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前几天,网络上一段“女孩酒桌前打人”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视频中一黑衣女生在2分钟的时间里,打了另一个女孩近50个耳光,被打的女孩并未反抗,视频里其他的人站在一旁发出哄笑。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很难理解,到底是有怎样的深仇大恨,才会让一个女孩去扇另一个女孩50个耳光?

根据滦南公安局在官微发布的情况通报来看,视频中打人的女孩小田,今年19岁,而被打的女孩小吴,今年才15岁。

事发当晚,小田和小吴都在烧烤店内用餐,用餐期间,小吴到一楼上厕所,小田两次叫其上楼,但是小吴却没有回应,于是小田便心生不满,小吴回来后,小田大声呵斥并用巴掌、鞋底对吴某进行殴打。

如今小田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涉嫌寻衅滋事罪。滦南县公安局对田某予以刑事拘留。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这么看来,其实两人之间并未什么问题,打人者小田的情绪爆发点无非是“她们都是姐,我就不是吗?”这种充满“江湖气”的论调。

打人不对,殴打未成年人更是错上加错,这个道理相信不用多说了,从网友们义愤填膺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主流的价值观并没有歪。

打人的行为自有法律去惩罚,但是,一个19岁的年轻女孩怎么会有这样的戾气和“胆量”,为了一点小得不能再小的意气之争,就敢公然殴打他人?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旁边还有人若无其事地拍摄视频,在拍摄过程中,拍摄者还忍不住笑出了声。似乎打人根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不但普通,而且还很好笑。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19岁,本该是读大学的年纪。即使不读书,也应该离开校园不久,这样的“江湖气”是从什么时候、什么渠道沾染上的?

很多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之所以曝光,就是因为施暴现场往往有人无知无畏地拍摄视频,并将视频传播出去。这充分说明,参与者毫不认为施暴有什么不对,反而似乎还有些“骄傲”。

这种麻木不仁和助纣为虐,或许就是戾气滋生的土壤。

在一个小环境内,当人们都失去了正义感和是非观,当人们都对恃强凌弱熟视无睹的时候,暴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壮大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网络上我们看的也不少,一个孩子被打,一个人在旁边录视频,还有一群人在一旁哄笑……

这个场景似乎在网络上也看到过很多次,几乎都是在校园中,同学之间,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霸凌”!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而谈起这种霸凌,很多网友也会说这么一句话:“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教育他打回去!

网络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在少数,面对他人的欺辱,到底应不应该打回去?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CCTV《开讲啦》节目时也被问及这个问题,她给出了肯定回答:“肯定会啊!”

这一说法,一下激起千层浪!

有人支持“打回去”,有人觉得应该教孩子忍耐!

"当然要打回去!不然以后还会被欺负,欺负别人的孩子也会继续施暴。"

有家长认为:"不打回去为好,能承受委屈才能成大器,教育孩子怎么避免被打、见机行事为宜。"

也有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化解矛盾。孩子处在受教育阶段,跟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是难免的。关健看孩子的认错态度,以及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只要家长不是一味地袒护自己孩子,而是替孩子道歉,并教育孩子以后不能再打人,说不定两个孩子还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呢。"

……

但是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单纯地去鼓励孩子“打回去”的话,这就相当于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因为太多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之间的打闹真的不只是推一下或者抓一下!千万不要低估了小孩作恶的能力,他们要“作”起来,分分钟摧毁你的三观!

去年11月,一则【7岁女孩眼里不断冒出小纸片】的新闻刷爆全网。

甘肃一位14岁的少年,仅仅因为一副耳机,遭同校5名同学围殴,被活活打死。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有人说面对这种暴力我们要告诉孩子反抗,我们当然知道要反抗,可是反抗的边界在哪,是自己逃走之后再找一群人以更暴力的方式打回去吗?

很明显,当然不是。

一名从事基层治安的民警曾说过,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偶尔动手与校园欺凌不是一回事。

如果只是偶尔动手,建议挨打一方想办法脱离或者远离,然后求助于老师、家长等,进行处理。

在客观条件不允许情况下,挨打一方可以采取像李玫瑾教授所说的"拽对方耳朵"等办法,避免自己受到进一步伤害。

在双方发生冲突情况下,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理智,何况是孩子。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一味鼓励"打回去",与以暴制暴没有区别。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难以保证"打回去"的力度和必要限度。

比如一个同学挨了打,他当时手上正好有铅笔刀,或者手边有板凳,他拿起这些工具反击,很可能会造成严重伤害后果。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要学法、守法、知法、懂法。

19岁女孩两分钟狂扇15岁女孩近50个耳光!到底哪来这么大戾气?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被打或看到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忍气吞声,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

孩子应先学会如何摆脱暴力,然后向老师、家长或民警等求助,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而对于校园暴力,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孩子们也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生而为人,愿你们善良。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