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上映的這部電影被網友稱為髒科幻,也叫貧民窟科幻電影。以紀錄片和新聞播放的形式講述了一群外星難民流落地球的種種苦難遭遇,影片中的外星人形似噁心的大蝦,居住在垃圾遍地的貧民窟,食用貓糧和腐食,儘管他們科技先進,但是由於缺乏組織領導,沒有等價交換概念,看起來智商低下而身體衰弱,只能受盡屈辱和虐待。
誰也沒想到,這種映射種族歧視,反映人性醜惡而又視角獨特的電影,竟然出自一位20多歲年輕導演尼爾·布洛姆坎譜之手,更難以想到這還是他首秀的小成本製作,僅憑3000美元的投資,就震驚全球影壇,斬獲近2億美元票房收入,獲得了廣泛社會反響,引發了觀眾對人類與外星人如何相處的熱議,這部科幻電影就是《第九區》。
一、外星人的貧民窟
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外星人居住的貧民窟始終是一種髒亂差的環境,到處都是亂搭亂建的薄皮房,隨處可見的垃圾堆,還有吃腐食和貓糧的外星人,就連懸浮在城市上空的外星飛船也是耷拉著條狀垃圾。這是人類起初劃定給外星人的居住區域,就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邊緣,隨著外星難民30年的繁殖,人口眾多已達到180多萬,由於管理政策的惡劣,導致黑幫橫行,外星人與人類的矛盾衝突不斷。
鏡頭裡呈現外星人醜陋不堪,外表就像髒兮兮的大蝦,與《安德的遊戲》《星河戰隊》等科幻影片對外星人描述類似,他們屬於蟲族,具備卵生特徵,低級生物形象。就像螞蟻和蜜蜂一樣,社會組織中應該有女王這樣的上層人物,但是這群外星人的女王很可能被殺,所以這些外星人失去組織,完全沒有獨立個性,任由人類驅使宰割。
影片的片名是根據美國近代的一個傳聞而來,幾十年內一直傳聞美國有第51區,專門負責處理外星人事務,但這個消息並未得到官方承認。而《第九區》的含義也就是影射了“第51區”。科幻電影對外星人的這一設定符合人性中對未知事物恐懼的猜測,而這種恐懼往往把外星人汙名化,這樣人類對屠殺外星人就失去了罪惡感,因為沒有把他們當做智慧文明的一部分,就像踩死螞蟻人們不會懺悔一樣。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人類把管理第九區的任務,已經被政府承包給了一家被稱為“跨國聯合組織” (MNU)的私人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外星人數量的龐大,政府決定將他們拆遷到偏遠的第十區。而拆遷辦主任在私人武裝的保護下,粗暴的對待外星難民,隨意處死,炸燬他們卵生的嬰兒房,似乎沒有一點罪惡感。因為,這些人認為外星人是大蝦和垃圾。
實際上,導演對髒電影的設計是有意義的,在影片前半部分進行了充分的鋪墊,他把這種意識灌輸給觀眾後,所以後面的故事進展才讓觀眾感到的反差更震撼。
二、反種族歧視的立場
科幻影片是人類站在當下的視角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是這部影片卻是有著現實鏡像的源頭。作為來自南非的好萊塢導演尼爾·布洛姆坎譜,他把這種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帶到了未來世界,也把觀眾的思維與視線帶到了反對種族主義的罪惡中去。
觀眾可以看到《第九區》與《星河戰隊》最大的不同就是立場問題,後者更多宣揚著種族優化論和種族滅絕論,而在《第九區》中觀眾隨著故事發展,只能看到與《星河戰隊》截然相反的立場。這種立場就是無情的嘲諷了種族歧視政策極其反噬後果。
導演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觀眾一開始厭惡的外星人,最終由於MNU的惡行變成了被同情的對象,後面被戲稱為拆遷辦主任的場地管理員威庫斯·範·德·馬維變形為半人半蝦以後,使用外星武器把人類打的落花流水之時,觀眾卻有一種為外星人復仇的快感,完全背離了人類這個物種自身的立場。
事實上,影片的構思源自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年幼時候在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經歷,實實在在的映射了南非曾經施行的種族隔離政策。
1867年,南非命名多族群雜處的第六區,那裡住著自由奴隸、商人、藝術家、勞工、移民、不定期到訪的各國水手們,居民中有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基督徒、印度教徒、回教徒,各種文化夾雜,生氣勃勃。
然而到了1901年,根據《族群區域法》,南非政府片面地宣佈當時的第六區為白人區,黑人被強制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被強迫搬遷安置,接著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華人、印度人及馬來人也被驅逐。15年內總計有七萬多人被迫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區域,1800棟房子被拆毀,這無疑是一場種族隔離災難。
因此,《第九區》導演從片名到內容,都為這部影片賦予了更深刻的思想內涵,用鮮明的反種族歧視立場為視角,無疑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性和思想性。
三、人性的物種異化
在這部科幻影片中人類與外星人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存在?在有些影評人的眼裡存在著一種歧視鏈條,白種人歧視黃種人,黃種人歧視黑種人,黑種人歧視外星人,外星人又吊打白種人,形成一個完整的鄙視閉環。這麼說有些太遊戲了,在電影中,反映的是人類對外星人的歧視與偏見,從而映射了人性對異類的天然排斥。
最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設置了一個關節,讓白種人也就是拆遷辦主任威庫斯·範·德·馬維感染了外星人的動力源,把他從外型上變異為外星人。這就有趣了,剛開始拆遷辦主任傲慢無禮,對待外星人如同螞蟻一般沒有同情心。後面反過來,讓他承受人類對他傲慢與粗暴,由他代表地球人決定外星人生死變成了地球人決定他的生死。
他本來靠著岳父這座大山,本以為拿到了名利雙收的入場券,成為眾人祝賀和恭維的對象。但是那個金屬棒黑色的液體讓他不小心噴到臉上,沒想到感染到他的基因,整個身體慢慢產生變異。
而身體上的變異,導致外界對他的看法猛然間也產生變異。他的手變異成大蝦的鉗子,於是他成為那個私人公司用來做實驗的試驗品,讓他親手使用外星武器,殺死外星人。而且還想把他做解剖,研究基因變化的機理,把他當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品。岳父對他的態度180度大轉彎,妻子也因這種變化與他斷絕關係,甚至在通緝他的傳單中造謠他與外星人發生了性關係。
這一切都動搖著他的人性,讓他成為跨越物種的雙人性,一種人類的人性,一種外星人的人性。而觀眾也對地球人的人性之惡產生厭惡,而對外星人產生同情。當拆遷辦主任身披外星人機械鎧甲發射武器射殺人類的時候,觀眾的反應是拍手叫好。
正是因為拆遷辦主任的變異,影片結尾,在他的誓死抵抗下,才抵擋住了地球武裝組織的進攻,外星人技術精英和他的兒子得以從地球逃脫。外星人臨走時也答應他三年後會回來治好他得病。而他的雙重人性也在困擾著他,親自用斧頭砍掉了自己的拇指鉗。而且還在垃圾堆裡為妻子做了一朵金屬玫瑰花。
這部科幻影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外型變異的時候,即使你的人性沒有變異,但是人類也會把你當做異類。人性中除了惡,貪婪與傲慢,還有偏見。影片最後設計了開放式結尾,外星人三年後會不會回來?現在幾個三年都過去了,續集還沒有一點消息。但是,這部科幻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思索一直沒有停止。
後面的話
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評獎多項提名,雖未榮獲大獎,但卻成為科幻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其備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電影所透露出來的社會思辨,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宇宙一家親在未來世界中並不存在。就算人類自身也一直在努力消除隔閡,但又不斷湧現出新的隔閡。儘管世界一直在變,但是人性幾千年來來就沒有變過。生存與毀滅始終是科幻電影探索的主題,只要未來沒有止境,人類的探索也就沒有止境。
#頭條影視檔案館#
閱讀更多 金瓦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