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克思想调理情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最后郁郁而终。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叫做情志不畅,出了大问题。不只多愁善感会出问题,过喜过怒过悲也是会出些问题的。那么古人对于情志不畅的问题,他们有没有办法解决?有!那就是用五行生克的养生学方法调理。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克思想调理情志

林黛玉

先说说它的原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喜怒悲忧恐五种情绪状态称为五志,是人体五脏之气所化,每一种情绪都有与之对应关连的内脏。据《内经》所述:怒为肝志,喜为心志,思为脾志,忧为肺志,恐为肾志。这就是所谓五脏五志。五种情绪过度(五志过极)就会扰乱五脏的气机。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见《灵枢.举痛论》),"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见《灵枢.本神》)。所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情绪过度伤到了对应的脏腑。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克思想调理情志

脏腑生克图

再说说古人是如何调理情志不畅的。古代养生学家认为,这类因情志过度所产生的五脏不和,可以各用一种与之在五行属性上有相克关系的情绪来调整。在五行属性上,肝属木,心属火,牌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志的五行属性与其关连的五脏相同,即;怒属木,喜属火,思属脾,忧属金,恐属水。五行的相克链为:金→木→土→水→火→金。对应的,五志的相克链为:悲→怒→思→恐→喜→悲。这是说,因过度愤怒而引起的情志不和,可以用引发悲伤的情绪的方式来调理;因过度思念而引起的情志不和,可以用引发愤怒的情绪的方式来调理,其余可依此类推。

古人如何用五行生克思想调理情志

张子和

《吕氏春.卷十一》就记载了战国时的名医文挚,就曾运用激发愤怨情绪的办法治愈了齐闵王的疾病。像这样,以一种可调控的情绪来调和另一种失去控制的情绪反应的方法,被后世养生学家广泛地加以运用。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所述:"悲可以治怒也,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也,以谑浪褻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也,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也,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也,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