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象棋大师孙浩宇;这两天,有则印度将中国象棋申遗的新闻刷屏了,甚至登上热搜榜前两名。这篇新闻的真伪暂时不论。作为一个中国象棋职业棋手,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有学者认为,象棋,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心理符号,甚至可以间接反映民族文化特质和性格。如若不信,请看以下网络资料吧。

朝鲜象棋

朝鲜在历史上和中国文化的渊源颇深,据文献记载,朝鲜的汉字使用有两千年之久,绝大部分词汇也都是汉语词汇。在其他文化和中国也有一致性,象孔庙,端午,中秋,春节,春联等等,朝鲜象棋和中国象棋又有何异同呢。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朝鲜象棋(將棋,장기),又称朝鲜将棋、韩国将棋或高丽将棋等,是由中国象棋所演变,二者所采用的棋盘一模一样,但棋盘上没有楚河汉界。

朝鲜将棋是八角型,棋子大小不一,其中楚(초)和汉(한)为最大,表示它的重要性;然后为车(차)、马(마)、包(포)和象(상)为第二大;士(사)、兵/卒(병/졸)为最小。红棋以正楷书写,绿棋则以草书书写。绿棋先手,红棋后手。

按照朝鲜族象棋的规则,将帅摆在“方城”的正中,与士一样在“方城”中行动自如,既可走直线,也可走斜线。相的活动空间扩大了,走“用”字明显加大了“步伐”,而且相还可以越过“楚河汉界” 去进攻敌人。较受“委屈”的是炮,不但要隔山前行,炮与炮之间还不能互吃。更有意思的是,开局前摆放棋子时,棋手可按照自己的战略和喜好将马与相的位置互换,后摆定棋子者为先手,但后手可得到1·5分的加分。

在实战中,朝鲜族象棋也有许多不同于象棋之处:将帅“碰面”视为和棋;一方以相同的方式连将对方3次也为和棋;如果一方认为无棋可走,可采取“顿”的方式,即不走棋,而让对方随便走。

朝鲜族象棋重防御而轻进攻,前3步就开始进攻的棋手被视作“臭棋篓子”。也正因为这一点,在对局中出现和棋的概率高达30%。为了区分棋手的优劣,朝鲜族象棋为不同的棋子规定了不同的分值,车13分,炮7分,马5分,相士3分,卒2分,平局时则以所剩棋子的总分高低判定输赢,于是又有了输、赢、平胜、平负之分。

在朝鲜族聚居区,下象棋是人们茶余饭后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下棋的景象随处可见,弈者苦思冥想,观者献计献策,其乐融融。

日本将棋

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亦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也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日本将棋就是中日文化交流最好的例证。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主流观点认为日本将棋从东南亚传入,又受唐代的宝应象棋的影响而以文字表示棋子[1],演变成与泰国象棋类同的平安将棋,之后分支成小将棋、中将棋、大将棋、大大将棋、天竺大将棋、摩诃大大将棋、泰将棋、大局将棋等诸多日本将棋变体,传说再由后奈良天皇改良小将棋,去除棋子醉象,成为现在流行的本将棋。

棋所的棋子也有升变,说明日本的传统观念也是鼓励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积极立功杀敌的。此外,将棋还折射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如棋子桂马、香车,走棋时无法后退,一往无前。

将棋的棋盘是一个由10条横线及10条竖线相交的方格阵,而棋子则置于方格之内,也就是9列9行的棋盘。靠近自己的3列是本阵,远离自己而靠近对手的3列是敌阵。

将棋的棋子呈钟形,前端较尖。和中国象棋及国际象棋不同,将棋是以棋子前端的指的方向来区别所属。

将棋共有八种棋子。如图,上行由左至右分别为龙王、飞车、王将、玉将、角行与龙马,而下行由左至右则分别为成香、香车、成银、银将、金将、桂马、成桂、步兵与成金。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将棋与围棋的爱好者之比例为3 :1,游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将棋的身影:报纸上有“将棋专栏”,将棋的标志、著名棋士题词的将棋经念牌、雕塑,在日本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各地都设立了将棋道场。

公元1924年(大正13年),由东京的棋士联合结成“东京将棋联盟”;公元(昭和2年),改名为“日本将棋连盟”成为专业棋士的法人组织称之为“总本山”。自公元1975年(昭和50年)起每年11月17日为“将棋之日”。

有关将棋的媒体也很多:日本将棋连盟会刊为《将棋世界》,各大电视台也都有介绍将棋的节目。

日本将棋的专业棋手称为“棋士”,只有在专门的升段赛中升至四段后,才能正式以“棋士”资格参加大棋战。目前,将棋每年有众多大棋战,经费的来源大多以新闻单位筹资主办。

日本将棋最受关注的奖励是由《将棋世界》杂志主办的“将棋大赏”,表彰一年之中将棋届成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启示获得者是由各棋战的主办单位进行严格的选考和打分来决定。

将棋在海外的发展非常快。就日本将棋连盟的海外支部而言,1995年3月,经其人定的海外支部为17个而过了短短的三年半的时间内,截止于1998年 8月1日,其海外支部增至23个,增长为35.3%,远大于其国内的增长20.8%。海外支部有泰国、香港、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哥伦比亚、巴拉圭、德国、巴西、新加坡、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

为将棋能在全世界得以推广,早日成为奥林匹克的运动项目。1999年6月19、20日,由日本将棋连盟主办、日本全日空协办,由日本近30个企业赞助,筹备了整整两年——–以将棋为桥梁、以“礼”、“学”、“技”、为主题的“第一回国际FORUM将棋大会”于东京举行。大赛每三年一届,20到05年10月已经举办了第三届.将棋棋手收入高过围棋,日本最有名的将棋手是羽生善治九段。

东南亚各国象棋

在历史上,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渊源很深,奇怪的是他们的象棋和中国象棋却完全不同,反而类似于国际象棋。

高棉象棋

高棉象棋(Ouk Chaktrung 、Khmer Chess或Cambodian Chess),是流传在柬埔寨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颇类似泰国象棋,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缅甸象棋

缅甸象棋(Sittuyin或是Burmese Chess),是流行于缅甸的图版游戏,由印度的恰图兰卡演变而来。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棋盘与棋子象的移动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除兵有固定位置,与车要放在最底横列外,其余己棋可任意放置在己方阵地第二、三横列。上图为布局的其中一种,称为Myin Set Pyin Kwet开局

目录

棋子兵种有一王、一仕、两象、两马、两车、八兵。

王、马、车分别同于国际象棋国王、骑士、城堡的走法,但无王车移位。仕同于中国象棋仕的走法,斜线走一格。象则同于日本将棋银将、泰国象棋、马来象棋象的走法:斜线走一格及正前方一格。兵与国际象棋的兵走法类似,但第一步不能选择走两格,也无吃过路兵。兵要升等必须穿过棋盘的大斜线,且在己方无仕时方可升等,只能升等为仕。

马来象棋

马来象棋(Main Chator或是Malay chess),是流传在马来西亚、印尼的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棋盘为正方形,八乘八的方格。棋子配置类似现在的国际象棋,但双方王与士的位置交错。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 棋子兵种有王(Raja)一个、士(Mantri)一个、象(Gajah)两个、马(Kuda)两个、船(Chemor)两个、兵(Bidaq)八个。走法皆如同泰国象棋、缅甸象棋。

* 兵走至底线后,再往后退至棋盘的大对角斜线才可升变,也只能升变成该直行的起始棋子,而国王的直行则升变成士。如白方卒后退至f6格成为象。而在a8、h8的白方卒因刚好在大对角线因此不用后退便可升级。

* 以将死对方王为胜。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唐朝宝应象棋

再谈中国象棋其实和印度也是挂钩的,象棋到底是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这是一个尚没有明确结论的议题,

为什么呢?

中国古籍可以确切找到的关于类似于现代象棋的最早记载是唐代的“宝应象棋”。那么,“宝应象棋”又是从哪来的,长什么样,是现代象棋的直系祖先吗?根据Mustela先生的说法;

象棋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牛僧孺写的一本传奇(小说)《玄怪录》里:

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我们分析一下这几句:

天马斜飞度三止:马,斜行,走三尺。

两军俱有一马,斜去三尺,止。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古印度象棋、波斯象棋、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的“马”

我不知道作者数学怎么样,“马”均只走了√5尺(由下文知一格一尺),约2.24尺。(X度X科此处瞎胡扯)

上将横行系四方:“上将”可以四面走,有三种可能:

  1. 古印度象棋、波斯象棋、国际象棋的王(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将、帅)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一格
  2. 中国象棋的将、帅可以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一格
  3. 古印度象棋的参将(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士、仕,演变为国际象棋的后)可以斜向移动一格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古印度象棋的“参将”、“国王”与中国象棋的“将”

其东壁下是天那军,西壁下金象军。王单马驰,数百人投西南隅,仅而免焉。

如果方位是准确的,则3 可排除,而此王似乎是可以出击的,则2中的“王”最有可能,但为什么不是“八方”呢?

辎车直入无回翔:车直行

六甲次第不乖行:似乎暗示了共六种棋子,中国象棋的砲炮是后来衍生出来的,除去炮,二者都是六种棋子(将/国王,士/参将,象,马,车,兵)。

此外,

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其干戈之事备矣。

似乎棋子是雕刻出具形,这与后世的棋子也有差别。


总的来看,唐朝时候的“宝应象棋”,更想像印度的恰图兰卡象棋或者波斯象棋,而与宋代之后的中国象棋差别较大。

但也并没有证据说宋代的象棋即由此发展而来,所以即使唐代有人玩类似波斯象棋的棋类游戏,也没法说明宋代象棋是其发展来的。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学者们给出了很多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约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象棋起源于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

七:象棋源于韩信的发明创造。

有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竟还是一种推论。

总之,关于中国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读者们,你们认为中国象棋的起源到底是中国还是印度呢?

孙浩宇大师:象棋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趣谈各国象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