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去玩就打架、抢玩具?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完美解决人际冲突

一出去玩就打架、抢玩具?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完美解决人际冲突

周末,我带宝宝去淘气堡玩。在玩沙子时,有一个小男孩玩着玩着,就生气地把沙子扬了旁边的小女孩一身。在两个妈妈拉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原来是小男孩想要到沙桌上去玩,但是小女孩已经先在那里玩上了,不同意小男孩过去玩,小男孩很生气,拿起自己的小沙碗就向小女孩扬了过去。

两位妈妈把孩子拉到了一边,一边拉着孩子,一边呵叱道,“为什么打架?再这样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

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类似的问题绝不少见,小到玩玩具、分零食,大到做游戏、交朋友,其实,都是在考验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量研究显示,善于解决人际冲突的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要远远高于不善于解决人际冲突的那些孩子。那么,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让他顺利成长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技巧,学会了这套技巧,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可以独立解决他所遇到的人际冲突。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尽最大的努力教会孩子更多的词汇。

一出去玩就打架、抢玩具?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完美解决人际冲突


小孩子的词汇量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在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时候,他要怎么办呢?他只能哭、闹、摔东西、打人,以此来表达他的不满,因为他不会说,所以他有了情绪的时候,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教会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比如,难过、生气、害怕……让他知道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感觉是难过了?什么样的感觉是害怕了?什么样的感觉是生气了?……

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词汇,因为情绪不是实物,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等真正体会到了才能明白。

教孩子学会这些词语和使用这些词语的场合,这样孩子在有类似的情绪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说出来,而不再需要用哭闹去表达自己。

第二,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一出去玩就打架、抢玩具?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完美解决人际冲突


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情,学会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感受,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寻找出双方都更加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怎样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答案是给他讲故事。

故事是传递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代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最终会为他树立起他自己的三观。故事中的人物伤心时,孩子会感受得到,故事中的人物受伤时,孩子也会觉得难过。

这里加入一个具体的讲故事的例子。

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让他明白他在打人的时候,别人也会觉得伤心、疼痛,他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下一次再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不会只想着用武力去解决。

第三,引导孩子说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出去玩就打架、抢玩具?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完美解决人际冲突


有了上面两步的基础,在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去和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说出他想这样做的原因,并且让他想一想,如果他这样做了,那么另一个小朋友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比如,开篇的玩沙子事件,你就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对话。

妈妈:宝贝,为什么要用沙子扬小姐姐呢?

孩子:因为她不让我到沙桌上去玩。

这样是为了弄清楚孩子扬沙子的原因。

妈妈:你用沙子扬了小姐姐,她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引导孩子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孩子:生气。

妈妈:你知道她为什么不让你去沙桌上玩吗?

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宝宝去分析事件的原因。

孩子:不知道。

妈妈:那你怎样才能知道呢?

孩子:我去问她。

妈妈:你去问吧,看看她为什么不让你玩?

鼓励孩子去弄清楚事件的原因。

第四,教会孩子考虑后果,如果这样做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所有的故事中都存在冲突,所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你也可以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的这套技巧,来引导孩子说出她自己对故事的看法。

比如,在讲小红帽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如果小红帽没有告诉大灰狼她要去给外婆送吃的,会怎么样呢?”“如果当时没有猎人经过,会怎么样呢?”引导孩子说出他自己设想的结果。

接着说上述玩沙子的事件。

孩子:我问她了,她说是因为我不肯把我的沙碗放到桌子上面去。

妈妈:现在你知道她为什么不让你玩了,你想想自己要怎么说怎么做,她才能让你去沙桌上玩呢?

(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我可以不去她的沙桌上玩了。、

妈妈:如果你不去跟她玩,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引导孩子考虑事情的后果)

孩子:那她可能以后都不愿意跟我玩了。

妈妈:那你以后还想跟她玩吗?

孩子:想。

妈妈:那你能换一个做法,让她以后还愿意跟你玩吗?

(鼓励孩子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我可以把我的沙碗给她玩。

妈妈:那去试试这个办法吧!

在与别人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我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处理,先不要急着针对问题去进行说教,而是要鼓励孩子考虑对方的感受,找到最初的问题,然后帮助孩子思考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引导孩子去分析这些方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