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稻米暴漲的背後原因及未來走勢

三月底,江浙滬地區突然出現城市居民搶購囤積大米的浪潮,江蘇稻穀價格一週內上漲200元/噸以上,加工企業到處尋購原糧,蘇南某企業普通稻穀競價交易成交價飆漲至1.41-1.42元/斤,南粳優質稻穀成交價格飆漲至1.45-1.47元/斤,稻穀成交價格上漲之猛出乎大多數大米加工企業的預料,朋友圈內充滿了稻穀飛漲、大米脫銷的信息,彷彿一週前低迷滯銷的稻米市場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為什麼在全國稻穀嚴重供大於求,國家不斷研究實施稻穀“去庫存”政策的大背景下,江蘇稻米市場突然出現稻穀價格飆漲,加工企業瘋狂搶購稻穀的現象呢?

一、搶購大米潮的原因

在江浙滬地區出現居民搶購大米潮的現象發生之前,湖北部分地區也發生過搶購潮,儘管國家糧食部門已經權威發佈了“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目前稻穀、小麥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大米囤放時間長了易變質,口感變差”等信息和建議,但也未能阻止江浙滬地區居民再次出現搶購大米的現象。

為什麼會在國家稻穀嚴重供大於求背景下,部分地區出現搶購囤積大米的現象呢?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擔心國家宏觀供應不足,而是對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擔憂。近期有關疫情的幾條消息造成了這種恐慌心理,一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報道受疫情影響多國限制稻米、糧食出口,以保障國內糧食供應充足;二是前期糧食供應最豐富的美國因疫情影響也出現搶購囤積大米和食品的浪潮;三是近期對無症狀感染者報道以及國外感染人數暴增加劇了人們對未來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擔心最終落實到了江浙滬部分地區居民搶購囤積大米上,因為在江浙滬地區無論從消費習慣還是保存條件來看囤積大米都優於麵粉,因此造成這些地區大米短期供不應求的現象。

二、江蘇稻穀價格飛漲的原因

在終端需求暴增,江蘇地區加工企業產能全開的情況下,原糧供應瓶頸成為稻穀價格短期暴漲的原因。

2019年新季稻穀上市後,江蘇粳稻穀在當時市場情況下性價比最優,大米在全國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同時大量原糧流到省外,造成江蘇稻穀收購進度較快,流通中的原糧相對存量較少。正常情況下,流通中的原糧存量供應至4、5月份沒有問題,而後縣市級儲備稻穀、託市儲備稻穀、省級儲備稻穀、中央儲備稻穀會源源不斷進入流通市場,稻穀價格應該是緩緩向上的趨勢。

短期暴增的需求使本可以供應至四月底以後的市場流通原糧瞬間告急,此時市縣儲備大多數沒有來得及入市,省級儲備、中央儲備因架空期限制還不能立即入市,最低收購價稻穀銷售尚未啟動,東北大米因與搶購區域距離遠,運期長,至少一週以後才能逐步增加入市數量,遠水難解近渴。上述綜合因素導致了江蘇稻穀在供應鏈量能最弱的時候,搶購潮使短期需求暴增,瞬間衝高了市場的價格。

三、江蘇稻米未來走勢

在全國幾千萬噸託市粳稻需要去庫存的背景下,正常情況下託市稻穀的銷售底價就應該是市場的“天花板”價格,而目前江蘇地區在各級儲備糧未來得及入市的情況下,瞬間放大的需求衝破了這個“天花板”。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長,據傳國家託市稻穀重啟銷售的方案已經上報,在目前多處出現大米搶購潮的情況下,四月下旬前開始拍賣銷售的概率極大。而之前這一段空檔期正是各級縣市級儲備和加工企業銷售庫存的黃金時期。

清明節後縣市級儲備稻穀會率先入市,隨著居民囤積大米的量能衰減,各級儲備糧的不斷輪出入市,市場集中提前消費的欠賬終須慢慢償還,後期市場將會出現1-2個月的蕭條期(市場穩定後居民需要消費囤積的大米),託市稻穀的銷售底價仍將成為市場的“天花板”價格。(來源: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交易部 孫家喜)


江蘇稻米暴漲的背後原因及未來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