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面对疫情爆发怎么办?

面对病毒性疫情,我该怎么度过?

如果我被隔离武汉疫区的中央,要怎么办,该干什么才能战胜疫情,摆脱困境?

若干年后,如果我被陷入如此的困境中,该如何正确的面对?

痛心的一幕可以避免吗?

记得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人描述, 因为住不进医院,在自己的阳台上敲锣喊救命,

还有我们印象最深的,在武汉疫情爆发的最初几天,有人因为武汉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排队需要五六个小时,辗转好几个医院,最后还是无奈回家。

当然还有更多如此悲情,这些可能会博得同情,但是,对当事人来说,这些行为无疑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这是普通人的无奈,但是怎么脱困?下次政府会有解决办法吗?只要是突然爆发的疫情,永远都不会,有的人想象国外会怎么样?很负责的说,国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甚至做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包括美国。

现实的现实:任何医院设施都是应对社会日常需求,中国因为所有的医院面向全部的老百姓,所以,所有大城市的大医院都是天天人满为患。比如美国大医院,老百姓绝对没任何可能,你想进就进。所以中国非典时的北京,建了小汤山专业医院,武汉建了两座神山专业医院,还有太多的征用的方舱医院等。

我下面的文章就是提供一个普通人如何从病毒感染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思路。

病毒性疫情大灾难之中的活命的方法。

记得很多年前,北京有场全城大暴雨,有一个人被困在地下通道里,看着雨水慢慢漫过车顶,他的手机里有拨打110的记录,我很想问问,他为何而死?

这个生命的终极问题,我希望你读完了我的文章,再做回答。

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容易的回答,尤其当你在干旱的环境里思考。

同样的,在武汉疫情爆发的最初阶段,网络信息的爆发,甚至比病毒繁殖的速度更快。你会不会也像这个车中人,慢慢等待雨水上涨,最后看着雨水漫过脖子,这时原来一秒钟就可以打开的车门,已经打不开了,原来可以用很多方法砸开的车玻璃,因为困在水中央,再也用不出力量,要命雨水慢慢的上涨,有无数的决策在产生,造成最坏结果的,肯定是最差的选择。

现在我们面对疫情,我们将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

这个决策,其实就是个人的死活题。

我早就想写这样的文章,但是这个年我也很不好过,直到这几天才平静下来。

陆续写了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文章,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认知。

我的本意,只有疫情过去,我们才能摆脱疫情之外的困境,共同很努力吧。

首先必须向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他们最累,面对病毒最近。

尤其是第一线抗击病毒的医护人员,他们最危险,所以最伟大。


这些第一线的医生,太苦太累,身穿防护服,不能吃喝,极度劳累,这些都是直接摧毁免疫体统的行为,第一线的医生,从病毒的特性而言,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是最易感人群。

相对居家隔离的人,处境要好上很多倍,所以,居家的抱怨,与医院里的专家、医生、护士相比,真的就是好的状态和环境了。

在大灾难面前,不能享受到医疗看护的人,是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抱怨医疗资源的不足,有没有审视过自己的心态?国家已经做到了世界的极限,用了十天左右时间,建起了两所拥有2600个床位的专业医院,还有更大量的方舱医院,其实是极限的极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个,你不能期待,大灾来临,天上可以为你掉下一个大医院,容纳所有的感染者。

任何时候,给人空间,其实就是善待自己。理由后面慢慢说。

先复读专家关于病毒的定义

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

很多人喜欢科学这个词,什么是科学,就是阶段性的定论(科学经常性的否定之前的结论,这里我们就不讨论了。)

新冠肺炎病毒的科学结论:

1、自限性疾病:通俗的说就是可以自己好的病。

2、西医没有特效药,明确点说,西医对于病毒性感染,比如病毒性感冒什么的,都是束手无策的。很多盲目葱白西医的,在这里可以清醒一下。不信的可以自己去问西医。

现在大多数恐惧的人,都是忽视科学人,只讲有人死亡恐惧,不讲病毒的特性,这其实是情绪宣泄,绝对不是科学。

普通人面对疫情爆发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问:

1、医学的科学家在给新的病毒造名字,因为过去没有病毒,是新的发现,说到新的恐惧的人更加恐惧,但是科学地说,新冠肺炎病毒,还是病毒,和过去病毒性感冒是一类的,区别只是直接突破了喉咙的防线,直达肺部,过去战场在咽喉,胜了才能突破到肺部,所以过去只要没有肺炎,已经很淡定的。现在医生为什么怕,肺部属于身体内部,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特别娇嫩,又是人命重地,在这个地方要成为绞杀病毒的战场,如蛮牛闯进瓷器店,不敢动。

2、感染者进了医院,因为没有特效药,医生其实是寻找间接抑制病毒的药,疫情这么严重,不作为不行,试试老药也好,希望运气好,找到适用药物,但是,西药的特点是精准,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纯西方人思路,找到的可能性极其微小。

3、当炎症发展到重症,这是医院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比如高烧太高,需要降温;当呼吸困难,医院可以给吸氧,甚至更上呼吸机什么的;有并发症的,医院可以帮助控制。

科学结论:

不是重症阶段,去西医医院最大的效果,可能安慰成分居多,可能帮着西医试药的成分居多。如果你的心脏足够大,你就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所以,在病毒性肺炎感染扩展成为弥散全国的大疫情的时候,选择求救、单纯等待求救,还是自救是关键中的关键。


科学思路:

我们看科幻电影,假设一个百万人的城市,十万人感染病毒,但是只有十支救命的针剂,你身强力壮去抢一支,我可以理解,人都是自私的。

我有时想,如果我在武汉,我已经从网上收集到了这个病毒的信息,我会冲进医院吗?

我绝对不会,我即使有点发烧,我去医院干什么?就为了发确诊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根据上面的科学解释,新冠和旧冠、酒馆有区别吗?没有啊,同样的都必须死扛。医院拍个片子,知道肺部有一片阴影,除了增加心理阴影,对治病没任何帮助。对于病情知道越少,负担越少。心理负担对自限性疾病非常重要,越小越好是肯定的。

居家隔离,需要如何科学的度过病毒感染期?

基础思考:

有人要说,那么就在家等死吗?

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会想,这个病的病死率很低,前期都是基础病加重引发的,年纪大的中招最多,年轻力壮的就不用太担心。

如果已经从网络信息了解到,这个是疫情爆发,我不是重症绝对不去医院检查,确诊几乎是无意义,但是没有的就绝对中招,因为这肯定是感染的重灾区(尤其是早期防护措施不能跟上的时候)。

我过去从每年冬春季病毒性感冒里了解到,病毒的变异特性让西医无法研制特效药,所以我非常深刻的记住了这个科学概念,再也不吃任何声称可以消灭病毒的药物,我只要没有在诺贝尔医学奖的领奖台上看到有科学家宣称解决了病毒感染问题,我是不会相信任何相关的神话,谁敢说能解决病毒,西方人自己早就爆炸,所以炒作美国瑞德西韦,只会被美国人私下耻笑的,我们人傻钱多。

我会了解什么是自限性疾病。其实通俗的讲,就是用我们的免疫系统来限制疾病,甚至解决疾病。为什么用自限这个词,我感觉这是西医精准表述、撇清自己干系的招数,自限表示可以限制,但能不能终结不肯定,给自己留后路。

我会了解免疫系统的特点,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身体,才能将免疫系统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更高一级的,就是激发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这对大多数人是无能为力的,但却是中医擅长范围,这个部分,你找到好中医,你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快治愈的方向。

(中医我另有文章《为什么说中医是最佳的解决新冠肺炎病毒最佳的手段》)

我可以从公共咨询中,得到太多的如何提高免疫系统的方法:

1、控制情绪,情绪越好,免疫系统越好;

2、增加营养,营养越好,免疫系统越会增强;

3、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加速你体内代谢水平,这也是启发免疫系统高效运作的常用手段。

综合这些信息,我会安排每天的被隔离的生活。

1、多喝水,越多越好,很大一部分是白开水,因为身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你在抵抗病毒的时候,身体里健康细胞和病毒决斗的时候,会产生很多尸体,也就是体内垃圾,清洁的水是最好的运输队长,抗病毒阶段,垃圾更多,少喝水绝对是最坏的选择。(如此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其实最值得担心。)全喝水也不大好,而且单调,可以增加一部分的果汁、营养汤什么的,想办法多喝是最优的表现。

2、多吃食物,多吃果蔬,尤其是感染了以后,胃口可能不好,绕着法子要多吃。多吃的本意,一个增加营养,二个利用排泄带走身体垃圾,还有病毒,新闻不是在炒作粪口传染吗?我的解读,这个标志病毒已经从早期肺部感染,渗透进入人身体循环系统,依据病毒会不断繁殖的特点,任何从体内可以带走病毒的动作,都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我们可以这样想,外来的病毒在人的体内遭到了健康细胞的攻击,打不过就跑是第一选择,人体排泄可以给病毒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我觉得最好做到,宿便不过夜,一个晚上病毒可以繁殖多少倍,如果实验室培养,估计会直接把人吓死。如果你三天一大便,小便也不多,你体内病毒在健康细胞攻击下,会干什么?病毒很难受,病毒为了存活,必须反击,病毒是寄生的东西,太弱,病毒想要强大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断地繁殖,如果人类没有特效药能够杀死病毒,用最简单的推理,也可以想到结果。

中医的手段,也是改善病人的体内环境,让病毒不舒服,病毒就会呆不住,吃中药,如果能够多排泄,我感觉也会好得更快。

这里延申一句,那些过度减肥的,这种时候面临最大的困境,常年节食造成胃部缩小,临时提高食量很难,甚至单调食品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运作,人是杂食动物,能量来自各种各样的食品的混合配比,只吃单调食品的身体,必定会缺少很多重要的合成营养。其实练健美的特别容易感冒,估计也是这个原因。最好减肥是用运动来控制体重,单纯用控制饮食来减肥,需要谨慎,很可能是在拿命换。(常人以为健美先生的肌肉秀美,身体一定最佳,这是误区。)

3、有人说,我多吃下不去啊,这个也简单,要多运动,人不动胃不动,肠不动,也就不消化,我们自己可以去查查我们的肠子有多长,弯弯绕绕的卷在肚子这么小的空间里,不动怎么通过。还有食物的营养和汽车的汽油一样,车不动,怎么烧油?所以,只要有力气一定要动起来,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要太累,太累又抑制了免疫体统,但是要微微有些累,不累不充分。累了躺下休息,精神头足了再起来动。有的人已经病倒在床上了,也可以动,做深呼吸,每天早中晚做几次,每次自己五分钟十分钟,自己以感觉舒适为准,原则让你的胸部和肚子反复上下起伏,充分运动内脏,强迫身体内的各种循环。

4、在休息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做,唱歌听音乐,听相声看喜剧,让自己的身体处在一个最轻松的状态,忘记病痛,这是保持免疫系统高效的最佳状态。

5、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将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就不会有时间去无端的恐惧,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如果一个理智的人读到这里,还会在感染初期,在非常困难的疫情爆发关键点,去争抢床位吗?医院除了告诉你新冠戴帽了,给你一点安慰药,还能有什么?对了交叉感染是最大可能会发生。

医院应该留给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帮助控制并发症。

医院应该留给重症患者,帮助挽救他们的生命。

无症感染者、轻症患者,如果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其实家庭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一摸脑袋,每个人都要定了医院的一张床位,再建N个神山医院都不够,如果挤爆了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你到了重症时候,也很难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因为医生很可能已经筋疲力尽了,设备不足,我想疫情早期的武汉就是如此吧。

危机总会过去,下一次危机总会再来,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当疫情换了面孔再来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这是决定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决策。

最后,回答前面的提问,当全城暴雨酿成大灾难的时候,个人陷入绝境,第一时间不是打电话求救,而是自救,能依靠的是你的危机意识和手段的丰富性。因为任何公共平台的援助,只在平日有效,灾难来临必定瘫痪,重建超量救援模式,需要重建,重建需要时间。

一点全新的思考: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设计“人与【人传人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没想到,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感觉歪楼了,不利于传播,但是,我联想到现在疫情的控制方法,我疑问,我们现在决策,如何总体平衡是关键。

就像当初武汉决策者,在控制疫情开始,犹豫如何按下开关,现在春节已经过去,什么时候是最佳按下结束开关的时候,这个和开始一样重要,晚一天损失同样的天文数字,借用赵本山小品的一句话,我们如何选择,人没了钱还在,还是人还在钱没了。

现在是那个专家,有勇气提示早一点按下停止键,让社会恢复活力,这个和开始一样的重要。

会是谁呢?

钟南山说,现在可能24天才是安全期,但是我还看到一个新闻,有42天无症状的感染者,如果等待一个又一个的42天,什么时候是个头?中国可以承受多少个42?事实24天都承受不了。

现在死亡了一千多,其中还包含每年冬春季的流感死亡率,如果全国每多停摆一个24天,可以说间接毁掉的公司和家庭,并引发的后遗症,难道会小于上述的数字吗?

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元凶,我们已经有了全国性质的组织性防御,全民已经有了预防意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做足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并恢复我们的生活,毕竟这是一个弱病毒的强传播,在做足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这么多的新闻已经在提示中医是可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可以控制就是特效药,为什么专家们不能放下偏见,以人命关天,国家危难为最高准则,全面推广中医防治,救民族于危难。

而且,病毒一旦变异成“人传人”,那么,在今后的冬春季,很可能还会有新的“新新冠人传人病毒”,这是绝对考研我们今天专家能力的时候,希望有专家站出来,为了中国的经济,按下关键的那个“活命键”。

弱弱的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毒前期无能的专家,可怕的是现在对中医有偏见的专家。

普通人面对疫情爆发怎么办?


我觉得真正的专家,还要为新的疫情笼罩下的社会,设计全新的在“人传人新冠肺炎病毒的低烈度干扰下”生活模式,开始我们正常的社会活动。

真正的专家你在哪里呢?

中国需要你?

写到这里,翻看手机,正好看到: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陈司长发出号召:“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的抗疫的软件,这比捐十个亿还管用。”

晚上,阿里云公众号就推送了一篇文章《听说国家有需要?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宣告阿里云联合支付宝,钉钉推出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可以帮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完成出入等级、健康打卡、疫情通知等工作。

又讯:WHO总干事潭塞德博士,在他最新的推文中具体指出,有多起最近并未去过中国的人成为传染源,也是很多国家需要重视的现象,简短说,我们现在恐怕只看到冰山一角。

防患于未来,很可能我们需要寻找与病毒共存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恐惧与无为(特指后续的正常社会活动,不是抗击疫情的行为)。

这些可以引发什么思考呢?


补充描述一下,我的文章适应的疫情场景:

我在疫区正中心,被隔离了,我怎么办,周围都是感染者,或者疑似感染者,或者曾经密切接触的感染者。

我家是居家隔离,还有人有轻症患者。

我已经是病毒感染轻症,但是,医院人满为患,住不进医院。

更为重要的,若干年以后,我出现在这次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现场,我该这么办?

(如果武汉人,这次能够有一个非典疫情的总结,有一个明确地应对手册,我想对社会将是福音,对个人将是救命的疫苗,重复一遍是自救的救命疫苗。)

如果您有新的建议,可以参与讨论和补充。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多多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