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丨陵水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完稅“執照”記錄了民國“萬稅”

“這些是農民繳稅的執照,相當於現在的完稅證明。”在陵水蘇維埃政府舊址(現為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的展品中,三張民國時期的收糧票據十分珍貴,它們見證了當年陵水人民的稅收生活,也記錄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故事。  

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丨陵水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完稅“執照”記錄了民國“萬稅”

在陵水博物館的雕塑《陵水起義》。

完稅“執照”:20多種苛捐雜稅,農民“抱仔哭啼”

  3月16日,記者走訪陵水博物館,看到該館收藏的三張民國時期收糧票據,在其中的一張“執照”上可以看到,上面寫著“廣東陵水縣縣長黃,為徵收錢糧事今據。”“花戶:符亞稅,完納。”並標註稅款的金額和納稅的時間。執照上的文字不多,是一張繁體字印刷的小紙條,其中戶名和日期等信息為手寫,最晚的一張為民國十九年(1930年)一月。“當時陵水5萬多畝稻田,多半被地主佔據,大部分農民被迫淪為遊民和佃戶,租種地主土地,除繳交‘押田金’、‘牛腳金’、‘書田金’外,還要負擔20多種苛捐雜稅。”陵水博物館館長陳奮飛介紹,人們的生活長期受到壓迫,這幾張稅收應是同一位農民在三年裡繳納的稅款。

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丨陵水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完稅“執照”記錄了民國“萬稅”

陵水博物館的一份藏品——民國十九年(1930年)國民政府的收糧票據。

  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當時的陵水還流傳著一首民謠:“烏雲厚厚把天遮,窮人祖債重如山。年關三十又來到,抱仔哭啼心如麻。烏雲厚厚把天遮,荒年賣仔去逃命。求得清風來相助,乾柴烈火照路行。”

陵水蘇維埃政府實行土地革命,農民分田地“笑開顏”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陵水人黃振士從廣東回到家鄉,帶領農民走向了武裝革命的道路,並於1927年12月16日,成立了瓊崖革命鬥爭史上第一個建立的縣級蘇維埃政權——陵水縣蘇維埃政府。隨後,迎來了第一次的土地革命的開展,以樂四區為中心的瓊崖革命根據地開始探索土地政策,實現“耕者有其田”。

  瓊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從1927年底開始。蘇維埃政府首先在陵水全縣廢除苛捐雜稅,實行“三七”減租,沒收地主奸商浮財,分給貧苦農民;把地主的田契、字約、賬簿、刑具等集中當眾燒燬;宣佈土地還家,頒佈土地革命條例,在全縣掀起分配土地高潮。各鄉蘇維埃政府將沒收地主田地和各種公田,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無地或少地農民平均每戶分得3個工田。廣大農民分得土地後,街頭流傳的歌謠變成了:“火燒紅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爺眼白白,儂仔笑開顏。”

  “一年後,隨著蘇維埃政府的落幕,陵水的土地革命告一段落,共產黨退到坡村等地打起了游擊戰,農民又恢復了沉重的稅收。”陳奮飛介紹,在這三張執照中,蓋的都是國民黨政府的印章,執照一式兩份,博物館內收藏的均為農民手中一聯。

  據史料記載,瓊崖土地革命高潮的再次興起是1930年4月。當時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決定頒佈土地法令,廣泛開展土地革命,經過“紅五月”攻勢後,曾一度停頓的樂會、萬寧、瓊東、陵水等老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又陸續恢復和開展起來了。1932年秋天,由於國民黨再次向瓊崖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革命再一次處於低潮,土地革命被迫停止進行。直到解放戰爭後,才真正廢除封建剝削、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來源: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

記者:譚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