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楊行密原名行愍(min),農家出身,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為生計所迫,應募入伍,被派往北地成守,擔任隊長之職。成守到期,於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回到廬州。,新口。資氮的會按當時規定,土卒輪流去北地戍守,楊行密剛剛期滿歸來,不應再去,但楊行密與負責此事的軍吏不和,於是軍史命他再次前往北地。

出發前夕,楊行密故意在軍吏的宿舍前走來走去,似乎有什麼事要找他商量。軍吏見出發在即,裝作很關心的樣子,問道:“這次北上,你還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幫忙解決嗎?”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楊行密據據頭,回答說:“什麼困難也沒有,只是想向你情一件東西,不知行不行?”軍吏爽快地答允:“自然可以。請問你想借什麼東西?”楊行密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輕鬆地回答:“其實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物件,我只是想借你的頭顱用一用!”

軍吏聞言大驚,楊行密眼疾手快,隨手抽出佩刀,割下了軍吏的頭。接著又出其不意地殺掉了幾個平時苛刻待下的將領。廬州的軍卒拍手稱快,楊行密的周圍立刻聚集了上千擁護他的士卒。楊行密見眾望所歸,就不失時機地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廬州刺史郎幼復無法控制混亂的局面,淮南節度使(府洽揚州,今屬江蘇)高駢請求,讓楊行密代替自己。高駢同意了,任命楊行密為淮南牙將,負責廬州的軍政事務。不久唐廷同意高駢的奏請,拜楊行密為廬州刺史,高駢改他的名字行愍為行密。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大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淮南左廂都知兵馬使畢師鐸以討伐高駢寵臣呂用之的名義,興兵謀叛,攻陷揚州,囚禁高駢。逃亡在外的昌用之假稱奉高駢將令,命楊行密為淮南行軍司馬,馳援揚州。小楊行密接到呂用之的書信,覺得自己兵微將寡,出師揚州弊多利少。正在他猶疑不決的時候,部屬袁襲勸他說:“這是天賜良機,把淮南雙手拱奉給您。應該快點前往才對啊!

楊行密細想想,覺得袁襲的話不無道理。他盤算了一下,命廬州兵馬全數出發,奔赴揚州。經過和州(今安徽和縣),楊行密又會合了和州刺史孫端的兵馬,共計三千八百人左右。隊伍行至天長(今屬安徽),呂用之和海陵(今江蘇泰州)鎮遏使高霸等率兵前來會合。畢師鐸的部將張神劍因與畢氏有矛盾,也率眾投奔,合兵馬一萬八千人。楊行密屯兵蜀岡,分八寨圍困揚州。城內派畢師鐸與秦稠出城廝殺,楊行密初戰告捷,畢、秦的兵卒死傷過半。楊圍城日久,揚州城內開始缺糧少柴,後來連城中的富戶也無法度日。這些富戶只得拿出家中的金玉珠寶,到一些有糧食的軍隊中去換糧。一條玉帶,換米五斗一條錦被,僅得糧五開。城內的草根、樹皮都吃光了,秦彥部下就殺百姓來充飢,拆民屋作柴燒。有的軍卒還掠奪百姓,賣給屠宰場,屠夫殺人剔肉,如同殺豬宰牛一般。但殺人充飢不是長久之計。秦彥不得已,再次派畢師鐸及鄭漢章率一萬二千人出城西,列陣數里準備交戰。楊行密命人把米麥、金銀堆在大帳內,讓少數老弱病殘看守,營帳四面埋伏了上萬的精兵強將。等到秦彥逼近,楊行密僅率壬人迎戰,故意不勝,棄營敗走。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秦彥的士卒衝入楊行密大營,看見滿帳米麥金銀,不知利害,不顧性命地互相搶奪。這時,楊行密揮師反擊,伏兵齊發。秦彥的土卒被俘斬殆盡,積屍十餘里,僅畢師鐸、鄭漢章兩騎逃入揚州。呂用之的部將張審威帶帳下300死士,乘著夜色,隱伏在揚州西門外。抓住守城軍士換班的機會,悄悄登城,大開城門,城外楊行密的部隊如潮水般地湧入城中。城內守軍早無鬥志,不戰而逃。秦彥、畢師鐸不得已出奔東塘。楊行密帶一萬五千人入城,自稱淮南留後。當時高駢已被秦彥殺死,楊行密厚加安葬,並以他的族孫高愈為準南副使。楊行密開始在高駢部將士卒中清查那些不忠於高駢的將領軍兵,查出一個殺一個,查出一批殺一批。高駢部將高纘被殺於戟門之外,另一部將韓向嚇得投井自茶。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當時楊行密雖然奪得了揚州,可城內居民才幾百家,百姓個個面黃肌瘦,無復人形。楊行密的上萬軍隊,無法向百姓籌糧。他與部下商議是否退出揚州,部下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正在楊行密舉棋不定之際,蔡州(今河南汝南)秦宗權派他的弟弟宗衡奔襲揚州,前時被楊行密打敗的畢師鐸、秦彥也乘機回師。

連年的戰爭,不停的廝殺,使揚州昔日的繁榮已不復存在

面對數支敵軍的圍攻,楊行密別無選擇,只有閉門自守,等待轉機。這時吳興那王朱全忠見秦宗權的主力在揚州,便派兵前去爭奪蔡州。蔡州是秦宗權的根據地,秦宗權自然不肯聽任朱全忠奪取,急命他的弟弟率師救援。秦宗衡回師時,副將孫儒想借機圖謀揚州,裝病不肯回去。秦宗衡幾次三番地催促,孫儒就殺了秦宗衡,把部隊抓在自己手中。秦宗衡的部隊分裂了,有的北歸,有的跟著孫儒,騎將安仁義向楊行密投降。楊行密的部隊本以水師步卒為主,騎兵不多,安仁義投順,楊行密平添了許多騎兵,實力大增,這些都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