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剋思想調理情志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最後鬱鬱而終。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叫做情志不暢,出了大問題。不只多愁善感會出問題,過喜過怒過悲也是會出些問題的。那麼古人對於情志不暢的問題,他們有沒有辦法解決?有!那就是用五行生剋的養生學方法調理。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剋思想調理情志

林黛玉

先說說它的原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這喜怒悲憂恐五種情緒狀態稱為五志,是人體五臟之氣所化,每一種情緒都有與之對應關連的內臟。據《內經》所述:怒為肝志,喜為心志,思為脾志,憂為肺志,恐為腎志。這就是所謂五臟五志。五種情緒過度(五志過極)就會擾亂五臟的氣機。如"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見《靈樞.舉痛論》),"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見《靈樞.本神》)。所以,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情緒過度傷到了對應的臟腑。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剋思想調理情志

臟腑生克圖

再說說古人是如何調理情志不暢的。古代養生學家認為,這類因情志過度所產生的五臟不和,可以各用一種與之在五行屬性上有相剋關係的情緒來調整。在五行屬性上,肝屬木,心屬火,牌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志的五行屬性與其關連的五臟相同,即;怒屬木,喜屬火,思屬脾,憂屬金,恐屬水。五行的相剋鏈為:金→木→土→水→火→金。對應的,五志的相剋鏈為:悲→怒→思→恐→喜→悲。這是說,因過度憤怒而引起的情志不和,可以用引發悲傷的情緒的方式來調理;因過度思念而引起的情志不和,可以用引發憤怒的情緒的方式來調理,其餘可依此類推。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剋思想調理情志

張子和

《呂氏春.卷十一》就記載了戰國時的名醫文摯,就曾運用激發憤怨情緒的辦法治癒了齊閔王的疾病。像這樣,以一種可調控的情緒來調和另一種失去控制的情緒反應的方法,被後世養生學家廣泛地加以運用。如張子和在《儒門事親》所述:"悲可以治怒也,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也,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也,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也,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也,以慮彼忘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