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毛主席說過,李世民這個人“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仔細讀讀史書,感覺毛主席他老人家說得太對了。

如果換做是普通人,也許一時的懵懂,對他的一生造成不了多大的影響。但對於一代帝王來說,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影響帝國的走向。

也許,只是偶然糊塗一下,江山社稷就沒了。

大部分人在彌留之際,往往有“迴光返照”的時刻,腦子特別清醒。而李世民則恰恰相反,他在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候都很英明,惟獨在臨終之際犯了糊塗,做出了一個自以為很周全的決定:把名將李勣貶出京城。

就這樣一個決定,傷透了李勣的心,致使在後來的一系列事件中,李勣始終抱著明哲保身的態度,對朝政裝聾作啞,不理不問。

正是由於李勣的明哲保身,才間接地促成了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由此開啟了長達五十年的血雨腥風,李氏子孫被屠戮殆盡,大唐國祚險些提前結束。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1

公元649年,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於終南山翠微宮。

在臨終之際,他把太子李治叫到床前,艱難地對他說:“李勣是一個好同志。但你對他沒有什麼恩德。這樣吧,我現在把他貶出京城,等你登基後,再把他調回來,任以高官,如此一來,他必定會對你感恩戴德。有他在,我就放心了。”

於是李世民就在臨死之前下了一道詔書,貶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宰相)的李勣為疊州都督。

李勣在接到詔書後,連家都沒回,騎著馬就奔疊州上任去了。

李勣為何反應如此迅速?因為他知道,自己平時無過無失,在皇帝臨崩之際突然遭貶,原因只可能有一個,那就是必然和即將登基的太子有關。

這次對自己的貶謫,一是為了給新君提拔自己留一個理由,第二則是對自己的試探。

所以,李勣在接到詔書之後馬上動身出京,還回什麼家,此刻的長安就是龍潭虎穴,離得越遠越好。

李勣的決定是對的,因為李世民在說完上面那段話後,喘了一口氣,又對太子說:“如果李勣流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就立刻誅殺,萬不能留!”

上謂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勣為疊州都督;世勣受詔,不至家而去。(《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自從李勣歸唐之後,就深受李淵、李世民父子的器重。

當初,李勣是隋末梟雄李密的部將。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死磕了兩年,兵敗降唐,留下了偌大的爛攤子讓李勣守著。當時李勣處於三不管的獨立狀態,但他經過考慮後,還是決定歸順大唐。他對人說:“我現在控制下這塊地盤,其實都是魏公(李密)所有,現在我若以自己的名義歸順大唐,就是等於把魏公的功勞劃到自己身上來了,這是不道義的事情,我是不會幹的。“

於是,李勣就把自己控制下的地盤的戶口、錢糧等資料詳細地寫了一道表文,派人送給了李密,讓李密自己進獻給朝廷,自己則帶著一干舊部,兩手空空地投奔了長安。

李淵聽說了這件事後,對李勣大加讚賞,稱他為“純臣”。

李淵雖然有些事情辦得很荒唐,但他看人的眼光很是老到。他對李勣的評價,可謂是get到了點子上。

李勣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或者說最大的優點,就是“純”。

可以說,李勣是一個“赤心”之人。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2

李勣本來不姓李,而是姓徐,叫徐世勣,李勣是他歸順唐朝之後的賜名。他的祖上是山東曹州一戶家業很大的地主,有良田千頃,騾馬成群。李勣就是一個古代典型的地主少爺。

可正是這樣一個地主少爺、富家子弟,在聽說翟讓聚眾造反之後,竟然主動地跑去要求入夥,當了一名強盜。

他這個強盜跟其他強盜不太一樣。比如他曾對翟讓說:“家鄉這一帶都是熟人,不好意思下手,我看咱們不如到運河邊上,那地方成天過船,官船私船都有,保準天天有生意!”

翟讓一聽,覺得有理,就帶著嘍囉們跑到運河邊上打劫,結果賺了個盆滿缽滿,直誇李勣有本事。

翟讓哪裡知道,家財萬貫的李勣會看上劫道弄來的仨瓜倆棗嗎?他之所以讓翟讓把隊伍帶到運河邊上,無非是不想讓這幫虎狼之徒在自己的家鄉禍禍罷了。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李勣這個人跟其他亂世英雄還是不大一樣的。他剛出道,就表現出了“盜亦有道”的一面。

打劫可以,但不能動親戚鄰居。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臺灣電影《角頭》裡的黑幫老大勇桑,對外打打殺殺,對內卻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護著一個普通的菜市場,他雖然也收保護費,但其他黑幫要來買下市場這塊地搞房地產開發,他卻硬扛著不同意。他的理由是:“這些街坊鄰居幾十年都在這裡,一旦市場沒了,多少人就得丟飯碗啊!”

在亂世風雲中,李勣就跟《角頭》裡的勇桑一樣,沒有能力保護所有人,他只能選擇保護那些跟自己最親近的人。

這也是李勣的一片赤誠所在吧。

而最讓李淵父子動容的事情,是在李密歸降復叛之後。

李密對唐朝給自己的待遇不滿,遂藉著李淵派他到山東招撫舊部的機會,離開了長安,準備東山再起,但由於大勢已去,加之準備不足,最後兵敗被殺。

李密死後,李淵特地派人將其首級送往駐紮黎陽的李勣那裡。李勣見到故主的首級,痛哭不已,上表請求為李密收屍。在得到朝廷的同意後,李勣按照君臣之間的禮儀,將李密的遺體安葬在黎陽山下,築其墳塋高達七仞。這是按照天子的規格來建造的。

李勣絲毫不避嫌疑,盡心盡力地安葬舊主,贏得了李淵父子以及朝野上下的讚譽。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世民格外器重。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後來,李世民掃平王世充,班師回朝,特命李勣同自己一樣身穿金盔金甲,乘戎輅,大吹大打,十分高調地進入了長安。這番安排,不僅是為了表彰李勣的功勳,也是想把以李勣為代表的李密舊部拉入自己的陣營。

而李密這個人情商也是非常之高,非常識趣地配合秦王李世民上演了一出紅毯走秀。

而在之後的歲月裡,李勣也是十分地賣力,剿滅劉黑闥、東征徐圓朗、南討輔公祏,又打突厥、打遼東、大戰薛延陀......大唐帝國的每一處戰場上,都有著李勣同志奮不顧身的英姿。

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都將李勣和“軍神”李靖合為一傳,正是認可了李勣卓越的軍事才能。

李勣同志如此盡忠,李世民作為老闆自然也不含糊,一方面不停地給李勣加官進爵,還把李勣的兩個兒子都封了爵位。

李勣有一次得了重病,大夫說必須要用人的鬍鬚燎成灰入藥,方可痊癒。李世民聽說後,二話不說,馬上親手剪下自己的鬍鬚,送給李勣配藥。

皇帝的鬍鬚,那可是龍鬚啊!李勣感動地淚流滿面,一個勁兒地磕頭謝恩,把頭都磕破了。

又有一次李世民特意讓李勣進宮陪自己喝酒。酒酣之際,李世民拉著李勣的手說:“愛卿啊,朕現在想找一位重臣教導太子,思來想去,覺得沒有比愛卿更合適的。想當年愛卿不負李密,豈能負朕?”

李勣聽了受寵若驚,又是一番痛哭流涕,磕頭流血,發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臣這一百多斤就交給陛下了啊,不知不覺喝得酩酊大醉。

李世民見李勣醉得不省人事,不但沒有怪罪,還把自己的龍袍披在李勣身上,命人將其抬回家中。

這種待遇,真是皇恩浩蕩啊!李勣能不盡忠效死嗎?

於是李世民也頷首欣慰,覺得自己很懂李勣。

你真得懂李勣嗎?

其實你不懂。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3

李勣的情感世界其實很簡單。他畢生信奉兩個字:忠和義。

當初李密參與楊玄感兵變,失敗後逃難至山東,是李勣和王伯當勸說翟讓接納了李密,並主動地把指揮權交給了他。李密在山東崛起之後,翟讓的舊部心生不滿,便攛掇翟讓除掉李密、獨攬大權。李密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先下手為強,設下鴻門宴,一舉剷除了翟讓及其主要親信。

當時李勣隨同翟讓赴宴,但並不知曉翟、李二人的恩怨,結果李密摔杯為號,埋伏的刀斧手一擁而上,把李勣也當成翟讓的人亂砍了幾刀,差點把李勣當場活活砍死。事後,李密多次探望李勣,一個勁兒地賠不是,並給了非常豐厚的補償,從此李勣對李密忠心耿耿。

雖然後來兩人因為作戰問題發生了爭執,李密還把李勣調離了前線,派到後方去看守糧倉,但李勣對李密其實並無怨望之心。李密兵敗降唐後,李勣還主動地把李密留下的地盤上的人口、錢糧等情況統計完畢,派人送往長安,讓李密自己獻給唐朝。這就說明李勣對李密其實一直都是忠誠不二的。

“忠”,是李勣在亂世當中的立身之道。他選擇主公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要有雄才大略,另一個是要對自己好。

這兩點李密都符合,所以李勣對李密很忠心。當然,李世民的雄才大略遠勝於李密,而能給予李勣的官爵、榮譽更是非他人能比,所以李勣對李世民的忠心也是天日可鑑的。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李勣不僅對主公忠心不二,對朋友,也是義薄雲天。

李勣在翟讓部下時,跟單雄信是拜把子的兄弟,兩人在一起斬過雞頭、燒過黃紙,發誓同生共死。後來李密兵敗,單雄信投了王世充,後又被李世民俘獲。單雄信這個人算是一員驍將,但人品次點兒,而且冒犯過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對他很是厭惡,就想直接砍了算了。

單雄信知道李世民想殺自己,就乞求老友李勣出面擔保一下。李勣二話不說,馬上跑到李世民那裡磕頭求情,表示願意用自己所有的官爵,換單雄信一條命。

但李世民實在不喜歡單雄信,堅決要處死他。

李勣沒有辦法,只得到監牢裡去跟單雄信訣別。單雄信得知李勣沒有辦成事,氣得大罵,說李勣算什麼兄弟。李勣含淚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遞給單雄信,說:“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猶不負昔誓也!”

這就是李勣,一個真性情的漢子!對待故主、朋友,從不考慮什麼政治影響、輿論壓力,他認可的事,死都不會慫。

對待這樣的赤誠忠心之人,李世民應該知足了。

但是他在大唐局面安穩之後,對李勣所做的一切,不能不讓李勣這樣的赤誠之人,心裡長滿了仙人掌。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4

貞觀十五年,李勣升任為兵部尚書,僅僅過了不到兩年,就調任為太子詹事。

太子詹事雖然位比九卿,是一個很高貴的職位,但只是負責處理太子東宮的日常事務,相當於東宮辦公廳主任。

換句話說,李勣的兵權被奪了。

其實這也屬於正常的人事安排。天下已經太平,不需要打仗了,李勣這樣能征慣戰的武將也到了鳥盡弓藏的時候了。李世民沒有卸磨殺驢,而是將李勣委以貴官,也算對得起他了。

但李勣心裡明白,所謂的“太子就交給你了”這樣的話,也就是李世民隨口說說而已。誰都知道東宮真正的首席輔佐大臣是太子的親舅舅長孫無忌。而李勣,不過是佔了個位子養老罷了。

又過了幾年,李勣連太子詹事也不做了,而是調任太常卿。

太常卿是一個主持宗廟祭祀禮儀的官員,一般都是由那些老學究們擔任,李勣一員武將出任這樣的職位,用意再明顯不過,就是皇帝想讓你更閒一些。

而觸動李勣心中隱痛的是,太常卿這個職位,跟另一個職位很相似:光祿卿。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想當年李密兵敗降唐,李淵表面上對李密很是厚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跟曹操對待關羽似的,李密也美滋滋地等著李淵給他個宰相當當。可正式任命下來之後,李密的臉立馬就黑了。

原來李淵給李密的正式官職,不過是光祿卿。

光祿卿是幹什麼的呢?掌宮殿門戶、帳幕器物、百官朝會膳食等。

說白了,光祿卿負責管理宮廷辦公用品、固定資產登記等雜務,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皇帝大宴群臣的時候,光祿卿負責招呼開飯。

堂堂一代梟雄,最為落了個管飯的官兒。

李密當時的心情,就跟孫悟空得知自己被封為弼馬溫時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難怪李密寧願再死一回也得叛出長安。

而李勣被任命為太常卿時的心情,跟李密的心情有些相似,不過只是一閃而過,並沒有真正地當回事。

不管是太子詹事還是太常卿,無非都是閒差,無非是皇帝不想讓我再碰兵權罷了。

所以李勣雖然還頂著“開府儀同三司”以及”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名義上是可以參與決策重大事務的,屬於宰相集團的成員,但李勣從未在大事上發表過意見。

李勣心想,皇上這下可算放心了吧,我老李除了筷子,可啥都能放下,只要能死在床上就行了。

但是,就這樣一個卑微的願望,李世民也不想讓他輕鬆地享受到。

於是,李世民在臨終之際,做出了一個“懵懂一時”的決定。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5

李勣在接到被貶詔書的時候,心裡的最後一絲溫暖也消失了。陛下啊陛下,我對你李家如此赤膽忠心,為何始終對我猜忌不已呢?

先貶出京城,再由新天子提拔高官,這樣的手段世人皆知,有必要這樣折騰嗎?

原來這麼多年,我為大唐東奔西跑,出生入死,身上的傷疤都快數不清了,到頭來,原來還是你們李家一條狗啊!

“人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當《刺客列傳》裡的豫讓面對趙襄子,淡定地說出這番話時,心裡是坦蕩而平靜的。

相比之下,位居三公的李勣,倒沒有“漆身為厲、吞炭為啞”的豫讓幸運。豫讓有智伯那樣的知己,而李勣卻沒有,他曾有一位主公,卻不得不親手將其埋葬;他曾有一位朋友,卻只能用割肉來安慰他上路。

而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對於他李勣來說,究竟是主公,還是朋友?

兩者都不是。

他李勣在皇帝李世民眼裡,到頭來還是一員降將,還是一具爪牙,還是“若其徘徊顧望,當殺之耳”的一介匹夫!

李勣的心,就在接到詔書的那一刻,化作了一堆死灰。

他接過了詔書,連頭都沒回,打馬出城,直奔疊州而去。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數月之後,太子李治登基,很快就把李勣從疊州調回京城,任命為洛州刺史,並很快就恢復了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緊接著任命為尚書左僕射。

李治完全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李世民生前的囑託,自認為這樣李勣就會對自己感恩戴德,盡忠效死。

他哪裡知道,從疊州返回京城的李勣,早已不是那個英姿颯爽的將軍了。

此刻的李勣,滿腔的赤誠早被帝王的權謀粉碎成了一地塵泥,山東的豪放,長安的繁華,疊州的荒遠,該經歷的都經歷了。他的歸來,不過是給那位死去的帝王做一個註腳罷了。

歸來後的李勣,官當得越來越大,心也修煉得越來越波瀾不驚了。

李世民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傷透了一個人的心,卻間接成就了武則天

所以當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了阻止武昭儀被立為皇后而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李勣則呆在府裡裝病不出。高宗李治當面問他到底能不能立武昭儀為皇后時,李勣說出了和他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對李世民說過的同樣的話。

“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高宗點頭,我懂了。

於是,武昭儀被立為皇后。

冊封武氏為皇后那天,當朝司空李勣捧著皇后的璽綬,像西方天主教的大主教一樣,當眾宣讀了皇帝冊封武昭儀為皇后的詔書。

武皇后笑靨如花,李司空平靜如水。

因為他知道,眼前這個女人和她身後的大唐,都跟自己無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