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父》:游走在法律与秩序边沿,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

“一个带着公事包的律师能够比一百个带着枪的强盗诈取更多的财物”。

这是美国畅销小说《教父》中主人公维托•考利昂送其养子黑根去上法律学校时说的话。

小说《教父》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真刀真枪的“战争”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表层下面最隐藏的本质。

书中有大量关于法律内容的描写,虽然教父更多的是在遵循自己用非正常手段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世界的秩序,但同样在他的身上,法律与他自己的秩序相得益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教父用他那特有的智慧,在法律与秩序之间来回游走,既保护着自己和家人,也保护那些依靠他的平民。

小说《教父》:游走在法律与秩序边沿,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

01 当法律无法伸张正义时,独有的秩序便成为最大依靠

小说开篇就是一场不公正的刑事审判。

殡仪馆老板的女儿被两个年轻人侮辱并殴打致重伤,结果他发现法官只是在表面上斥责了两名罪犯,最终轻飘飘地判了个缓刑。不得已,他找到了教父,教父按照他自己创制的秩序,命他的手下将两名年轻人直接送进了医院,这个结果让殡仪馆老板深表满意。

教父同样用他的秩序和规则,帮助了其他靠法律无法解决问题的平民。

面包师纳佐林为了买家具,向家具批发商交了三百美元的预付款,哪知货还没送到,商家就宣布破产,去找律师,律师告诉他说,若法院作出了判决,他和所有的债权人都能得到钱,但加上执行,恐怕要等三年,到时候能收回个百分之一就算幸运了。

一开始,教父对这种事是不相信的,在他看来,法律怎么会允许这种抢劫行径呢?那个批发商有宫殿似的豪华住宅和豪车,他怎么能够把贫穷的面包师的三百美元装进自己的腰包而又不交货?实际上,那个批发商早就把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登记在他老婆的名下了,但是这种做法却是司空见惯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他人只能束手无策。

当然,最后这个问题也让教父给很好地处理了。

不过,批发商所使用的手段,在现今社会仍然是那些“老赖”们的惯用伎俩,明明知道有钱,就是不执行,原告打赢了官司也没用,因为财产不在他本人名下,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对象主体不对。

小说《教父》:游走在法律与秩序边沿,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

02 在法律与秩序之间安全游走,第一要义是要精通法律

教父曾对他的小儿子迈克说“要离你的朋友们近,但要离你的敌人更近”。教父创制的秩序,头号劲敌就是法律,为了更好地实现秩序管理,他就必然要非常熟悉法律,并且重视法律。为此,他着力培养他的养子成为一名大律师。

首先,他送黑根到法律大学学习,并资助他完成了法律研究生的学习,这使他成功通过了律师合格考试。之后,又全权负责布置黑根的律师事务所,全额承担一切费用,还帮律师事务所张罗来了一大批要打官司的客户。

当一切安排妥当后,教父并没有直接起用黑根为考利昂家庭进行具体的法律工作。因为从事法律工作的人都知道,刚刚毕业的法学院学生是很难独自胜任实际的法律事务的,教父也深谙此道。所以,他坚持让黑根先花三年时间进行一般性的法律实践,这种实践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经历了这些历练后,教父这才将家族生意的法律重担交到黑根身上。通过黑根,他了解了法律的边界,知道在他拓展家族事业时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

而对于那些需要他帮助的弱小群体,比如殡仪馆老板、面包师、独自抚养儿子的寡妇,他们远离法律,遇到的问题法律根本解决不了,只能来求助教父。在教父的世界里,这些弱者无论多大的苦难能够得到解决,多大的冤屈都够得到伸张。

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依靠教父创建的秩序,维持着他们对教父的友谊。在这种纯粹的规则里,他们不能背叛,也不敢背叛,因为有一种风险比任何一种风险都更能致人于死地,那就是得罪教父。

所以,教父在法律之外创制的秩序,让他拥有了一大帮对他无比忠实的拥趸,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也使他在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得到这些拥趸的鼎力协助,比如在他女儿的婚礼上,所有的面包糕点都来自于那个曾求助于他的面包师;当他的大儿子被对手乱枪打死后,殡仪馆老板精心帮助修复遗容,以免让教父妻子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打得稀巴烂的模样而心碎。当然,教父本人最后也没有离开这位殡仪馆老板的帮助。

小说《教父》:游走在法律与秩序边沿,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

03 无论怎么赚钱,都不可随意触碰法律的禁区

尽管小说中的法官、律师、警察都有一些非法交易,但对于法律的禁区没人敢去触碰。

就连最爱贪小便宜的警察,也是绝对不会接受肮脏的贿赂的,并且通常不会接受赃款而放纵暴利交易、抢劫、强奸、谋杀以及其他各种大逆不道的罪行,一旦接受,就意味着自己成为了共犯,因此这种行为让他们所不耻。

重视并尊重法律,成为教父得以维护自己世界秩序的重要法宝,这也成为他本人以及他一手创制的地下王国得以存活的主要原因。

由于有黑根这样一名业务精湛的大律师,并且也是家族事业的核心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教父所从事的生意不违反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不触碰法律禁区。

譬如对于暴利的违法交易,教父和黑根始终坚持远离的原则,当教父的对手说“我听说你口袋里的法官同擦皮鞋的人衣袋里的零钱一样多”,并希望教父利用这些人脉为暴利交易充当保护伞时,教父断然拒绝,以致于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但即便如此,在最后那场著名的地下世界谈判中,他仍能坚守底线,决不参与暴利的违法交易。他深知,自己一旦插手其中,到最后不仅生意做不成,还会把自己的性命甚至整个家族都搭进去,这是一向谨慎从事的教父最忌讳的。

在暴利面前不动心,对每一个生意人来说都很难做到,但是赚钱归赚钱,法律的边界不可破。

小说《教父》:游走在法律与秩序边沿,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

04 在法律条文的空白处找饭吃,是每一个高明律师都需要具备的技能

《教父》这本书我已经阅读了不下一百遍,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三部畅销小说中最能给人启发和深思的,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但它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教父对于法律的态度,他从不公然与法律对抗,相反,他竭尽全力与司法界上层人物搞好关系,并且从不把他们卷入到法律的禁区危险中,使得司法界的人都乐意在安全范围内打擦边球般地帮着他。

教父之所以能够在社会法律与自己创制的秩序之间来回游走,且安然无恙,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在法律条文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安身立命。或许有人会说这是钻法律的空子,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触碰不到的地方,就是人们获取利益的地方。

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每一个高明的律师都需要具备的技能。

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发生纠纷后或是触犯法律后,对于事情如何处理明明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我们还是会聘请律师,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法律条文,法律用文字表达,只要识字,这些文字的表面意思大家都明白,可很多时候这个字面意思并不是法律的真正含义。

比如说刑法规定的“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非法律人员看来,很容易理解为只要自首了,就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实际上它的真正意思是“可以从轻,也可以不从轻”,因为刑法里有一个词叫“应当”,只有这个词才是“一定会”的意思。既然“可以”一词是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就希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情形,这就需要律师发挥作用。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学习法律,如果你足够努力,这通常能让你赚到两个人的钱,一是赚自己的钱,作自己的代理人,为自己维权,为自己打官司,不一定非要考那难考的律师资格,现在我身边已有好几位朋友在主动学习法律,并且自己出庭打官司,不仅效果不错,还省掉了一大笔律师费。二是赚别人的钱,帮别人打官司、作指导,如果你能通过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那就再好不过,对法律条文的深度理解将让你寻求到对案件有利的情形,为当事人打赢官司。

愿你成为自己的大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