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名為“總局”的中央企業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成立於1952年,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中央管理的地質勘查單位,肩負著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的公益性央企,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資產總額230多億元。

  中國冶金地質下屬11個局院(中心)、6個控股公司,隊伍駐地分佈在全國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宗旨和業務範圍:為國家冶金地質工作提供管理保障;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設備研製;冶金地質勘查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制定;冶金地質行業標準研究;冶金地質勘查業務管理;相關地質勘查組織實施;所屬地質單位隊伍管理;國外重要地質礦產勘查;找礦理論和勘查技術等相關研究,提供技術服務。

  成立以來,中國冶金地質秉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提供優質專業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公益性央企屬性,在我國西南三江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等17個重點成礦帶開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等礦產資源的基礎地質調查、資源潛力評價、找礦勘查工作;紮實開展國家基礎性地質工作,累計完成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面積性工作166.1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國土面積的17.3%,為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邊疆及高原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近70年來,中國冶金地質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交了大量礦產資源,發現了鞍本鐵礦、冀東及邯邢鐵礦、鄂東銅金礦、魯中鐵礦、膠東金礦、白雲鄂博稀土礦等一批大型礦產資源地,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為我國成為鋼鐵大國和以鞍山、包頭、馬鞍山、黃石、西藏山南、南疆喀什等為代表的工業城市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先後榮獲中央企業“管理進步企業獎”、全國地質勘查功勳單位、地質勘查行業先進集體、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科技進展)獎、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特別貢獻獎、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國家級榮譽。同時,認真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境外地質勘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展望未來,作為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保障的公益性中央企業,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將繼續以“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為己任,以打造“一流綠色資源環境服務商”為目標,發揮優勢,勵精圖治,努力為緩解國家資源約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是中央管理的地質勘查單位。現有職工5萬多人,資產規模136億元,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主要職能是研究制定煤炭地質發展戰略,編制煤炭地質勘查、科技研發、結構調整、教育培訓等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負責煤炭地質單位中央預決算編制、國有資產及資本運營與管理,負責煤炭資源動態管理、地質勘查報告審查、地質項目工程監理,以及全國煤炭地質資料成果管理和信息資源管理與開發,負責煤炭地質單位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擬製與修訂地質礦產勘查有關規範、規程和技術標準等工作。

60年來,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組織完成了三次全國煤田預測,預測煤炭資源總量5.6萬億噸;開展了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預測我國煤層氣資源量35億立方米。累計提交各類地質報告10000多件;探明煤炭資源量13000多億噸,佔全國已發現煤炭資源總量的90%以上;提交可供礦井建設利用的煤炭資源量2000多億噸,佔全國可供礦井建設利用儲量的90%;提交磷、硫、鉀、硼、砷等20多種礦產地質勘查報告600餘份,探明可供設計建設的主要化工礦產資源儲量:磷礦20多億噸,硫鐵礦近8億噸,硼礦600多萬噸,重晶石7000 多萬噸,螢石500多萬噸,芒硝43億噸,化工灰巖14多億噸。先後發現了準格爾、兗州、神府等大型

和特大型煤田100餘處;為準格爾、潞安、晉城等20多個大型礦區提供了水源基地;建成青海鉀鹽、雲南昆陽、貴州開陽等近100家大中型化工礦山,為我國化工、化肥、農藥等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化工礦產資源。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在我國青海省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是我國成為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組織實施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700多項,其中10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特別是2010年完成的《中國煤炭地質綜合勘查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5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1人獲孫越琦優秀青年地質科學獎,3人獲得青年地質科技獎,多人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稱號和享受國家政府特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在美國、歐盟、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荷蘭、印度尼西亞、蒙古,以及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承擔了大批資源勘探、空間測繪、煤層氣評價、煤層自燃監測、地理信息系統研建等國際工程項目,在澳大利亞、剛果(金)、印尼等地成立了海外礦業公司,以精湛的技術和優良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