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彰顯我國制度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後,扶貧開發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重大任務。無論是新中國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確定不同的扶貧戰略,制定相應的政策體系,不斷推進扶貧開發道路的發展,扶貧開發不斷取得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為起點,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為標誌,中國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

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經過全黨全社會7年多精準扶貧,4年多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

脫貧攻堅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按現行農村貧困標準,2013-2019年中國農村減貧人數分別為1650萬人、1232萬人、1442萬人、1240萬人、1289萬人、1386萬人、1109萬人,七年來,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累計減貧9348萬人,年均減貧1335萬人,七年累計減貧幅度達到94.4%,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9年末的0.6%。到2020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佈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大幅度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改善了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我國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勞動擺脫貧困。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個百分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加快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提升了貧困治理能力。各地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貧困地區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通過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退耕還林還草等,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基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通過組織開展貧困識別、精準幫扶、貧困退出,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截止2020年2月底,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同時在崗91.8萬。在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貧困地區基層幹部展現出較強的戰鬥力,許多駐村工作隊拉起來就是防“疫”隊、戰“疫”隊,呈現了幹部經受脫貧工作歷練的成果。

構建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創新完善了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與“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體制機制相適應,在各負其責基礎上的合力脫貧攻堅責任體系;針對多維致貧因素、形成政策“組合拳”的政策體系;確保扶貧投入力度與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相適應的投入體系;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社會動員體系;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的督查體系;體現最嚴格的考核評估要求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考核體系。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的形成和不斷完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和保障。通過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動態管理,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派駐扶貧工作隊加強一線攻堅力量,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堅持因人因地制宜,實施“五個一批”,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嚴格退出標準、程序及嚴格執行,解決好“如何退”的問題。

堅定全球減貧決心,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於全球。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從1981年末到2015年末,我國貧困發生率累計下降了87.6個百分點,年均下降2.6個百分點,同期全球貧困發生率累計下降32.2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9個百分點。特別是2013年實施精準扶貧以來,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300多萬,七年減少9300多萬,有力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標杆,提供了榜樣,堅定了全世界消除貧困的信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賀信稱讚中國的減貧方略,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中國巨大減貧成就堅定了全球減貧信心,而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全球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彰顯我國制度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的看,我們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這些政治制度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出征、馳而不息高位推進,走遍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0多次國內考察40多次涉及扶貧,連續6年新年首次國內考察看扶貧,連續6年召開7次跨省區的脫貧攻堅座談會,分階段、分專題部署推進工作,連續4年主持召開會議審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結果。7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2個省區市向黨中央立下軍令狀,中辦、國辦印發《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各地建立起脫貧攻堅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中央明確脫貧攻堅期貧困縣縣級黨政正職要保持穩定。各地發揮好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機制。中央做好頂層設計,考核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省級黨委和政府對轄區內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確保轄區內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貧困縣如期全部摘帽。市(地、州、盟)、縣級黨委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十四五”脫貧攻堅專項規劃》《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一系列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明確目標任務,確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中央在財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電力、住房、教育、健康、科技、人才、宣傳動員和建檔立卡、駐村幫扶、考核評估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專項政策和超常規舉措;建立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製度保障;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著力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分類施策,防止反彈。

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精準扶貧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精髓,是一套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體系,是對傳統扶貧開發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國家貧困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目標方向,是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的重要制度優勢。從哲學基礎看,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包括實事求是和從實際出發、普遍聯繫與統籌兼顧、對立統一與重點論等基本哲學理論。從政治基礎看,精準扶貧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從主要內容看,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是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解決“四個問題”內在邏輯嚴密的體系。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是精準扶貧的基本要求;實施“五個一批”是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是精準扶貧的實現途徑;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四個問題”,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環節;推進國家貧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精準扶貧的主要目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核心內容、實現路徑、根本要求、保障體系和落實行動等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子系統耦合而成、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貧困治理體系。

堅持完善大扶貧格局。充分發揮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這是大扶貧格局的核心和基礎。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把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制定國家專項規劃。二是通過安排並不斷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實現政府主導。如2015-2019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資金規模達到4304.75億元(2015年460.95億元,2016年660.95億元,2017年860.95億元,2018年1060.95億元,2019年1260.95億元),連續四年保持每年200億元增量。2016-2018年,全國832個縣實際整合資金規模超過9000億元。三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四是統籌加大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的力度。不斷豐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扶貧體系,逐步成為我國大扶貧格局的重要一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扶貧體系不斷豐富發展。頂層設計持續優化,社會扶貧領域的相關制度安排逐漸完善。政府主導為社會扶貧奠定了基礎,廣泛動員為社會扶貧提供了動力,創新發展激發了社會扶貧的活力,發揮優勢提升了社會扶貧的實效。

堅持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始終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扶貧脫貧的根本目標。把內生動力激發、提升、培育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和根本目標,以實現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源式發展。始終尊重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主體地位。採取系統性措施,從理念到落實,讓貧困群眾在項目選擇、設計、實施、管理、監督、驗收、後續管理全過程每一個環節發揮主體作用,強化貧困群眾的主體意識和擁有感,最大程度提升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獲得感。始終多措並舉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外部幫扶與內生動力結合。形成正向引導激勵機制,加強教育宣傳,改變外在幫扶方式,把扶貧脫貧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注重貧困地區基層幹部的能力建設和素質培養。

堅持較真碰硬考核評估。完善考核評估的制度框架,豐富考核評估基本方法。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體系,包括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的考核、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的考核、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成效的考核、貧困縣扶貧脫貧成效的考核。開展實地考核、平時掌握情況的梳理、綜合評價分析共同組成考核評估方法。綜合運用考核成果。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對綜合評價好的省份通報表揚,並在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上給予獎勵。對綜合評價較差且發現突出問題的省份,黨中央、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約談黨政主要負責人,對綜合評價一般或發現某些方面問題突出的省份,約談省分管負責人。建設完備的監督體系。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督查和巡查、民主黨派監督和社會監督三個方面組成。發揮民主黨派監督的作用,扶貧部門加強與審計、財政等部門和媒體、社會等監督力量的全方位合作,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接受全社會監督。

(作者:黃承偉 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