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說起關羽關二哥,大家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浮現出一副長鬚、身騎赤兔馬、手握青龍偃月刀的樣子,關羽的形象如今可謂深入人心。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大年初五拜財神”拜的是他,影視劇中的幫會組織供的也是他,商賈開業祈福拜的也是他,海外華人甚至把關帝廟帶到了世界各地。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關羽原本也是人,他為什麼能被人供奉成神呢?

歷史中的關羽其實非常普通,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最後關羽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關羽本身沒什麼亮點,而且性格剛愎自用。劉禪給關羽的封號是“壯繆侯”,“繆”是名不副實的意思,這是對他失掉荊州的批評。那為啥關羽能有今天的地位呢?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成就關羽的最大助力是“故事”。宋代特別強調“蜀漢正統”的觀念,“尊劉抑曹”的思想讓關羽這個“蜀漢第一武將”特別適合拿來當人物故事的原型。三國故事更是當時的大IP。古人塑造人物有個特點——臉譜化。也就是說,一個人物只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比如,曹操疑心病重、諸葛亮神機妙算。而關羽就是“講義氣”的代表。

在所有故事中,《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形象影響最大。你熟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都是體現關羽講義氣的經典故事。其中“夜讀《春秋》”,是《三國演義》專門為關羽打造的經典細節。你可能很奇怪,讀《春秋》有什麼了不起?原因是,《春秋》最能代表儒家的倫理綱常,也就是“仁義禮”。這就凸顯了關羽的忠義形象,讓他和白臉的曹操劃清界限。

故事再好聽,關羽頂多是個“道德模範”,也不至於變成神啊?關鍵在於——“義”是古代中國非血緣關係的人之間產生信任的基礎。“講義氣”“有信用”“夠仗義”,這都是當時社會中最看重的東西。這些道德準則,需要具象化的載體。隨著故事中的關羽深入人心,關羽就成了“義”的載體,各階層、各領域的人,都特別推崇關羽。

“守護神”

關羽是老百姓眼中的“守護神”。關羽的老家山西運城盛產鹽,當地人需要有“守護神”來鎮守鹽池。傳統神話中沒有專門幹這事的神,怎麼辦呢?人們就找來“自己人”關羽,一有天災就祭他。天災總會過去,情況一好轉,老百姓就認為是關羽顯靈了,關帝廟越修越大,香火也更旺。一來二去,關羽就走出了家鄉成為更多老百姓的“守護神”。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財神”

晉商是中國最有名的商人群體之一,他們特別推崇自己的“老鄉”關羽。在明代中葉,晉商影響力大到國家發動戰爭,都需要他們的財力支持。到了清朝,晉商的實力更是達到頂峰,關帝廟跟著晉商修到了全國各地,總計有4萬多座。關羽成了整個商界的“財神爺”。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祖師爺”

關羽是民間幫派眼中的“榜樣”,幫派最核心的價值觀就是“義”字第一。清代的天地會、民國的袍哥,都把關帝當作自己組織內部的最高信仰。你在影視劇中也經常能看到,幫派入會要拜關羽,出了糾紛也要把關羽像請出來再評理。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關聖帝君”

關羽列席儒釋道三教,關羽既是佛教中的寺院守護神,又是道教中的三界伏魔大帝,在儒家中也有武聖地位。

你一定不知道,關二爺是怎麼從歷史的武將變成神靈的?

關羽封神這些也只是民間的說法而已,但是,關羽的“神位”也獲得了各路皇帝的承認,目的是藉助關羽的形象強化自己“正統”的地位。比如宋徽宗給關羽封了神號,從國家層面上承認了關公信仰;萬曆皇帝每次打仗都要祈求關羽保佑;雍正皇帝下令把關帝廟全改成武廟,跟供奉孔子的文廟並立......就這樣,關羽也就完全從凡人變成了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