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材廠,伐木成材

製材廠,伐木成材 | 吉林地理 | 吉林老建築

吉林市四面環山,盛產木材,有木材廠是理所應當的。東大灘附近,有一處木材廠,稱作吉林市制材廠(以下簡稱制材廠),創建至今一百餘年,但是早已風貌不再。

製材廠緣起

製材廠起源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稱作松花江林業公司。民國12年(1923年)以後,由吉林永衡官銀號、大隆公司經營。

日寇侵華後,改名為“大二商會吉林出張所”,由日本人經營。為了掠奪吉林市的木材資源,控制木材生產,日寇要求中國工人加班加點,每天10多個小時的生產加工。日寇的壓迫下,工人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偽幣4角錢的工資維持生計十分艱難,加上日寇不把中國人當做人看,輕則謾罵,重則責打,可以說是苦不堪言。但是為了活著,工人們不得不忍辱負重,勉強過活。

有壓迫就有反抗,據吉林市政協文史資料第二十八輯《古城商韻》記載:“民國32年(1943年)春,在王尊昌等人的組織、帶領下,帶鋸工房工人向日本老闆首野提出加薪,取消加班加點等條件。因為首野沒有答應,導致帶鋸停開,其他工序隨之癱瘓。罷工第八天,首野不得不答應每人每天增加偽幣1角,並取消加班加點。”而後, 1944年初,全廠又進行怠工鬥爭,有日本監工的時候假裝幹活,日本監工不在的時候,工人們開空鋸,只有聲音,不進行生產加工。生產效率逐漸下降,日寇為改善狀況而先後調換監工,一年換了五個也無法緩解工人怠工情況。直到日寇投降前,工人們成功的把首野也送走了。

製材廠,伐木成材 | 吉林地理 | 吉林老建築

製材廠新生

日寇投降,製材廠被國民黨政府接管,緩慢生產。吉林市解放後,吉林市政府接管,此時的製材廠有了新名字——勝利火鋸廠。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並擴大生產,支持東三省以及全國解放戰爭。1952年,改名為國營第二十一製材廠,1963年改稱吉林市制材廠,同年被評為全國製材行業第三名。被東北林業總局、吉林省林業局評為行業第一名。

“我們家住平房的時候,就在製材廠的大牆外。那時候都燒爐子取暖、做飯,煤炭是供應的,只有木材是敞開供應,但是很難買,搞柴禾是每年的大事。”家住製材廠附近的馬先生回憶當年,說:“還好我們挨著製材廠,每當製材廠來了原木,附近的鄰居就帶著編織袋子、樹皮‘搶子’,衝過去搶樹皮,裝好帶回來準備燒火。那時候,搶樹皮是沒人制止的,隨便。我家的‘搶子’是用刨子的刨刃子焊成的,刀口好,快著呢。”

“火車上的原木剛剛卸到地面上,拿著樹皮‘搶子’的鄰居們就衝過去,爬上原木堆,很快就把一大堆原木上的樹皮‘搶’得乾乾淨淨。一袋子一袋子的樹皮帶回家,晾曬在棚子、房頂上,乾燥後的樹皮是很好的柴禾,可以燒火取暖、做飯。鋸末子也是好東西,可以作為屋頂防潮、水泥地清潔、還可以燒火,就是太受人歡迎,不找人不託關係,花錢都搞不到。”六七八年代的製材廠是附近居民的依仗,度過了那些物資匱乏的時期,燃燒了樹皮,溫暖了人生。

製材廠,伐木成材 | 吉林地理 | 吉林老建築

製材廠不在

二十世紀末期,製材廠和大多國有企業一樣衰敗,退出歷史舞臺。森鼎家居購物廣場入駐製材廠的場地,建起佔地面積26000平方米,經營面積23000平方米,並設有10000平方米的綜合停車場,號稱是吉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裝飾裝璜材料市場和集散地。此時的森鼎家居購物廣場有油漆區、地板區、衛陶區、板材區、實木門區、燈飾區、五金小件區、家裝區八個經營區。聚集了吉林地區家居建材產品的區域代理商及國內數百種品牌家居建材商,是吉林市早期家居建材集散地之一。製材廠尚有一些廠房、鐵路專用線殘留,留作森鼎家居購物廣場倉房、加工作坊之用,已故原長春電影製片廠高級字幕師周昔非題寫的廠名還在製材廠天津街門口鐫刻。

2012年,吉林市森晟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製材廠剩餘土地和附近居民樓的位置,開發建設森晟·江灣馨城項目。至此,製材廠廠區都已經全部舊貌換新顏。

製材廠,伐木成材 | 吉林地理 | 吉林老建築

看著森鼎家居購物廣場、愛購時尚購物廣場、高高聳立的森晟·江灣馨城小區住宅樓和匆忙的車流,微風輕拂,彷彿還能聽到製材廠電鋸的聲音,一根根原木剝去樹皮,裁成木方或者木板。高高的原木堆上,老弱婦孺手持樹皮“搶子”歡聲笑語的剝著樹皮,暢想著樹皮成為取暖做飯的天然燃料時的快樂。(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