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祕面紗

說起南瓜,相信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南瓜作為中國民間常見的食物,在餐桌上也屢見不鮮,很多人都品嚐過。南瓜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傳入與傳播,都與我國古代息息相關。南瓜從古到今也形成了食品文化以及民間的民俗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習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南瓜是何時傳入中國古代的呢?又對其有什麼重大的影響呢?

一、南瓜何時傳入中國古代一直是一個謎,直到明朝時期,才揭開了南瓜傳入的神秘面紗

南瓜於古代傳入中國,但是卻不知道南瓜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我國著名的藥理典籍《本草綱目》裡曾經提起過南瓜,記載南瓜的一些藥理。還有就是元代的作家賈銘的著作《飲食須知》裡面也記載了南瓜,裡面有各種的烹飪方式。還有現代,出現一個唐代的唐三彩,形狀為南瓜形狀,所以人們一直以為南瓜在我們古代唐朝或元朝時期就有,實際上並非如此。

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秘面紗

根據歷史的記載,南瓜實際傳入中國是在明朝時期。南瓜的原產地為南美洲一帶。在當時,哥倫布的新航路的開闢促成了世界的統一,有很多外國的東西,跟著一些外國人流露中國,而南瓜就是馬可波羅經過南美洲時,帶了南瓜的種子,傳入我們中國的。

傳入中國後我們才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所以南瓜在明朝時期傳入中國是不爭的事實。至於李時珍和賈銘的著作裡面提到的南瓜,可能是另一個與南瓜相似的品種,和南瓜有很大的偏差。

南瓜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沿海地區,因為那裡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南瓜最先傳入我國的廣東、福建、浙江等,當時的人們認為南瓜之所以在我國東部,是因為是東南亞國家傳入的,人們誤以為南瓜產自於高麗和倭國,所以南瓜俗稱“高麗瓜”和“倭瓜”。而倭國在唐朝時就已經學習中國的文化了,所以南瓜傳入倭國時,他們以為南瓜來自我們中國,是中國傳入的,就稱南瓜為“唐瓜”。

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秘面紗

由此可見,南瓜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對古代百姓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不僅僅我們不知道,連其他國家對於南瓜的傳入的時間與信息都是撲朔迷離。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對於不知道的事物,人們選擇了通過自己的不確定認識來宣傳事物,卻不能通過真理和真實事件來證明事物的來源。多虧時代在進步,才讓我們真正的瞭解古代的歷史。

二、在明朝,南瓜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它分佈很廣,遍佈明朝各個地域

從現在可以看出,南瓜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不管是寒冷的北方,還是炎熱的南方,不管是溼潤的東方,還是乾燥的西方,都有南瓜的出現。南瓜的生長習性很好,它易成活,不管天氣好不好,水土資源是否豐富,南瓜都能很好的成長,,而且南瓜是大面積爬藤植物,只要種植一顆就會生長出大片的南瓜藤,所以南瓜的產量也是非常的豐富。

南瓜的營養價值很高,從外到內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不管是它的莖、葉、籽、果實,都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南瓜相信大家都吃過,口感很清爽,而且很甘甜,在我們平常的餐桌上,嫩一點的南瓜也可以做菜,老一點的南瓜也可以和飯一起煮南瓜飯,可以說在餐桌上呈現的種類非常的多了。

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秘面紗

但在中醫學上,南瓜也有大大的用處。南瓜的籽——南瓜籽可以當藥用。南瓜籽可以清熱除溼,還可以驅蟲,把我們平時憎惡的吸血蟲給殺死。南瓜的藤子也和南瓜籽一樣,可以清熱降火。而南瓜的瓜蒂,則可以用來安胎,孕婦們經常吃南瓜用來安胎。而且南瓜還可以用來治療牙痛、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力。由此可見,南瓜在我們生活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南瓜在明朝的時候,分佈很廣,由於南瓜易成活,所以只要在哪個地方種植都可以成活。在明朝剛剛傳入南瓜的時候,百姓們由於好奇外來的新品種,以及有這麼高利用價值的南瓜,還可以食用,所以明朝的百姓大面積的種植南瓜,使得南瓜逐漸傳入明朝全國各地。

南瓜剛傳入的時候是集中在沿海地區,例如廣州福建等地。到了明朝後,明朝通過大運河把南瓜的種子運向南北兩個都城之間,在這些都城之間的地區都會有南瓜的傳入。例如典型的蘇州、安徽、山東、河北和山西這五個省,都是靠大運河來傳播的。

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秘面紗

大運河的傳播可謂是擁有很大的作用,它通向南北兩邊,使南北兩邊變得緊密,傳播事物也非常的快速和方便。而且傳入時先傳入北方的較多,比起南瓜的分佈,北方的南瓜分佈比南方的南瓜要廣一點,但是南方也有很多地區種植。

三、南瓜品種的多樣性,具有獨特性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一種蔬菜,品種有多種多樣,例如我們炒菜常用的辣椒都分為紅椒、青椒、甜椒、泡椒、山椒、海椒等,這些都是俗稱於辣椒的,可是卻品種不一,每個地方的品種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更何況是南瓜呢!

南瓜也有很多的品種,在明朝時期,南瓜分為南、北兩個地方的南瓜品種,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南瓜的品種,所以南方的南瓜俗稱為南瓜,北方的南瓜俗稱於北瓜。這些俗稱的南瓜、北瓜裡面,也分很多品種。

例如南方的南瓜著名的有蜜棗南瓜、枕頭南瓜、腳盤南瓜,南方的南瓜都是偏甜、偏小的種類。而北方的南瓜則是偏大,代表的有牛腿南瓜、黃狼南瓜、蜜本南瓜等的品種。大磨盤南瓜在明朝主要分佈於北京等地區,而黃狼南瓜則在上海很有名氣,成為當地有名的特色。

雖然在當時的明朝時期,不知道這麼多南瓜的品種,但他們對於南瓜的區分,也有初步的劃分,對我們以後來區分南瓜的品種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四、南瓜傳入明朝,促進了民間文化的發展

南瓜在民間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南瓜在古代,對於文化的影響是不同凡響的。當時人們最大的願望莫過於子孫滿堂了,而南瓜的寓意就是子孫滿堂。南瓜裡面的瓤有很多的南瓜籽,這些南瓜籽表達的意思為“南瓜多籽”,“多籽”可翻譯為“多子”,多子多孫,子孫滿意。

所以在古代婚宴上,都會有南瓜做的一道菜,寓意著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算是對新婚之人最好的祝福以及期盼了。另外在辦喪事的時候,也會有南瓜,雖然年老的人駕鶴西去,但是還是會對自己的兒孫們充滿期待,有些老人渴望幾世同堂,希望自己的家人丁興旺,所以喪宴上的南瓜也是一種真誠的祝福。

南瓜何時傳入中國?揭開明朝時期南瓜的神秘面紗

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國有個習俗,在立春這天,必須要吃南瓜這一蔬菜。原因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勞動的季節,也是一個期盼的季節,吃南瓜寓意著自己種植的糧食,就像南瓜一樣,肥大碩實,期盼秋天小麥和水稻的顏色和南瓜一樣是金黃色,和南瓜一樣有很大的豐收。

另外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還有一個叫“南瓜節”節日,他們通過拿自己家的南瓜,擺在地上,然後由行人們來挑選自己家的南瓜,把自己家的豐收成果和祝福,傳遞給每一家。

除此之外,南瓜還增加了古代文化的情趣性。南瓜體型大,而且外表比較堅硬,古代的文人騷客們喜歡在南瓜的表面寫上詩句或者激勵自己的語言,等到南瓜成熟後,把刻字的南瓜擺在他們學習的案前,起到了裝飾桌面的效果。

也是為了讓人們看到上面的詩句和語言,用來警醒自己,使自己時刻記得自己的使命,以及自己的美好願望與期盼。有的人說南瓜刻字,和西方的萬聖節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是我國的南瓜刻字卻並不是效仿西方的萬聖節,在我們中國古代,有自己的民間文化,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民情。

南瓜的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延續著,它不僅僅是一個食物,而且是我們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明朝,南瓜的文化,有的習性我們現在還依然在傳承,這些習性也為我們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使中華的文化更加充實多樣。

參考文獻:

《明史》

《南季北略》

《齊名要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