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箴言」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

对叶圣陶先生的喜爱起先源自于对他文章的喜爱,尤其是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一位思想大家、教育名家,而他则以“一位教师”自居。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01

叶老有二儿一女:至善、至美、至诚。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介绍小时候父亲是怎样教授他作文时,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叶老在指导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才,自觉成长,而不是强制、苛求。

不教中有教,集中体现在叶老精心为子女修改文章上。叶至善在兄妹合集《花萼》出版时的《自序》中,记叙了当时的情景:“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完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叶至诚也描写过父子们一起改文章的情景:“父亲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我们一起来说。你也想,我也想,父亲也想,一会儿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经过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三个孩子,一起跟父亲学写作,仿佛在进行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暗自憋着劲要超过其他人,多“吃”父亲的红圈。请看,这是一种多好的学习氛围,其中有指导,有点拨,有热烈讨论,有激烈竞赛。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个个成才,确实得益于叶老的“不教”。

「教育箴言」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

02

摘录叶老的教育箴言供今人共勉。

1、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直能自学自励, 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2、关于教育的见解,干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3、我们更应该纠正的是对于考试的根本态度。现在有人要用考试为一个个的圈儿,把谈书人的心拴住:被考试者则把它看作一道道的关口,希望能侥幸通得过去;这样还有什么教育的意义留存下来呢?我们竭诚地希望负责教育者注意:考试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把它过分的重视,甚至忘却了求取知识的本义,对于学生是无益有害的。

4、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然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5、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6、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 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7、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 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8、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

9、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决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决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10、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与观感虽未必不适于儿童,要不可挹次注往,必须自儿童之立场出发,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

11、德目(德育的目的)不该是挂在口头的语言,写在纸面的文字,而该是贯彻一切行为的态度和精神。

12、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

13、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14、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有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窍不通。

1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16、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17、世界上有许多怀着理想的人被称为傻子,您对教育自有一套理想,很可能立刻取得傻子的徽号。但这是多么可爱多么不容易取得的徽号啊!

18、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往后升学或者就业都得到好处,一辈子立身处世都得到好处,这么重要的工作,受这么重大的信托,干这么重要的工作,只要是有志气的人,必然会从心底透出一句肯定的话:小学教师确实值得干。

19、在各项教育里,家庭教育是最初最基本的一项。家庭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打得好不好,跟以后各项教育的效果大有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绝对不容忽视。

20、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


03

九零后朋友是否也跟我一样喜欢叶老的作品呢?

叶圣陶作品喜爱排行榜 (多选)
0人
0%
《稻草人》
0人
0%
《倪焕之》
0人
0%
《圣陶短篇小说集》
0人
0%
《玫瑰和金鱼》
0人
0%
《旅行家》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