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2019年被很多創投圈人士比喻為“資本大寒冬”,在這個大寒冬裡,即使是有錢混得不錯的創業者都感到了寒風的凜冽。最為明顯的兩個例子就是羅永浩和王思聰,羅永浩的錘子基本停產了,還欠了不少錢,而王思聰也曾被政府阻止高消費,催促他能夠儘快還債。


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曾經有創投圈的大佬說:“資本寒冬來了也不用怕,第一投教育,第二投AI,只要往這兩方面投肯定是錯不了的”。但事實是,AI創投也走到了瓶頸期,進入了中場休息,至於這場休息會持續多長時間,沒人知道,或許是一年,或許是更久,誰也說不好。那麼,曾經火得一塌糊塗的AI創投怎麼就進入中場休息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人工智能的投資週期豈止是長那麼簡單

自從2016年阿爾法狗戰勝了“棋王”李世石之後,創投圈的很多大佬開始認識到未來的創業風口應該是在人工智能這一領域。人工智能火了之後,一時很多大學也跟進,在自己的學校新設立了人工智能專業或者是相關方向,總之那時人口智能真的一時如倚天劍出竅一般,而所謂的“屠龍寶刀”房地產也是難以與其爭鋒。


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但是,即使是我們這些外行人也知道,人工智能這一技術要想從技術變成可以量產的產品是需要時間的。可是創投圈的大佬們基於兩個想法,還是集中資本投了幾家人工智能公司。因為創投大佬們認為首先人工智能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投資人工智能是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的。第二,人工智能投資回報的週期長,但當回報的時候肯定是一大筆相當可觀的回報,所以人工智能還是很值得投的。


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但是過去這幾年我們也看到了,不管是科大訊飛,還是商湯雖然上面的一些技術和概念比較成形了,但是仍然還是難以落地,這其中差的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差的是市場想象力和時機。首先,市場想象力是創新力量的來源,沒有任何公司在做產品的時候不是站在市場的角度著想的。

可是人工智能到底能做給我們社會的發展做些什麼呢?很多抽象化的概念出來了,但是比較具體的想象還是處在醞釀的階段。

其二就是時機。其他問題我們都不講,就講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假如說我們將人工智能用在出租車上,那麼現在全中國上千萬的司機就業問題怎麼辦?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我們是否已經想好了大概的解決方案?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因此說,當下的時機可能還沒到讓人工智能落地的時候。


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好的休息是為了好的開始

不得不說,過去這三年多來人工智能未免太熱了,諸如李開復這樣的創投大佬也是一再為人工智能搖旗吶喊,還多次在演講和書中提到人工智能。但是要明白另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工智能的事業不是喊出來的,是需要紮實去做出來的。


當資本寒冬來臨,曾經的大火項目AI創投,是怎麼進入中場休息的?

如今AI創投慢慢從過熱開始變的冷卻了,其實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大家都好好想想人工智能的未來到底在哪裡,大概還要多久人工智能才能從技術變為產品,有了這樣一個冷靜的過程,好好調整一下,對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肯定還是有好處的。從各方面看來,雖然當下AI創投進入了低谷期,但在大週期來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相信經過了寒冬之後的人工智能在不遠的將來可以迎來自己的春天。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為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