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清平樂》熱播,不管劇情多麼火熱,而我關注的只有歐陽修,終於,到第四集,歐陽修出場了,但,一代文壇領袖的出場顯得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一開局就落榜, 有點尷尬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為一代文壇領袖。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而是帶大家看一下文壇盟主歐陽修,如何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背景

960年,趙匡胤兵變稱帝,建立大宋王朝,他目睹了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武將奪權的亂象,於是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宋朝的文學發展也因此呈現一片繁榮景象:與唐詩並列的宋詞,“唐宋八大家”宋朝佔六個,書法、戲曲等各種形式的通俗文學更是蓬勃發展,再加上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造紙術、印刷術的普及,讓更多的詩文集得以出版發行,使文化的傳播更加迅速,宋朝進入了一個文學昌盛的時代。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趙匡胤

北宋初期,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風繼續盛行,尤其是由宋初著名文臣楊憶為代表的西昆體,影響極大。西昆體是北宋初期一個文學流派,它講究聲律文采,特別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大量運用典故,西昆體的出現,為當時北宋初年的文壇帶來了一股新氣象,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西昆體這種過於注重修辭雕琢,過分用典的弊端已經不能勝任北宋初年由於社會矛盾的激化而產生的對於現實文學的要求。於是一場幾乎貫穿整個北宋時期的詩文革新運動就此拉開帷幕。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詩文革新運動

北宋時期的詩文革新運動倡導恢復韓愈,柳宗元古文的傳統,反對五代以來的浮靡文風,作詩要講究“氣格”,其中以柳開、穆修、王禹偁等為代表“復古派”首先為後來詩文革新運動開了頭,但是由於他們的成就都不高,所以基本沒有產生什麼影響,直到當時的文壇盟主歐陽修的出現,直接將這場詩文革新運動推到了高潮。

2.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北宋著名文學家,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卻刻苦讀書,23歲以文章名冠天下。他的散文《醉翁亭記》、《秋聲賦》後世代代傳頌。

作為公認的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在北宋的詩文革新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清代著名文學家紀韻組織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這樣描寫歐陽修的巨大貢獻:


“宋初詩文,尚沿唐末五代之習,柳開、穆修欲變文體,王禹偁欲變詩體,皆力有未逮。歐陽修崛起為雄,力復古格,於時曾鞏、三蘇、陳師道、黃庭堅等,皆尚未顯,其佐修以變文體者,尹洙;佐修以變詩體者,則梅堯臣也”。

通過此段描寫可見,歐陽修所處的時期,後面幾位文壇大家像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等都還沒有成勢,在歐陽修面前都是晚輩,尤其是三蘇更是出自歐陽門下。當時的文壇盟主地位無人撼動,他的文學成就影響深遠,與同樣倡導古文運動的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3.

不能說歐陽修憑藉一己之力在詩文革新運動中一舉扭轉北宋文風,但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用他傑出的創作能力為北宋文風、詩風的轉變打下了堅實而厚重的基礎。下面我們著重從歐陽修的詩、詞、文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詩:“以文為詩”講究“氣格”

歐陽修是宋詩的創始人之一,風格自成一家。歐陽修受韓愈影響“以文為詩”,善於作具有散文化傾向的古文體詩,以古健、古硬、氣雄、氣豪、怪奇、奇壯、奔放、體逸、思峭等具有氣格的詩為創作追求,如歐陽修的《廬山高》:


廬山高哉,幾萬仞兮,根盤幾百裡;峨然屹立乎長江。

長江西來走其下,是為揚瀾左蠡兮,洪濤巨浪日夕相沖撞。

雲消風止水鏡淨,泊舟登岸而望遠兮,上摩青蒼以靄,下壓后土之鴻龐。

試往造乎其間兮,攀緣石磴窺空欲。

千崖萬壑響松檜,懸崖巨石飛流淙。

水聲聒聒亂人耳,六月飛霜灑石。

仙翁釋子變往往而逢兮,吾嘗惡其學幻而言。

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風吹霧溼香澗谷,時有白鶴飛來雙。

幽尋遠去不可極,便欲絕世遺紛。

羨君買田築室老其下,插秧成疇兮釀酒盈缸。

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乎軒窗。

君懷磊有至寶,世俗不辨珉與。

策名為吏二十載,青衫白首困一邦。

寵榮聲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意何由降?

丈夫壯節似君少,嗟我欲說安得巨筆如長槓!

這種以追求氣格為特點的詩,自歐陽修以後成為了宋詩的一大特色。

歐陽修的詩歌開創了取材廣泛、命意新穎、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一代新風,他解禁了自唐以來對於詩歌創作在範圍上的禁錮,對宋朝詩歌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作為唐宋詩歌承上啟下的人物,歐陽修用他傑出的創作實踐,深深的詮釋了宋代詩人的創造精神。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詞:雖遊戲作小詞,亦無愧唐人《花間集》

歐陽修在寫詞方面沒有下太多功夫,對於來說,寫詞只是打法閒時間而已,但是,歐陽修在詞上面的成就是不可小覷的,他是當時花間體詞人的代表,善於以“思深辭麗”為特點寫情詞,比如他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整首詞寫的,別具一格,綿綿情思,溫婉含蓄。

歐陽修很好的繼承了花間派的作詞風格,並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歐詞更注重感情的投入,見解更深刻,但歐陽修在作詞方面的成就不及他的詩,更不及他的散文所獲得的成就。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歐陽修的文是他在詩、詞、文中成就最大一個,在文章方面歐陽修雖學韓愈不像韓愈那樣的大張大合,濤濤雄辯,它主張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而折於至理,以服人心。撰寫出了大量平易生動的古文,從行動上糾正了北宋初年西昆體所帶來的弊端,成為人們學習的典範,這是他對宋代散文的最大貢獻。

歐陽修的文章善於從平淡入手,不用冷僻怪異的字,注意語氣的輕重和聲調的諧和,在行文過程中曲折變化,寓高遠於平淡無奇之中,使人讀過之後意猶未盡,如他的《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全篇讀下來,文筆流暢,平易自然,詩情畫意,長短句配合得當,婉轉曲折,富有情感,這正是歐陽修散文最顯著的特點。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歐陽修

歐陽修作為北宋的文壇領袖以其傑出的詩、詞、文的創作,開創了一代文風,他提拔新人,使得後繼有人;他不惜用自己的權利來抑制險惡奇澀的不正文風,他重新把從五代以來不切實際的浮靡文風,重新拽回了反應現實文學切合實際的道路上。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