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匈奴,草原上的天之驕子。他們策馬馳騁,鳴鏑之聲響徹天際,他們的彎刀和吶喊,足以讓每一個戰士感到膽寒。然而在20世紀以前,誰也不知道匈奴人到底是怎麼來的。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匈奴人是夏朝的後裔。《史記·匈奴傳》這樣寫道: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在漢人眼裡,世界上所有的蠻族——無論多麼令人厭惡——均為華夏的後裔,而匈奴自然也不例外。不知出於何種根據,司馬遷將匈奴的先祖歸於夏桀的庶子——淳維。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連匈奴人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例如匈奴人赫連勃勃在建立政權後,就將自己的國家命名為“夏”。

隨後,淳維“烝”了自己的庶母們,聯合遊牧於大漠的戎狄,繁衍出一個強大的種族——匈奴。自商周以來,淳維的後裔都是華夏的大敵,他們曾有不同的名字,有時叫鬼方,有時候叫山戎,有時間叫獫狁,有時間叫葷粥,有時候叫戎狄、犬戎。他們猶如懸在華夏先民頭上的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讓從事農耕的人民不得安生。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根據古人的觀點,國學大師王國維確信,後來周人口中的戎狄,就是匈奴人的祖先。一時間,匈奴源出於的戎狄成為了不刊之論。

然而,人的認識永遠受客觀條件和時代的束縛。匈奴來無影去無蹤,他們遊牧和戰鬥的範圍覆蓋東亞、北亞以及中亞等多個國家,而一些域外文物的發現,很大程度衝擊了“匈奴源於戎狄”的說法。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眾所周知,匈奴人以遊牧經濟為主。而遊牧經濟的產生,遠較農耕與半農半牧經濟要晚。根據考古發現,周人口中的戎狄,並非從事遊牧經濟。他們也和華夏人一樣,都以耕田為業。例如,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的陝西平原外的寺窪文化、李家崖文化、東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都是戎狄的主要源流。

從考古發現來看,這些戎狄的先民以耕田為主,以畜牧業為輔,雖然農耕技術落後,但大體也是定居的農民,與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此外,在作戰方式上,戎狄也和匈奴不同。匈奴以騎射為主,而戎狄和華夏一樣,都以車兵和步兵作為自己的主戰兵種。1980年,陝西出土西周晚期的多友鼎,其銘文如下所示:


“多友西追,甲申之晨,〈幹加尃〉於厀,多友右折首、執訊廿又三人,孚戎車百乘一十又七乘,衣復筍人孚。”

根據這些金文,我們從“孚(俘)戎車百乘一十又七乘”來斷定,戎狄打仗也是用戰車的,而且數量不少。

依據種種證據,學者們斷定,匈奴絕不是戎狄!從司馬遷開始,我們已經被誤導了2000多年。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既然戎狄不從事遊牧經濟,也不騎射的方式作戰,那麼名喚曰匈奴的遊牧民到底源於哪裡呢?現在就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域外,回到遊牧民最初產生的地方——北亞荒原。

上世紀,蘇聯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阿欽斯克附近安德羅諾沃村,發現了一處墓葬。而通過這個墓葬,學者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青銅器文化。按照慣例,學者們以地名將之名為安德羅諾沃文化。而安德羅諾沃人,也成為草原諸民族中,最先發展出先進青銅器的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600~1300年左右,安德羅諾沃人開始擴張,他們將自己的文化因素傳播向東至大興安嶺,西至裡海,南至土庫曼斯坦的廣大地區。而從此時起,草原諸族學會了冶煉和使用青銅器。

在中國地區,安德羅諾沃人在新疆的七河地區、帕米爾地區、費爾干納地區定居下來,和中國境內西北地區的天山北路文化、四壩文化和齊家文化對峙。另一支北上進入俄羅斯境內,貝加爾湖以西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與當地文化混合發育成卡拉蘇克文化。這時候應該是夏代晚期到殷商早期。這些文化,均以農牧混合經濟,然而一場氣候上的劇變卻引導了一個新型經濟體制的形成。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2800年前,全球氣候突然變得乾冷無比,草原上逐漸不再適合農業的生存。為了活命,他們被迫離開世居的家園,趕著牛馬羊,逐水草而居。這些來自於北亞的百姓,成了歷史上第一批遊牧民。

然而不穩定的遊牧經濟很難滿足遊牧民的生活,他們時常需要依靠劫掠才能維持生存。這些遊牧民,騎在馬上,像狂風一般劫掠著、征服著、奴役著他們所能看見的一切居民,他們足跡逐漸到達了中國。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在他們的壓迫之下,處於周文化周邊的戎狄文化不得不向內地逃竄。為了躲避在身後窮追不捨的遊牧民,戎人像洪水一般由蕭關道湧入關中盆地,而強盛數百年的西周也遭到了滅頂之災。公元前771年,戎人攻破了鎬京,周幽王被殺。周平王被迫放棄西岐故地,只能東遷洛邑。

西周滅亡,華夏諸國震驚不已,一時間群龍無首,而戎狄們趁著華夏諸國的慌亂,發動瞭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勢。這個時代就如孔子所說:“南蠻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為了抵禦戎狄入侵,華夏諸國終於重新團結了起來,他們要為保衛自己的家園和文明而戰。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當華夏諸國與戎狄短兵相接時,一個更可怕的敵人卻猶如一團烏雲,向中國的邊境步步緊逼,而他們就是一群自稱為“胡”的遊牧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