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都知道大雲南是少數民族大省

25個少數民族匯聚

15個民族是雲南省獨有

必須給你們講講雲南這些民俗


火把節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七月火辣辣的盛夏,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佔雲南總人口百分之十的彝族更是火把節的主力,遍佈雲南的彝族人民將和其他少數民族一起把他們的熱情釋放在這個夏天最熱鬧的派對。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哭婚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婚禮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搶親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丟包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夥,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阿夏婚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寧蒗摩梭人舊時婚俗,“阿夏”系摩梭語,為“朋友”之意,男女雙方不稱夫妻而稱“阿夏”,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交換信物之後即可偶居。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剽牛慶豐收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獨龍族慶豐收的祭祀節日。每年秋季選擇一天作為慶豐收日,剽牛儀式在村寨廣場舉行,由家族族長主持,將牛拴在廣場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婦女把一串珠璉掛到牛角上,經過短暫的儀式後,由一位姑娘將麻織物披到牛背上,最後由一位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將鋒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臟,眾人歡躍而上,開膛割肉。隨後人們歡呼跳躍,跳起歡樂的鍋莊舞,共慶佳節。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踩月亮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娛樂,通過“踩月亮”彼此瞭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樹葉信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在景頗、傈僳族中流行過的“實物信”,利用樹葉表達感情,傳遞信息,每種樹葉都代表不同的含義。

如男子用兩片嫩葉加上蜂蜜等物,表達對女子的喜愛;女方有意則回贈草煙、蘆子等,如表示拒絕則把兩片樹葉翻成背靠背送還給男方。

住地相距較遠的親人如收到一條二指寬的剝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串姑娘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佤族戀愛、婚姻比較自由,青年男女一般十五六歲就開始談情說愛,形式是“串姑娘”。吃 了晚飯,姑娘們就三五相邀於一家,等候小夥子們到來。小夥們也三兩成群到姑娘家串馬。

串姑娘時,男女青年結下情誼,再經過多次交往,加深瞭解之後,如果小夥子愛上了某個姑 娘,便託人或親自給姑娘送去求婚禮物。如果姑娘收下禮物,就算答應了男方求婚。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最奇特的書信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景頗族居住在高山峻嶺中,交通很不方便。人口分散,若有事相告,只能用植物來表達。託人捎條樹根,表示想念對方。捎去芝麻,表示想念更深切。用樹葉包上樹根、大蒜、辣椒,用線捆紮嚴實,請人捎給女方,則是男方的“情書”。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最喜歡拔眉毛的民族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居住在西雙版納的瑤族婦女視無眉毛為美。從十四五歲起開始拔眉。拔眉毛時先在眉間抹點灰消毒, 然後用兩根線在眉間搓捻,使眉毛裹在線中拔出。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最喜歡半夜搬家的民族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居住在祥雲縣的苗族有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半夜搬家。據說苗族這一行為起初是為了躲避財主催租逼債,如今已成為一項富有情趣的傳統習俗。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最喜歡戴耳環的民族——基諾族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火把節”、“哭嫁”、


在基諾山寨,男女都戴耳環,而且耳環眼比較大,初見時令人吃驚。原來,耳環眼孔的大小,是基諾人勤勞與否的象徵。

耳環眼越大,意味著他越勤勞、勇敢;反之,就是懶惰、怯懦。青年男女戀愛時,喜歡贈送花束,插在對方的耳環眼裡,以示愛慕之情。可見耳環眼在基諾人的生活中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