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三個美國經濟學家於1970年提出來的,簡單的講,是指交易過程中,買賣主體中的一方擁有另一方無法獲取的信息,並以此掌握議價權。這三個經濟學家因對這一理論的貢獻而獲得 2001年度的經濟學諾貝爾獎。

職場中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買賣交易中賺取差價的關鍵原因。這在職場中也普遍適用。

一種常見的場景是,你的上司或同事比你看上去更優秀,很可能是因為你們面對同一件工作的情況下,他知道的比你全面或具體。上司利用職務之便,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而如果他不把必要的信息完整傳達的話,信息的價值量就會逐級衰減。認知度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判斷力、決策力,及執行力。那麼工作的表現的差異化就容易產生了。

職場中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舉個列子,部門經理讓主管和某個普通員工來做相同的一件工作;經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安排落實這個工作,另一方面是有意鍛鍊這個員工;但面對這個工作,主管有更多的信息渠道來獲得工作的多維信息,而員工往往沒有。更有甚者,主管會像員工傳遞錯誤的信息,比如暗示這是經理在刁難你,企圖讓你成為多面手,讓你無償幹了不屬於你的活;反過來,對於他的上司,他可以對經理傳遞另一種不對稱信息,暗示或明示員工不接受考驗,思想不積極,不值得培養。

另一種場景是,別人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來打敗你。當某個人徵求你對某件事物的評價時,你需要儘可能先詳細地瞭解這個事物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禍從口出”的原因。因為當你一旦在不完全瞭解事物詳情的情況下發表了某個觀點,尤其是負面觀點後,別人就可以針對你說的話做文章,進而削弱你的影響力。

職場中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舉個例子,當某個經理問你對某個工作什麼看法時,實際上他隱藏了某個關鍵的信息,而你不知道,你根據現有信息和歷史經驗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而他可以有意或無意的像上司彙報你的觀點;讓上司建立一種你考慮問題不周全的畫像;這種削弱人的方式無聲無息,因為你說的是真的,他講的是真的,也就是說信息的不對稱隱藏在傳播的前一條鏈路中,很難被人發覺。

所以,在職場中,我們要小心信息的對稱性。應對它也很簡單,就是要善於求實,積極求證,主動求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