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

劉邦、朱元璋、李自成等三人都是草根農民起義領袖,劉邦、朱元璋等兩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建立了一個穩定的朝廷,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讓李自成剛剛坐上龍椅就被攆了下來呢?這是為什麼,在我看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 沒有尊重讀書人的參與、決策。

劉邦身邊有張良、陳平,而且劉邦十分尊重這兩個的建議。

劉邦每到關鍵時刻都有張良為他決策。

如劉邦被曹無傷出賣,項羽以劉邦要稱漢王為由要剿滅劉邦時,張良為劉邦支招,陪同劉邦參加項羽的鴻門宴,不但化解危機,而且離間了項羽與謀士范增的關係。

劉邦身邊還有個陳平,每當生死關頭,陳平總能讓劉邦死裡逃生。如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一點死在白登山,是陳平用計讓劉邦脫離困境!

朱元璋集團有劉伯溫。

劉伯溫為朱元璋集團規劃了明確路線圖,告訴朱元璋:“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統一天下。”

朱元璋就是根據這一路線圖完成開國大業的。

除了劉伯溫外,朱元璋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朱升。

朱升告訴朱元璋,金陵龍蟠虎踞,是帝王之地。所以朱元璋就一直蟠踞在金陵,建立鞏固的大本營。

朱升也為朱元璋提供了另一張路線圖,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朱元璋奪取天下的綱領性文件。

朱元璋根據這一綱領性文件建立了一個個牢固的堡壘。

相比李自成就缺少這樣遠見卓識的人物,李自成雖然也有兩個讀書人,一個是李巖,一個是牛金星。

李巖只能算一個宣傳家,算不了戰略家。

李自成有了李巖的參加,有了改善。但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因為李巖僅是宣傳家,李巖之於李自成發揮了輿論造勢的作用。李巖的宣傳造勢,使天下人知道了李自成,使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深刻影響。

其一,李巖為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稅”的主張,受到了廣大無產農民的歡迎。

其二,加強輿論攻勢,李巖讓全國高喊“要吃糧,找闖王”的口號,吸引了流浪的農民不斷加入李自成集團,壯大了李自成集團的聲勢和力量,僅此而已。

但對於李巖,李自成也缺少信任度。

一是沒有給予他相應的地位,他只是一個雜牌將軍,沒有決策權,降低一點說,沒有影響力。

二是對李巖的一些建議,李自成也聽不進去。如李自成進京後,李巖認為起義軍前途堪憂,給李自成提出了四點建議。

李自成看後只是在上面漫不經心地批了:“知道了!”。最後由於李自成的漫不經心,起義大業毀在了北京城!

二, 沒有相互協調的“鐵三角”。

1,劉邦集團有漢初三傑,也就是劉邦說的“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振國家,撫百姓,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軍百萬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他們三人都是人中龍鳳,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但不用,所以為吾所敗。”這就是劉邦總結自己之所以能取勝的原因。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農民起義領袖劉邦

蕭何坐鎮後方,負責糧草、兵員等問題;張良跟隨劉邦指揮作戰;韓信攻城略地。

就是這樣的“鐵三角”組合,讓劉邦贏得了天下!

張良我在前面介紹過,這裡先說蕭何。

劉邦與蕭何搭配,簡直是“天仙配”。

劉邦在前線帶兵攻城略地,蕭何在後方幫劉邦看家,充當後勤部長,保障了劉邦前方的物資、兵員的供給。更重要的是蕭何沒有野心,使劉邦放心;就是劉邦有疑心,蕭何也能釋放誠意,讓劉邦解除疑心。

再說韓信。

韓信雖說後來被劉邦老婆呂后處死了,但韓信在劉邦拜壇封將之後的創業階段是一心一意幫劉邦打天下的。

《史記》有這樣的記載。韓信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有人說,劉邦坐天下,韓信功不可沒!

劉邦也說過,韓信為他攻城略地,功勞最大!

2,朱元璋集團也有明初三傑:劉伯溫、李善長、徐達。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

劉伯溫足智多謀,相當於劉邦集團的張良。

李善長是大管家。

對於李善長,朱元璋有過評論,說他就是我的蕭何。李善長之於朱元璋集團就是如蕭何之類的人物。

李善長不僅有參謀和後勤保障之才,也具有相當高的軍事才能。

朱元璋駐軍和陽(今安徽和縣)時,親自帶領軍隊去攻打雞籠山寨,只留下了少量軍隊讓李善長守城。

臨行,朱元璋告誡李善長道:若敵來犯,堅守不出即可。元將探知和陽兵少,即來偷襲。李善長並未被動守城,而是預先在城外埋伏下奇兵,結果大敗來襲之敵。

朱元璋回來得知,連連誇獎李善長是個能人。

在整頓軍紀、收買民心方面,李善長也協助朱元璋做了大量的旁人不能替代的工作。

朱元璋在即將打下采石和太平兩城前,李善長經和朱元璋商量後,寫下禁令,嚴格禁止軍士侵民擾民。

攻下城後,將禁令四處張貼,軍士果然沒有敢違犯的。朱元璋又決定乘勝攻打鎮江。由於接連取得勝利,軍隊產生了驕傲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約束軍隊。

為了在攻下鎮江後不至於出現侵民、擾民、特別是濫殺無辜的事情,朱元璋、李善長和領兵主將徐達合演了一出“三簧”戲。

即朱元璋隨便找了個藉口將徐達拿下,很憤怒地表示要嚴處,再由李善長出面求情,朱元璋便以徐達攻下城後決不出現侵民、擾民、濫殺無辜等情況為條件將徐達放了。有了這出“三簧”戲,徐達攻下鎮江後,果然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以至民不知有兵。

再說徐達。

徐達少年時是朱元璋的玩伴,後來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他“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為大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朱元璋於1368年,在南京稱帝后,徐達率兵繼續北伐。先後將汴梁(今開封)、潼關、德州、通州攻下,並在當年秋天攻陷元朝首都大都(北京)。然後又帶兵收復西北,率領大軍翻過太行山,直取太原。攻陷太原後,接著攻佔了大同,平定了山西。次年,徐達又率軍渡過黃河,先後攻佔了鹿臺、奉天、蘭州及慶陽等地,平定了整個陝西。後又繼續領兵從潼關向西進發,平定甘肅南部。

劉邦集團的特點是,後方有蕭何坐鎮,劉邦能無後顧之憂地在前方馳騁疆場。

朱無璋集團的特點是朱元璋能坐鎮後方,前方將士能銜箭授命,捨生忘死地廝殺。

3,李自成集團就沒有相互協調的“鐵三角”。

李自成集團攻陷北京後,總哨劉宗敏一門心思追繳軍餉,置山海關的吳三桂而不顧。

當李自成命令劉宗敏帶兵前去征討時,劉宗敏反問,你李自成怎麼不掛帥出征?

萬般無奈之下,李自成只好御駕親征。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李自成御駕親征

在此情況下,劉宗敏出於無奈,不得不跟隨李自成出兵征戰,後遭到吳三桂與滿清的聯合攻擊,幾乎全軍覆沒。

逃出北京城,當得知河南已反水後,李自成走投無路時,李巖挺身而出,願帶領二萬精兵前去收復河南,卻遭到牛金星的陷害。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誣告李巖有二心。於是密室陰謀,由牛金星出面約李巖赴宴,趁此機會處死了李巖。

李自成集團缺乏凝聚力,互相猜忌,與李自成本人有關:一是不能知人善任;二是沒有胸懷。

逃出北京城,走投無路,就是李巖有二心,也應容忍,不要說還只是猜疑。

韓信攻下齊國後,讓劉邦封他“假齊王”。

劉邦從大局出發,明知其有異心,反而取消了“假”字,讓他做真齊王。

為此穩定了韓信,為此韓信一如既往地為劉邦開疆拓土。

如果當時李自成能不猜忌李巖或只是猜忌,仍給李巖兵力,讓李巖前去收復河南,也許李巖能憑自己在河南的聲望收復河南,為李自成集團在河南第二次找到落腳的地方!

三,沒有想到進北京城的困境!

劉邦也曾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闖進咸陽城——秦始皇的都城。

劉邦進了咸陽城,在宮殿裡,見到耀眼的財寶,養眼的嬪妃,也是耐著不走。好在劉邦身邊有個樊噲,有個張良。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張良勸諫劉邦

樊噲看到劉邦沉湎於金銀女色,便力勸劉邦撤出咸陽,駐軍霸上。在樊噲與張良的反覆勸說下,劉邦最終率軍返回霸上,避免了悲劇發生。

朱元璋一生就沒有進紫禁城,一直盤踞在南京,不為金銀女色所動。

李自成進了北京紫禁城後,進去了,就出不來了!

第一,因為他與他的整個集團還沒有準備好。他身邊沒有樊噲與張良,有個李巖,雖然有勸說,但李自成聽不進去!

北京城臨近處的山海關,有吳三桂的明朝駐軍;稍遠一點,有滿清人的軍隊。這兩股勢力,對北京城都虎視眈眈,這是外部的軍事威脅。

第二,內政方面,李自成的軍隊進了北京城就如一群野鴨子進了大海,由不得自己了!

權力失控,軍隊失控,社會局面失控。

牛金星以為大功告成,一心準備李自成的登基大典。自己也是錦衣玉食,完全已然是歌舞聲平,太平盛世的做派。

劉宗敏是一門心思追繳糧餉。

為了追繳糧餉,一邊是明碼標價,一邊是嚴酷拷打,士兵也是渾水摸魚。

北京城裡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劉邦佔領咸陽後,還有“約法三章”,注意安定地方秩序;滿清人向北京城進軍的時候,還一路傳檄明朝地方官,聲明要為他們報君父之仇,宣佈“吏來歸,復其位;民來歸,復其業”。注意收買人心,安定地方秩序。

李自成連這一點都沒有想到,所以說李自成進北京城沒有準備好。進去了,真的沒有出來,整個事業就毀在北京城裡了!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裡這樣寫道:對於駐軍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本可招撫的,吳三桂收到父親吳襄的信後,已準備投降,後來聽得愛妾陳圓圓被掠,父親被監禁,大怒返回山海關。

吳三桂後來投降清軍,聯合攻擊李自成,也是李自成進北京城還沒有準備好的第二個證據。

如果李自成能從在大局出發,善待陳圓圓,善待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吳三桂是斷然不會投降滿清人的。

李自成不但沒有善待陳圓圓,還和總哨劉宗敏爭奪陳圓圓,希望奪過來立為貴妃。

李自成也沒有善待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反而嚴刑拷打吳襄,由此激化了與吳三桂的矛盾,由一個本可以利用依靠的勢力變成了敵對勢力。

這一點,李自成也不如滿清人。

當滿清人知道吳三桂來投降後,鄭親王濟爾哈朗急忙驅車趕到離山海關十里的地方,接受吳三桂的投降。

第三,李自成進京後,對於士兵、將領的貪汙腐化沒有思想準備。

朱元璋在攻戰鎮江前,擔心士兵、將領進了鎮江城,因貪汙腐化而出不來。由朱元璋、李善長、徐達等三人自編自演了一幕話劇,以此警告士兵及將領。

當然,我以上只是列舉的一些表象,連這些表象的東西李自成都沒有預感到,沒有提前預防,至於本質之內的東西李自成更沒有準備。如進京城後的政府組織機構、社會治安等。所以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出不來,必然會毀在北京城裡,這是沒有懸念的!

四,沒有後方做支撐。

劉邦在奪取全國政權之前,建立了以漢中為中心的鞏固的後方根據地。根據地由蕭何坐鎮管理,負責保障前方的糧草、兵員的補充,更重要的是為前方提供強大後盾。

朱元璋在奪取全國政權過程中,建立了以金陵為中心的後方根據地。自己坐鎮金陵,指揮全國各地的千軍萬馬。

李自成卻沒有這樣的遠見,沒有建設這樣鞏固的後方根據地。

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李自成為何失敗了?

李自成於1643年,將襄陽改為襄京,建立新順政權。同年秋天,攻陷陝、甘、寧地區,並將其作為根據地。次年春,李自成又將中心遷到西安,改新順為大順,年號為永昌。後來攻陷河南,又將中心移至河南。後來攻陷北京,又將中心移到北京。

在北京稱帝,後來被趕出北京城。舉目四望,何處是吾家?找不到歸宿!

如果李自成在奪取全國政權的過程中,能以襄陽或西安為中心建立根據地,最少有三個保障。

一是讓人從北京城趕出來後有地方可去,可迂迴到後方根據地,可以東山再起。

二是有了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可以為前方提供後勤保障,不至於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劫富濟貧,都要籌集糧餉。

三是有了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可以作為奪取全國政權的實驗田,為此,建立國家政權的雛形,摸索國家治理經驗。

李自成忽視了對後方根據地的建設,整個集團就如一個吉卜賽民族,遊動到哪裡,家就移到哪裡,無根無據。整個集團就像一個馬背上的流動政府,這樣的危害是使整個集團沒有歸宿感,使跟隨他流浪的人沒有一個嚮往的地方,使集團與地方社會脫離,於是失敗後就作鳥獸散。

如果有了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就等於人有一個家,即使部隊打散了,那些堅定意志的將領、士兵在找不到部隊的情況下,就會投奔到後方根據地,就會回到家裡去。

當然,還會有其它的一些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