地鐵)、城軌工程總包和其他工程總承包,這項收入與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或比較密切。

(3)新產業主要開發具備創新型和先進技術的產品,包括新能源發電及其他應用方案。2019年前三個季度,受風電業務收入增加帶動,新產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2%,至327.41億元,佔總收入的21.19%。

(4)近幾年,各項業務的毛利率在20%-25%之間,比較穩定。


3、研發:


中國中車產品技術研發體系基本涵蓋了從嵌入式底層軟件技術到應用級控制軟件技術,從基礎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到產品關鍵技術,從系統集成技術到產品工程化實現技術的全技術鏈,從芯片到板卡,從零件到模塊、部件,從系統到整機整車的全產品鏈,基本形成了能夠滿足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技術產品發展需要的,包括設計分析、計算仿真、試驗驗證、檢驗測試、信息情報、創新管理等技術創新保障能力。


2017年開始,研發支出超過100億每年,並且逐年增加;


4、成果: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意味著我國已全面系統掌握高鐵核心技術。


此外,新技術還包括:標準動車組完成了世界首次絕對時速420公里、相對時速840公里的會車試驗;自主研製磁浮列車已在最長中低速磁浮專線——長沙磁浮上載客運營;首列商用型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混合動力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研製成功;最大功率混合動力機車完成高原和高溫試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下線等等。


5、科研人員:


截至2018年底,全集團共有在職員工近17萬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2446人、本科學歷52420人、專科學歷39992人,大專及以上學歷佔員工總數的62.31%。專業技術人才61333人,佔員工總數的36.45%。高級職稱11177人(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55人)、中級職稱20285人、初級職稱23300人,分別佔專業技術人才的18.22%、33.07%、37.99%。高技能人才56156人,佔工人總數的56.26%。其中,技師9997人、高級技師3533人。


全集團共有2

名工程院院士,38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集團公司科學家14人、首席專家132人,8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121 人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6、海外業務:


國際化競爭能力不斷增強。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機遇,大力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各類軌道交通裝備實現全面出口,出口產品覆蓋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實現了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轉變,出口市場實現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轉變。產品+技術+服務組合輸出持續深入。


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成為中國高鐵標準“走出去”第一單。簽約新加坡地鐵翻新項目,簽署新西蘭軌道交通解決方案服務合作協議,馬來西亞製造中心成為東盟地區經貿合作的亮點和“一帶一路”示範基地,為當地提供動車組、輕軌列車、電力機車、電力蓄電池工程車等產品以及軌道交通裝備維保服務。首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橙線地鐵列車在美國波士頓基地成功實現本土製造,為中車製造登陸發達國家起到積極示範作用。


可惜的是,中車海外收入2018年為193億,2019年也就200億多一點,海外收入增長相對緩慢。


7、其他業務:


(1)風力發電機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風電葉片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二;

(2)高分子複合材料產業已在行業樹立起以技術領先的領導者形象;

(3)城鄉汙水治理裝備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汙水治理總包業務穩步增長;


護城河:


1、進入門檻:


中國目前有7家企業擁有城市軌道車輛生產資質,可生產地鐵、輕軌、單軌等軌交產品,其中包括中國中車的6家子公司。最後一家就是京車(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佔據國內地鐵車輛10%左右的市場份額)。


2、系統性技術能力:


涵蓋了從嵌入式底層軟件技術到應用級控制軟件技術,從基礎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到產品關鍵技術,從系統集成技術到產品工程化實現技術的全技術鏈,從芯片到板卡,從零件到模塊、部件,從系統到整機整車的全產品鏈。這種系統性能力,足夠讓大部分覬覦者望而卻步,國際上能夠與之競爭的對手就三四家。


點評:


1、中國中車,基本是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代名詞。中國中車是集大成者,背後也牽連著成百上千家相關產業企業,最後通過中國中車輸出。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中車不是組裝廠,不是品牌商,而是掌握著行業核心技術的企業。它不應該淪為中石油。


2、海外軌道交通市場: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相對而言,海外的空間更大。海外的蛋糕,才是中國中車增長的最大看點。另外,像國內前幾年那種大躍進式的建設是沒有的。


3、國內軌道交通市場:目前比較平穩,營收平穩,市值配置是可以了。倘若……來一波大基建……就不一樣了。


4、行業需求,增長緩慢,與政府政策相關度高。


5、估值:市盈率約16,市值1800億。利潤與海康差不多,市值比海康的一半高一點,市場對它有點嗤之以鼻,當年炒它的氣息蕩然無存。


Anyway,中車還是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為普通老百姓帶來了福利,感謝你!



中國中車:100萬股民已含淚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