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知乎這個題目問李誕為什麼說羅振宇是傳銷。我不知道李誕有沒有說過這個話,因為失眠,就看答案,原來很多人討厭羅振宇。

我過去對羅振宇很有好感,這麼說吧,他做邏輯思維之前還做電視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他了。他的訪談節目最後總會自己嘩嘩談一個故事,點出一個道理,使這次其實很照本宣科的訪談最終被總結出一個小小的意義。羅後來說這是他當時住持節目時候思考出來的一個手段,目的就是讓自己凸顯出來。那時候我能關注羅振宇,說明他的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有人說聽他一個人喋喋不休講話感到討厭。但我記得他做邏輯思維一兩年後的時候,在無錫一些地方演講,一個人可以講上兩三個小時,還是讓人感覺不過癮。必須要說,即便對我而言,那是一個急需要觀點的時候,而羅,在源源不斷的提供觀點。

所以我對羅振宇一直有好感,只是最近才有些無感。

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他不適合綜藝節目,因為他看似插科打諢,但骨子裡還是有一本正經的長篇大論。他是我記得的那種傳統的以理服人的人,為了把理說通,他需要很多鋪陳。而看綜藝的人,恰恰不需要這種鋪墊,他需要你一直插科打諢。

或許是,看一個人久了,美女也變母豬,羅振宇成名已久,所以討厭是一種必然出現的情緒。

以這個賣人設時代的狹隘性,稍微不合人設,大多立馬就臭了。我仔細想想,尤其這些年,那麼多的人設都塌了。之前還會感到震驚,而今目不暇接以後,就覺得理所當然。這麼說吧,連王思聰都快被法院封財產了。那麼還有誰能獨善其身呢。正義書生出牆來,清純玉女有情郎。潑天富貴一場空,朗朗乾坤團團糟。

羅的人設是什麼,知識分子?他雖然從來沒有這樣承認過,他承認自己是知識商人,知識服務。之前,他做邏輯思維的時候說是知識搬運工。人家定位很準確。他有一個比方比較噁心,說有的人懶得吃饃,他嚼碎了餵你。

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商人和知識分子有本質的不同,但不代表兩者不能融合。商人利潤最大化,知識分子要建立價值觀。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反之建立出新的價值觀,也就可以看到利益的產生。

從知識服務的角度來說,過去的羅振宇提供的是多種立場,那也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時期,他在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後面儘可能提供不是那麼約定俗成的觀點。雖然不至於給人以衝撞與激盪,但絕對能勾起人的好奇。羅輯思維推薦書目我看了很多,受益匪淺。當然從傳播性的角度,他做的也比較溫和,不至於讓人跌破眼鏡,更不至於驚世駭俗。過去的羅輯思維是一個很多元的 節目,我們從中看到經濟歷史文化社會乃至科技方方面面的內容。因為淺顯,使人有了躍躍欲試去深入的衝動。

但多種立場或多種角度不值錢。不值錢也就算了,還很危險。羅自己說自己是生意人。富貴險中求,但險中無富貴。當然另闢蹊徑。

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什麼賺錢,教人賺錢的的東西都賺錢。他從央視辭職,與之前的合作者掰了,有段時間還說把房子都賣了。他做這一切可不是隻為做一個殉道者。不像胖子這樣人的懶洋洋的寫公號寫四五年說封就被封了。好歹沒有幾個粉絲,封了似乎也不可惜。

羅振宇什麼時候開始像傳銷呢,應該從他做得到這個項目吧。羅輯思維像是讀書會,而得到則是一門實實在在的生意。

與其苛求羅振宇傳銷氣質,不如說這是一個具備深厚傳銷精神的時代,他們都焦慮,都渴望賺錢。羅躬逢其盛而已。受眾渴望教主,而教主,寧有種乎。

得到是一個平臺,平臺就需要領導者的氣場。中國這幾代成功的商人沒有不能吹的。馬雲演講的東西過去都可以當傳銷大會教材。

當然,羅振宇的表現形式有點過頭了,亦或者說,有些事情的變化超乎了他的想象。他這樣的人不能引導未來,但可以總結當下。問題是當下變化太快。以致他總結完了就被打臉。他的跨年演講。可能最終會拖累他。這是一個很好的粘合用戶的創意,也是每年一次的造勢大會。但問題是質量能以恆定,以致充滿後遺症

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但厲害的教主是不怕打臉的。所以他失去了最初那種不談謙虛但始終憋著的謙和態度,他要做教主,他必須自信。因為傻逼們往往是不接受多種立場的,他們要的是斬釘截鐵。他們寧可上當也不思考。於是逼的羅老師鐵口直斷。吉米·亨德里克斯作為最牛逼的吉他手成功以後,他即便在臺上亂彈一氣,場下也是掌聲雷動如痴如醉。

這個生意模式的壯大以後,實際上是不是知識已經不重要了,而是不是可以賣錢的,如果可以賺錢,不惜妖言惑眾。反過來也可以說,正是因為惑眾,所以才說妖言。當然,這個時代,如何定義知識也是一件可疑的事情,我們缺乏恆定的價值,所以心中有一種成王敗寇的邏輯設定。什麼是知識,有用就是。

所以知識也好,讀書也好,充滿了機會主義。既然如此,機會主義者也就能成功。

好在是,人們本來就不讀書了,人們並非因為羅振宇的得到而開始不看書,而恰恰相反,可能是最不愛看書的一堆人因為得到,多少能接觸一點書本。雖然這是一個低概率的事情。接觸書本,能使很多知識分子願意再書寫。

許億:李誕為什麼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是的,得到也確實成功的塑造了一些知識分子的轉型。我不好意思說是收買。我也不知道有些大牛知識分子設置的思想課,藝術課究竟有多少受眾。但應該絕對沒有李笑來那樣的受到歡迎。

至於李誕,他和羅振宇做的是不同的生意,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產業鏈。李誕是內容生產者,羅振宇是渠道商。而且大家的內容核心是不一樣的。李誕主打的是“喪”,而羅主打是“未來”,成功學講的都是未來。

所以作為內容核心對立的兩類人,看不上也是應該的。

李誕之前那個好評如潮的辯論,說近處的哭聲你都顧不上,你顧哪門子的遠方。

而羅振宇則教育我們。若不堅定向前,哭聲不是別人的,而只能是你自己的,無論遠近。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所以他要是視那些慷慨激昂喊一定要值得的人是傳銷,也就不奇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