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2020年4月12日是成都七中建校115周年的纪念日。

公元1905年,在合并重组享誉蜀中的芙蓉书院、墨池书院的基础上,成都七中的前身——成都县高等小学堂正式建立了。从成都县高等小学堂到成都县中学堂,到成都县立初级中学,到成都县立中学校,再到1952年11月成都县立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14年,成都七中加挂“成都中学”的校名)。115年来,厚植在天府文化沃土中的成都七中是中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兼容并包,网罗大家,学术自由。时光回首,115年来,成都七中薪火相传,名师辈出。古典文学研究家、语文名师白敦仁,传奇俄语教师沙依洛夫,“曾物理”、“贾化学”、“熊三角”、“鲁几何”,谢晋超、龚廉光、李都,文宗、许勇、石峰……星耀巴蜀。毁家纾难,矢志教育,开办新学的首任校长龚藩侯,抗战烽烟中高举救亡图存大旗的校长吴照华,为七中铸魂的校长解子光,杨礼校长、戴高龄校长、王志坚校长……今天,还有在成都七中成长、从成都七中走出的数十名校长、副校长等教育管理人才奉献在成都和四川省的基础教育一线。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115年来,先师前贤,代代七中人艰苦创业,革故鼎新,无论潮起潮落,顺逆兴衰,始终执著追求,初心不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辍耕耘,成都七中终于从当初简陋的小学堂变成了今天高质量、有特色、扬名五洲、享誉四海的著名学府,站上了中国基础教育极目远眺的高峰。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著名作家林文洵先生在为母校成都七中撰写的《墨池赋》中写道:“千秋经脉潺湲,源承非止墨池扬雄;百年大树峥嵘,彪炳是乃芙蓉七中。繁花生树,雏鹰唳天,碧水映苍穹。看一池涟漪,如诗如画,潜蛟卧龙。” 百年七中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强盛培育了无数英才。创办树德中学的陆军上将孙震,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和灾难赛跑并获得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的王昂生教授,笔写蓝天,情系家国的原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先生,李荫远、陈家镛、蒲富恪、唐明述、叶尚福、沙国河、彭堃墀、张兴栋、王大成九位院士,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著名作曲家阿鲲、徐荣旋,著名油画家何多苓,著名的探险摄影家吕玲珑,青年数学家张伟,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虞南方、李飞飞、王小川、陈睿、李英睿、杨璐菡 、周涛……代代七中学子,英才辈出,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2010年9月,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在城南天府一街落成,迄今为止,除成都七中自己的两个校区外,成都七中已是一个优质教育的大家庭。七中教育集团已经拥有国际高中、闻道网校、七中育才、七中初中、七中嘉祥、七中实验、七中万达、七中八一、成都英才等14家成员单位。分布在全国十个省两个自治区和重庆市的三百余所高中,近九万名高中学生每天通过卫星直播的方式与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全国各地每天有九千余名教师与成都七中的教师一起备课教学。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优势和优秀的教职工队伍。成都七中在115年的发展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走在了四川基础教育的前列,奠定了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七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两个因素最重要:第一是坚守学校的优良传统,一所学校的优良传统是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建立起来,成都七中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如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坚持在各种工作中打“团体仗”,坚持“聚焦课堂”,坚持“创新课程”,坚持加强班科教师集体、备课组、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建设,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常规机制,从而稳步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七中的教师有书卷气,七中的教研有学术气,七中的校园有书香气,七中的教师共创、共享、共担。七中的教师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追求卓越是一种风范,一种气度,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追求,有这种气质的七中的教职工有政治上的进取心、事业上的责任心、育人上的挚爱心和工作上的自信心,在成都七中有“能者尊、勤者荣、庸者窘、惰者羞”的群体氛围,一代代七中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百年七中,积淀了优秀的学校文化。从“酌古准今,阐扬学界,明体达用,陶铸国民”的办学初心,到“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的办学传统。从“为学,要博雅而严谨;为人,要把持住义利之辩;归到品格,则力戒浮躁、极反媚俗”的精神追求到“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价值观。从“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三体”教育思想(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全球视野,中国脊梁”的培养目标。从“共创、共享、共担”的团队建设理念到“严格而不死板,宽松而不放任”的学校治理理念,成都七中赢得了“大学式的中学”的美誉,成都七中的高位发展有了“根”和“魂”。七中先辈的“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要以陶行知为楷模为教育去献身”依旧是今天七中教职工的志向,七中的教师个体崇尚卓越大气,在大气中展现勤奋、自信、志远、淡泊、学高、身正的追求,七中的教师群体崇尚合作,在合作中诠释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承担的团队精神。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寄于腔调,站姿看出才华,善良映在瞳仁,步态显出境界……时光沉淀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塑造师生精神长相,在七中人的精神长相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时代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七中人的精神基因。115年前,甲午战争的滚滚硝烟和八国联军的隆隆枪炮声使国人如梦初醒,在举国“废科举、办新学”之际,龚藩侯校长(当时称“堂长”)团结一批缙绅、学者等社会贤达,创办七中的前身“成都县高等小学堂”就是抱着教育兴邦、济世救民的宏旨。在抗战的烽烟中,学校曾三易校址,遭受三次大火,无论是透风的茅屋还是如豆的油灯,艰难困苦不能动摇七中先辈为国育才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第七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吴照华在师生中宣传抗日,组织一支200余人的“学生救亡义勇军”,开设“国难课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在复兴的大路上阔步向前,成都七中更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四川教育、成都教育贡献七中力量。新时期,成都七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四川省教育大会和成都市教育大会的部署,做“科教兴川”和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按照成都教育发展“1147”总体思路,做“优教成都”的领头雁。2019年,成都七中就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单位”“成都市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教育报国立初心,培育英才担使命,成都七中把握时代趋势,着眼教育未来,积极推动以“泛在七中” 建设为代表的信息化2.0行动,争做未来教育的开拓者和领航者。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今年的4月12日,将是成都七中一个特殊的建校纪念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为成都七中庆祝生日的方案,但国家和整个世界还在新冠病毒疫情的阴霾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按下了校庆的暂停键。

本次严重疫情中,七中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时代向上、向善的力量的精神基因,在灾难面前闪现的光芒、爆发的力量,是七中精神的最好传承,是给母校华诞的最好献礼。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远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一直关注着国内疫情。在网上看到华西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后,校友们就一家家商店寻找,采购了防护服和口罩,想尽办法发往成都,通过校友们的多次努力,这些防疫物资分两批运抵成都,四川省慈善总会和商务厅鼎力协助捐赠物资绿色通道通关,顺利送至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为成都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龚旭,是毕业于我校2005届3班的校友,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勤务和医疗管理专业,2009年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西藏边防工作,2012年调入原成都军区卫生部工作,2017年转业到四川省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月28日,他主动请战,告别刚出生6天的双胞胎孩子,赶赴武汉,参加武汉前线抗疫工作,后担任四川援鄂医疗队的总联络员,负责四川所有援鄂医疗队的沟通协调工作。他在武汉坚持工作52天,3月20日才返回成都。

还有高2000届校友、陆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护士长陈亭,2月中旬就随队奔赴武汉。还有……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千秋经脉潺湲 百年大树峥嵘 | 写给115周年华诞的成都七中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时代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代代七中人的精神基因。在七中人的信念里,拥有善良之心、悲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是一个人成为大写的人的必备品格。

“大而能容,刚而不屈,中而无偏,正而远邪,斯四者,为中华民族之特性,亦即学校培育青年之德性也。”每一个七中人,都要审是迁善,立身正大,德性庄严;更要模范群伦,为国家的强盛,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勇担责任。

七中儿女,凌云直上!

以此文献给成都七中,我们七中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在母校建校115周年之际,愿各位教职工、各位校友平安幸福、成功梦圆、报效国家、为校争光!


成都七中 易国栋

于2020年4月9日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