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水中村的赤腳醫生——由鄉村全科醫生看雄安衛計變革

雄安新區水中村的赤腳醫生——由鄉村全科醫生看雄安衛計變革

2005年白洋淀水區村王家寨的村民

友情提示:本文很長,可以先關注本頭條號,或收藏、轉發,這樣方便下次尋找。

解放前農村缺醫少藥,有不少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飽受疾病的折磨,甚至過早的丟了性命。特別是到了春天,是嬰幼兒出疹子的高發期,缺少藥品和沒有醫療保證的孩子們過早的夭折了。

讓人感到幸運的是,圈頭村(現雄安新區安新縣圈頭鄉東街、西街、橋東、橋西、橋南五個村莊的統稱)有陳見和、夏汗臣、陳廷芬、陳寶善五家藥鋪,還有河南陳茂廷開的小藥鋪。這幾位杏林高手,為村民的防病治病竭盡了仁心。

老中醫夏汗臣擅長中醫和針灸,小孩子發燒針刺“十宣”立刻退燒。我每年春天患眼病,他用二黃(黃連黃柏)煎湯讓我洗眼效果真好。陳見和用祖傳秘方配製的丸藥,專治婦女產後諸病,很受圈頭村及周邊諸村患者的信賴。特別是陳茂廷的小藥鋪專治小兒的疑難雜症,對疥瘡、痔瘻的治療堪稱一絕,為飽受疾病折磨的村民解除了病痛。在醫療技術逐步提高、醫療設備日臻完善的今天,圈頭村的老少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

解放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農村的醫療衛生和保健工作,安新縣及時選派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充實到各鄉村衛生所,並經常組織醫療隊伍下鄉義診,在百忙之中還為村衛所培訓訓醫護人員,圈頭村的醫療衛生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為了保障產婦和嬰幼兒生命安全,安新縣衛生管理部門在圈頭村舉辦了“保障產婦和嬰幼兒安全”的培訓班,當時在張傻章的北屋和陳寶宏的西屋掛滿了《新法接生》的掛圖,圈頭村的接生婆都參加培訓學習,我曾多次看見老滿兒大媽(接生婆)去上課。《新法接生》的宣傳和教育改變了接生婆舊的傳統觀念,樹立了清潔、衛生、健康的思想,保證接一個活一個,使嬰幼兒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1958年4月建起了公社衛生所,醫生許宗耀(郭裡口村人),因和我父親是老朋友所以我喊他許叔。他經常一個人穿行在圈頭村的大街小巷,遊走在社員中間,運用中西醫為人們解除病痛。在三年困難時期人人吃不飽,“瓜菜代"吃的人們得了浮腫病,許叔也不例外臉腫的像個爺爺,他餓著肚子拖著浮腫的雙腿走家串戶,偌大的一個村子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生病,經常是他頭裡走後邊跟著好幾個人排隊等著。

​有一年冬天夜裡祖母病重,天下著大雪十分寒冷,我打著手電去衛生所叫許叔,當他進了門我拿條帚給他掃身上的雪時,發現他沒顧的穿大衣就跟我來了。後來我寫了一篇作文《風雪夜診》以示感激,父親把我的作文讓許叔看,他笑了笑說:“分內之事嗎!”許叔調離圈頭村不久,衛生所又搬到了南橋頭陳金城家的南屋,當時安新縣衛生部門派去了內外科主治高手高煜勳、還配備了李增田、張淑敏、辛樹梅、中醫田大夫等醫務人員。1961年衛生所再次遷至紅房子南屋,衛生所的遷址、醫療人員的增加,提高了村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1962年衛生院來了個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實習生,他學的是外科。那年加工廠的張路城被機器軋傷了右手,中間三個指頭的指甲掉了鮮血直流,還是這個華僑給做的手術,二十多天就完全好了,另社員們刮目相看。西街大隊的李雄大胯疼了好些天,也找不出是什麼毛病,後來煜勳叔經過認真的檢查,確診為臀部化膿所致併為他做了手術,由於精心護理一個月就完全好了。我還見過煜勳叔為一個小孩做包皮手術。這些較為複雜的外科手術,沒有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免不了舟車勞頓,住院治療破費錢財。我還聽說他用木匠的鋸經過嚴密的消毒,給人

鋸胳膊,聽起來就讓人後心發涼真是藝高人膽大。

​設立鄉村衛生院就是為了方便社員看病,在這方面圈頭公社衛生院做到了。人們現在還記得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天,李同和大夫都是和衣而睡,從來沒有插過門。那些年我的大女兒經常是晚上發燒,每次去看病,無論是酷暑難捱的深夜,還是滴水成冰的黎明,衛生院的大門總是虛掩的,而且他睡覺的臥室也從來不插門,幾年來幾乎都是如此,使我們一家深受感動並和他成為摯友,他的醫德醫風圈頭村的人是有目共睹的。

​我曾寫詩讚他:“同和醫德實可欽,對待患者如親人,片藥巧逐千家病,妙手迎來萬戶春。炕頭常見紅十字,良醫豈容病呻吟,杏林楷模人敬仰,六.二六(毛澤東主席在這一天對鄉村醫療衛生工作作出批示)精神暖民心”,我的話也代表了廣大村民的心聲。如果說醫生的職業就是治病救人,許宗耀、高煜勳、李同和三位醫生不但具備了堅定的職業操守,還繼承了傳統的道德觀念和仁愛之心,他們是杏林中的楷模,圈頭公社衛生院為全村社員的防病治病盡到了應有的責任。

六十年代初,安新縣舉辦第一批

赤腳醫生培訓班。經衛生院的同意我和張小良、採蒲臺的郭老傑入選,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我和小良哥沒去成,只有郭老傑參加了學習。1965年縣衛生部門又端村培訓赤腳醫生,圈頭村有六名青年參加了培訓,經過培訓後各大隊都建起了衛生室,擔負起了全村的醫療保健工作。幹澱以前(還沒打井)為保障社員們的飲水健康,赤腳醫生和衛員按時給每戶發放漂白粉,杜絕了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每年打防疫針,赤腳醫生和衛生員便深入到各生產隊,集中為社員打防疫針,為有效的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做出了努力。

​1969年春天,由河北省經絡療法學習班組成的醫療隊到圈頭村義診,他們利用傳統的經絡療法,為村民治療風溼骨病和婦科疾病,使多年折磨社員的疑難雜症得到了治療和控制。社員們衷心感謝黨的關懷,盛讚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光輝偉大。那一年我突發急性爛尾炎,衛生所要送縣醫院做手術被醫療隊攔住了,一個姓王的大夫 立即給我進行針刺治療,第三天病完全好了沒花一分錢。在醫療隊即將離開的時候,我給他們寫了一封感謝信:“白衣天使到水村,新醫療法逐瘟神,銀針直戳爛尾膽,治療耐心話語親。針刺三日病痊癒,醫學寶庫潛力深。六.二六指示學得好,萬民齊頌白求恩”表示感謝。後來李同和大夫調到了省會石家莊,專門做中醫中藥的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他每次來新安省親都到我家和我暢談一回,他始終沒有忘記我這個老朋友。

1974年,圈頭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了社員小病不出村的困難。1986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帶領新西蘭、日本、英國的衛生專家、官員來圈頭村檢查指導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通過走訪調查、察看歷年來的衛生防疫記錄,他們對圈頭村的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十分滿意。1987年,圈頭鄉衛生院再次遷到夏南宮,增添了醫護人員和設備並增加了病房。2008年投資擴建改建,購進了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做到了普通病檢查治療不出村。

19​95年,農工民主黨中央責成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派北京協和醫院的桂大夫一行25人到圈頭村義診。在義診現場,協和醫院的大夫向病人分析病情,講解得病的原因,教授防病養生的知識,晚上還對醫護人員進行醫療知識和醫療技術的傳授,他們的到來對圈頭村的防病治病是一個很好的促進。2002年, 圈頭村普遍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徹底解決了農民吃藥貴、住院難的問題,圈頭村民的醫療保健得到了徹底的改變,在享受改革開放偉大成果的同時,也不斷享受著醫療改革的成果。

河北自媒體百佳號 新區白洋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